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觀音像

救世觀音像

救世觀音像所屬公元672年時期文物之一,原屬日本。

目錄

正文


【名稱】救世觀音像
【類別】雕像
【年代】約公元6世紀中葉
【原屬】日本
【簡介】
日本的飛鳥時代是指中國佛教傳入(公元6世紀中葉)至天武天皇壬申之亂(公元672年)這一時期。那時日本政府不斷派出遣隋使與遣唐使,在短期內接受了大量中國文化,從而使日本的國家統一的目標獲得飛速進展。飛鳥時代乃日皇蘇我氏掌政后在飛鳥地區建都的稱謂。在造型藝術上出現的新樣式就稱作飛鳥樣式,它是日本古代本土藝術與外來的中國藝術相交融的結果。因為這時期日本的藝術革新還處於初期階段。本土的藝術風格與外來的風格還未能十分諧和地融合。在政治上,日本政府採用一些中國新型的律令制度。當時,尋求國家統一是亞洲封建制度的普遍趨勢。如高句麗王朝完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在這種情勢下,中國佛教的傳入,使人民在一種統一的宗教信仰下易於團結,這正符合日本統治者的願望。所以新興的蘇我氏聯合佛教,引進與佛教密切相聯的佛教藝術,目的就是為了打破封閉的民族國家體制,使全國在信念上力求統一。日本各地大興建築即是一例。著名的法隆寺就建於此時。
法隆寺位於今若草地方,初名四天王寺天智天皇九年(公元670年)寺廟被火災焚毀,不久又重建。法隆寺的金堂、塔、中門、迴廊等都按照中國的佛寺樣式修造。寺內的佛像雕刻有明顯的中國佛像特色。但在日本,由於長期受神道教的影響,這兩尊佛像多少帶有神秘恐懼,可是下頜依然緊繃,眼神獃滯,佛面的親切感顯得不足,而神秘感有餘。據說這尊觀音佛是按照中國北魏時期的造像樣式雕制的(木雕;左邊遠處一尊佛像是這一寺內的《釋迦三尊像》,背後有船形背光,多少殘留著前代的神靈氣質)。
關於日本的神道教,它帶有一種民族性質。自佛教傳入日本后,原來的神道信仰不僅沒有如統治者所願望的有所減弱,反而更為興盛。這也是這個時期的歷史特點。如聖德太子崇佛,但他也率領群臣去祭祀(屬神道教)的八百萬神。那時由於先前欽明王朝期的佛教與日本固有的神道教兩者互為對立,致使百姓各信其是。而在統治階級內部,則導致了蘇我氏與物部氏的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可見,宗教觀念的鬥爭對於造型藝術是有很大影響的。那時日本人民把新來的佛陀稱為藩神、客神或外國神。即便在接受對它的信仰時,也賦予它與日本神相同的性質。這種複雜的宗教思想,是我們在鑒賞日本的佛像雕刻時所必須認識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