汀溪水庫

汀溪水庫

汀溪水庫位於同安區西北部,離城區僅7公里,是一處觀光遊憩的風景區。水庫建成於1956年6月,大壩高37米,壩長245米,壩頂寬8米,庫容4845萬立方米;四個工程聯合運行,形成了以汀溪水庫為樞紐,溪東水庫、西源引水渠為補充。

壩為土石混合壩,壩頂高程75米,壩高44.84米,壩頂寬5米,壩底寬249.4米,總庫容4845萬立方米,正常庫容3797萬立方米,死庫容34萬立方米。壩后電站1974年建成,經擴建后總裝機容量1760千瓦。

簡介


汀溪水庫
汀溪水庫
汀溪水庫位於同安區西北部的汀溪鎮上埔村,東西溪流域汀溪支流下游段,是福建省最早建成的中型水庫之一,集雨面積100.8(77.4+23.4,“壩址以上集雨面積+引水工程集雨面積”,下同)平方公里,總庫容4845萬立方米,正常庫容3797萬立方米,死庫容34萬立方米。工程主要由主壩、副壩、溢洪道、放水塔、輸水涵洞(管)、壩后電站、渠道、其他附屬建築物等部分組成。
主壩:壩型為土石混合壩,壩頂高程75米,壩高44.84米,壩頂寬5米,壩底寬249.4米,防浪牆高1米。壩基防滲型式採用二道漿砌塊石截水牆。
副壩:共6座,壩頂高程75米,總長805米,最大壩高7.6米,壩頂寬3米。
溢洪道:位於大壩右側,閘墩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側牆和底板採用漿砌條石結構。擴建后採用實用堰型式,堰頂高程65.66米,距壩頂9.34米,堰凈寬40米。配備鋼絲網混凝土弧型閘門,共4扇,每扇寬10米,高5米。閘門採用卷揚式手搖電動兩用啟閉設備。以挑流鼻坎作為消能型式。
放水設備:水塔採用柱式八角形鋼筋混凝土結構,高40.9米,作為檢修之用。輸水涵洞採用鋼筋混凝土壓力管,內徑 1.7米。啟閉室設在塔頂端,配備手搖式螺旋拉杆木質閘門。
壩后電站:1974年建成,裝機3台320千瓦,擴建后增加1台800千瓦的發電機,總裝機容量1760千瓦,設計水頭21.1米。
渠道:總乾渠從涵洞口環山修築,長40公里,設計輸水能力14立方米每秒。左乾渠長41公里,設計輸水能力2.8立方米每秒;擴建后長44.5公里,設計輸水能力3.1立方米每秒。右乾渠長22公里,設計輸水能力5立方米每秒;改建后長20.5公里,設計流量3.5立方米每秒。支渠共41條,總長300公里;改建后支渠共30條,總長140.7公里,設計流量在0.1~2.8立方米每秒之間。
其他附屬建築物:渡槽13座,倒虹吸3座,泄洪閘26座,節制閘9座,溢水堰38處,公路橋樑23座,分水涵洞142個。改建後有渡槽11座,倒虹吸2座,泄洪閘19座,乾渠放水涵洞294個,支渠放水涵洞617個。

建設過程


1954年10月下旬,福建省水利局召開沿海產糧區水利行政會議。會上,同安縣縣長王德明提出修建汀溪水庫的要求。會後,省水利局、晉江地區行政公署水利科立即派技術幹部前來同安踏勘測量,編製興修汀溪水庫的規劃。1955年11月中旬,省水利局局長曹玉崑前來同安,在縣委書記唐靜等人的陪同下,到現場確定壩址,研究籌建工作。經晉江地區行政公署向福建省人民政府申請,批准修建汀溪水庫。
1955年11月底,成立了汀溪水庫工程指揮部。12月10日,同安縣6000多名民工進場,搭工棚,修道路,14日破土清基。繼之,莆田、仙游、安溪永春晉江南安惠安縣和廈門市各由一名副縣級幹部帶隊,先後支援民工上萬名。駐軍支援400名官兵和20多部汽車。全縣各行各業、各鄉各里都協力解決勞力、物資、器材、糧食、副食品、交通工具、工地照明等問題,支援汀溪水庫建設。壩區工地保持勞力4萬多人,晝夜連續施工,風雨無阻,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競賽。1956年1月底,清基結束,開始澆築涵洞和水塔。2月初開始填土,砌築溢洪道。由於雨季來臨,溪水猛漲,為了戰勝洪水,施工組織加快了施工進度,日上土量超過5000立方米,填土厚度60厘米。4月5日,建成高37米的大壩,並在工地舉行通水大會。7月底,建成總乾渠和左、右乾渠,標誌著汀溪水庫工程全線竣工。工程總投資390萬元,使用勞力300萬工日,完成土方245萬立方米、石方2.8萬立方米。 

保壩加固


1956年9月18~20日,遭受暴雨洪水襲擊,溢洪道右側牆被沖毀,渠道決口80多處。冬春修期間,同安縣人民委員會組織受益區社隊,搶修水毀工程,並進行渠道配建,主要工作有:建溢洪道啟閉室,安裝閘門,砌築陡坡段側牆;開通15條支渠,283條斗農渠,至此,渠系建築物全部配套完成;在乾渠上安裝35處泄洪閘、節制閘等設備及215個涵洞閘門。
由於初建時乾渠上的13座渡槽為松木結構,運行3年後就腐爛變質嚴重,影響灌溉效益。1959年底至1962年夏,同安縣水利系統100多名幹部職工組成改建渡槽專業隊,親自開石、抬石、砌築,用2年時間將13座總長646米的松木渡槽改建成石拱渡槽(其中包括120米長的馬巷渡槽和高13米的東山渡槽),總投資22.5萬元,使用勞力2.11萬工日。
1961年11月,對大壩進行加高,1962年底竣工,使壩高由原來的37米增至38米,並砌0.8米高的防浪牆。1963年夏,6公里的西嶺引水渠開挖工程竣工,將跨流域的西源支流的水引入水庫,引水能力0.5立方米每秒。
1963年冬,灌區掀起“旱地改水田”運動,使得灌溉面積急劇擴大。水庫管理處制訂整修干、支渠等16項重點工程項目計劃。在水利建設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退還省水利電力廳主動撥給的4.5萬元補助經費,經灌區召開的代表會決定,自力更生完成配套工程。僅當年冬至次年春,就在10個公社自籌資金25萬元,義務投工,奮戰3個月,16項重點工程全部完成,完成土石方78.44萬立方米。這16項重點工程包括乾渠井上深挖方整治工程;左、右乾渠由0.8米擴寬至1米;第八、十、十一、十二、二十一支渠,美山支渠、蓮塘一支、蓮塘二支等8條支渠進行擴寬、填高、延伸;新開斗、農渠60條,總長179公里。1964年春季,6個生產大隊28個生產隊灌上汀溪水,16個山頭的旱地改為水田,灌溉面積擴大到16.4萬畝。
1965年,中共同安縣委、縣人民委員會決定擴建汀溪水庫大壩,將設計防洪標準由三十年一遇提高到五十年一遇,增加1000萬立方米庫容,新建960千瓦的壩后電站。省水利電力廳將此次擴建列為省基建項目,由福建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院負責設計。1965年11月,同安縣人民委員會成立汀溪水庫擴建工程指揮部,由受益公社組成民工中隊,11月25日進場。1967年上半年,工程基本完成。
1970年3月,壩后電站工程動工興建,1974年6月竣工。電站設計水頭21.1米,裝機容量3×320千瓦,並建電站宿舍一幢。
1971年7月1日13時,水庫泄洪640立方米每秒,溢洪道陡坡段岩石被水衝擊崩陷,天然消力池沖刷21米深。1973年進行整修,在陡坡段澆築鋼筋混凝土底板,並建挑流鼻坎消能。
1975年冬季,提出“石渠化”防滲措施,先後在總乾渠的隘頭、四林、後埔、井上等險段進行砌石;在松兜、曾林渠段進行改線,建成石砌渠道。
1979年5月,按照萬年一遇保壩複核標準,由水庫管理處編製《汀溪水庫保壩工程設計任務書》,經省水利電力廳批複,於同年11月動工。用60厘米×60厘米×40厘米的方整塊石在原壩頂基礎上加高大壩48.4厘米,新建1米高的防浪牆;並對大壩左側繞壩漏水和溢洪道左側牆漏水進行鋪蓋處理,重新安裝水工觀測設施,建管理房一幢58間,防汛公路1.2公里。
1987年11月,同安城區供水工程動工興建,1990年6月7日通水,管道輸水能力2立方米每秒。
1990年,為了美化環境,改建溢洪道啟閉室,並按照民族風格,對啟閉室裝修琉璃瓦屋頂和圖案瓷磚牆,水塔塔頂也裝修琉璃瓦頂。
1995年,擴建壩后電站,在涵管左側新建朝陽電站,裝機1×800千瓦。
1996年1月,成立汀溪水庫總乾渠襯砌防滲工程領導小組,工程由水庫管理處負責設計、施工,市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站負責質量監督,總投資2350萬元,分兩期施工。
1997年3月29日,汀溪水庫大壩溢洪道左側牆防滲灌漿工程和主壩測壓管沖洗工程開工,同年6月12日完工。工程總投資18.8萬元,完成灌漿總進尺481.48米,清洗恢復大壩測壓管3孔。
1998年10月20日,汀溪水庫左乾渠內厝段23公里清淤整治工程開工,1999年2月完工。工程總投資57.9萬元,完成土石方5.4萬立方米。 

工程效益


汀溪水庫是同安、翔安兩區農業灌溉的主要工程,灌溉面積15萬畝,灌溉面積佔兩區耕地總面積的50%以上,也是兩區城鎮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另外,汀溪水庫上游有庫容1412萬立方米的溪東水庫,在總乾渠16公里處又建有庫容1012萬立方米的竹壩水庫,流域外的西源引水渠每年可引入溪水3000萬立方米。四個工程聯合運行,形成了以汀溪水庫為樞紐,溪東水庫、西源引水渠為補充,竹壩水庫為調節的水庫群,成為了一個以灌溉為主,兼具防洪、城鎮供水、發電和養殖等多功能的骨幹工程,也是同安區最大的蓄水工程。灌溉範圍涉及12個鎮(或農場)139個行政村,灌溉面積15萬畝(1978年達到19.66萬畝)。同時對大同、洪塘、馬巷、內厝、新店、大嶝鎮自來水廠供水。通過滯洪為下游同安城關及周圍5.5萬人、5萬畝耕地和324國道、205省道提供防洪保障。年發電量約500萬千瓦時,可提供養殖水面面積2600畝,綠化面積達7509畝。

歷史遺跡


汀溪水庫
汀溪水庫
位於同安汀溪水庫東側,離城區約10公里,面積0.5平方公里。1956年在修建同安水庫時發現的,窯基遺址有窯磚、匣缽、照子等窯具,出土的有碗、盤、碟、罐、壺等日用器皿。據考證,這裡是宋代規模較大的地方瓷器生產作坊之一。出產的"珠光瓷"遠銷日本。宋代窯址的發現,對研究宋代福建的經濟文化和對外交往有重大意義。

氣候


汀溪水庫
汀溪水庫
南方的海濱城市,氣候宜人,四季長春,總體氣候比較溫和,雨量充沛,屬海洋性氣候。這裡夏季較為炎熱,7、8月份一般都在30℃以上;冬季溫度則經常低於10℃;全年平均氣溫為21℃。日照時間長,太陽光充沛,所以廈門一年四季花木繁盛。旅遊資源豐富,具有山、海、岩、洞、園、花、木諸種神秀,加之名人古迹和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鄉土風情,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交通


航空

汀溪水庫
汀溪水庫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距離廈門市區僅為10公里,它是國內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後的第四大出入境航空港。廈門與國內40多個國內大、中城市通航,此外還有到香港、澳門、曼谷、新加坡、馬尼拉、大阪等地的航班。從機場有到火車站的公共汽車,票價1元,最晚到22:30,不管到什麼地方都可以先乘到火車站那裡再轉車。
鐵路
廈門島有跨海長堤與大陸連接,鐵路可直抵廈門市區。廈門火車站位於廈禾路和湖東路口,有多班公交車可達,主要有16、18、21、25、27、37路等等。

公路

福(州)廈(門)汕(頭)高速公路是福建省的交通動脈,廈門每日都有幾十班公共汽車開往福州、泉州、漳州、龍岩、廣州、深圳、汕頭等地。廈禾路上有梧村長途汽車站,就在火車站斜對面。從廈門到福州的車程大約在三個半小時左右,車票根據不同的車型價位在60元至90元之間。

水運

鴉片戰爭后,廈門成為我國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廈門港水深浪低,是我國南方的天然良港,萬噸船可通行無阻。廈門與香港之間每周有客輪往返,每周三下午5點從廈門開往香港,每周二下午2點從香港開往廈門。廈門與高雄之間也有定期貨輪直航。

公交車

汀溪水庫
汀溪水庫
市區里有50條公交線路(公交線路表),巴士或雙層巴士全部實行無人售票,車票價均為人民幣1元。還有中巴,空調車。輪渡口、廈門大學、火車站是主要的公交始發站。此外,還有專線小巴士,車身為天藍色,車首有起止站名,非固定站點及禁區以外的地方可隨處接載乘客(招手就停),車資由人民幣1元起累加,按到達目的地之實際路程付費;小巴特點是方便、靈活,但有時也可能會延時等客。
廈門不大,最好是坐公交車把廈門的主幹道走一遍,比如,如廈禾路+嘉禾路;湖濱南路+蓮前西路+前埔+國際會展中心;湖濱北路+呂嶺路;白鷺洲路;湖濱西路+長岸東路;思明北路+思明南路;環島路;中山路。

觀光車

廈門市的旅遊觀光線是從輪渡到黃厝石胄頭的,途經中山路、文化宮、公園、萬石岩、南普陀、西村、廈大白城、胡里山珍珠灣、曾山、白石、海韻台、黃厝海濱、椰風寨等景點。

輪渡

廈門的輪渡單向收費,進鼓浪嶼須買8元船票,出鼓浪嶼無需買票票。鼓浪嶼島上除了觀光的電瓶車沒有其它交通工具,全靠兩隻腳,但這正是遊覽小島的樂趣所在。

計程車

廈門的出租汽車數量很多,計程車起步價8元(3公里),以後每公里2元,一般在離公交候車亭不遠的地方都掛有一塊牌子:計程車、小巴士臨時上下客點,在大的商場、賣場或購物中心門口,會有專門的計程車接客區,和機場的一樣都是排隊著,秩序很好。

租車

兩種方式,可以租汽車,也可以租自行車。自行車出租主要集中在環島路上,押金300~500元。

周邊環境


住宿

不推薦在環島路上住宿,吃飯、出行都不如市區方便,並且酒店價格比較貴。如果要住也有幾家可以選廈門大學招待所:環境清幽,交通方便,出門就是大型公共汽車終點站,1路,21路,18路等汽車幾乎可至廈門市內各處。單人間110元/間。廈門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雙人間和單人間均是238元/間。南方飯店:120元/間。

美食

廈門海底世界位於鼓浪嶼島上,海濱城市當然海鮮居多,但是島上也同樣聚集了很多廈門的特產,像廈門的餡餅(有多種口味的,水果味、素餅、肉餡的等),配上廈門的功夫茶或零吃都是一種的享受,還有島上最出名的一私人小攤作的葉氏麻糍,糯軟香甜,別看攤小,每天限量賣完,就是想吃都吃不到了,還有黃金香肉鬆、肉製品等,當然廈門還有更多的小吃就得等渡船回市區內品嘗了。葉家麻糍(龍頭路三優街十字路口)和魚丸湯(龍頭路410號)是鼓浪嶼有名的小吃,口感極佳,千萬不要錯過。南普陀素菜主要運用閩南地區豐富的山野作物資源,融合了宮廷素菜的精細、民間素菜的天然和寺院素菜的純正,素菜素作,素菜素名,烹飪技法講究“色、香、味、形、神、皿、質、養、聲、境”的和諧統一,既符合純正的佛教素食觀,也符合健康長壽的科學觀。胡里山位於廈門最美的海岸線環島路上,又鄰近廈門大學學府,這裡沿路相對比較空曠,雖不及市區中心飲食的集中,但不乏吃的,開車沿路都可以看到一些零散的酒店、大排檔等,當然在這主要還是要品嘗海鮮了,靠海吃海,而且景緻極佳。

購物

廈門主要的商業街有中山路、鼓浪嶼龍頭路、廈禾路、白鷺洲購物遊樂城及湖濱中路等傳統的購物地點。廈大一條街、思北到大同路禾祥西路有些特色小店,比較適合年輕人,值得花時間去淘。
一定要買些鼓浪嶼餡餅,這是一種用精白麵粉製成,裡面裹有各種餡料,口感香甜酥細、濕潤冰涼、口味繁多,有紅豆、綠豆,還有草莓、菠蘿、椰子等水果口味,而且價格也不貴,大的8元/盒、小的6元/盒,是自己品嘗和饋贈親友的最佳選擇,其中汪記餡餅是比較好的一種;此外,南普陀的素餅也是非常有名的。購買海鮮乾貨和茶葉要到霞奚路去,買的時候要砍價,一般照原價的4折砍。
小貼士:在當地買海鮮乾貨的遊客要當心,尤其在鼓浪嶼,大幹貝最高會開價到每斤980元,但經過努力還價,只需花200左右就可以拿下;買蝦米要買最好的金鉤,很多店鋪用大頭蝦的蝦米來冒充金鉤,所以買之前最好嘗一下味道,金鉤是很鮮的,不鮮的就不是真的。

中山路

中山路和穿插而過的思明南北路,是廈門傳統的繁華商業區。這裡既有大型的商業購物中心,如華聯商廈和第一百貨公司,也有林林總總的各式零售商店。中山路以購物點多、百物俱全、價格公道為特色,終日遊人不斷。每天清晨起店家便陸續開始營業,一般為早上九點,營業時間大都至深夜。中山路商業街上的建築,多為舊式格調和布局,所以道路有些擁擠,每到購物旺季或假日,這裡便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在兩側鱗次櫛比的商店前,不停地被川流不息的車輛和擦肩擁擠的人群勾畫出一幅幅繁華喧鬧的忙碌街景,由於抵達輪渡的公共交通車輛很多,而這些車輛又大都直穿中山路而過,所以交通十分方便。除了中山路自身的海納百川之外,每條支路還會帶來不一樣的驚喜,路牌上有一個高跟鞋的是“女人街”,躲在高高的小丘後面的是個夜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