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義鄉
合義鄉
合義鄉為地名,隸屬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安岳縣下轄鄉。位於安岳縣境東南部,距安岳縣城區70公里。幅員面積36.1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29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合義街村。全鄉東西最大距離5.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3公里,總面積36.7平方公里。全鄉現有耕地面積1208.6公頃,其中田734.07公頃,土474.53公頃。以農業生產為主,主產水稻、小麥、玉米,兼產桐油。全鄉強化畜牧產業發展,建立野雞養殖專業戶、野兔養殖專業戶、等特色養殖基地;繼續發展生豬養殖技術。利用豐富的山地資源優勢,抓中藥材種植,重點在西沖村建設藥材示範基地,帶動全鄉農戶種植中藥材,種植金銀。以退耕還林為紐帶,種植桂花風景樹和巨桉。
截至2020年11月1日,合義鄉常住人口為8870人。
合義鄉位於安岳縣境東南部,距安岳縣城區70公里。東與重慶市大足區高升鎮為鄰,南與重慶市大足區鐵山鎮接壤,西與努力鄉、元壩鎮相連,北與李家鎮、忠義鎮為界。幅員面積36.1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屬川中丘陵地帶中深丘地貌。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區,全年無霜期300天,年平均氣溫17.3℃,年總降雨量739毫米,勢陡峭地勢南低北高,平均海拔350米,境內高峰沙田坡,海拔590米,最低峰黑山林,海拔260米。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暴雨、洪澇、大風、冰雹、連陰雨、低溫寒潮、滑坡及崩裂、蟲害。乾旱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冬旱最甚,伏旱次之,而伏旱危害最大。最嚴重的一次1994年7月~8月,長達50天伏旱,高溫40.3℃,稻田脫水90%以上,水稻減產20%,玉米減產6成。紙廠村紙廠溝有銅礦層,速續露頭500米,厚1.2~2米,總面積5萬平方米,儲量(礦工)12.5萬噸。退耕還林137.33公頃,森林覆蓋率33% 。
合義鄉交通較為便利,縣道X049線安大公路(安岳縣-文化鎮-興隆鎮-李家鎮-合義鄉-重慶市大足區鐵山鎮-三驅鎮-大足區)過境。鄉政府積極爭取到了縣政府對羅家山過境公路的維修改造工程,此項目正在實施之中。村級公路建設穩步推進,本著“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採取村“一事一議”的辦法籌集資金,村級公路通達通暢工程33公里,其中天星村6公里、東沖村5公里、西沖村3公里、紙廠村6公里、麻蘭村5公里、雷波村5公里、天平村3公里正在建設中。
合義鄉在清代為安岳縣保安鄉轄地,舊稱合義場。
清末,安岳縣設保安鄉等10鄉38個場。保安鄉轄李家街、合義場共2個場,治李家街,今李家鎮場鎮。
民國初,合義場屬保安鄉。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安岳縣廢保安鄉等原10鄉名,全縣設43鄉、場、鎮。改合義場為合義鄉。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初,安岳縣設4區,轄43鄉。同年8月鄉改聯保,增設駿豐、來西、高屋、忠義、羅漢等10聯保,全縣設53保。合義鄉改合義聯保並析置分設忠義聯保。
1940年,安岳縣53保復為43鄉,並保留沒有場址的瑞雲、忠義、羅漢3聯保為鄉,全縣設2鎮44鄉。合義聯保改合義鄉
1950年,安岳縣設李家鄉人民政府。合義場屬李家鄉。
1951年,析置合義鄉。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區公所駐地定命區名。合義鄉屬李家區。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個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同年,撤銷李家區建立李家中心人民公社;合義鄉改合義人民公社,屬李家中心人民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社,李家中心人民公社復設李家區。合義公社屬李家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合義公社復置合義鄉。李家區代管由公社復鄉的有李家鄉、磨灘鄉、元壩鄉、伍堡鄉、新建鄉、瓦店鄉、合義鄉、忠義鄉、高屋鄉、努力鄉、和平鄉共11個鄉。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鎮。撤銷李家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建制。新建12個鎮,擴建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6個鄉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李家區代管的鄉鎮全部析出自建、合併或撤銷。合義鄉自建設獨立鄉,縣直轄。
1995年,安岳縣復置合義鄉。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安岳縣在原李家區設工作委員會(簡稱李家工委),合義鄉屬之。
2001年,安岳縣撤消李家工委,建立李家管理委員會(簡稱李家管委),合義鄉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李家管委片區轄李家鎮(含原磨灘鄉)、元壩鎮、護建鄉(含原瓦店鄉)、合義鄉、忠義鄉(含原伍堡鄉)、高屋鄉、努力鄉、和平鄉共8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李家管委,置李家鎮,縣直轄。合義鄉自李家管區析出置縣直轄鄉。
合義鄉現轄紙廠村、楊印村、天星村、東沖村、新華村、大安村、西沖村、中沖村、麻藍村、雷波村、天平村 共11個行政村,129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合義鄉人民政府駐合義街村。
512021227合義鄉
512021227200紙廠村
512021227201楊印村
512021227202天星村
512021227203東沖村
512021227204新華村
512021227205大安村
512021227206西沖村
512021227207中沖村
512021227208麻藍村
512021227209雷波村
512021227210天平村
512021227400合義鄉獨立居民小組
2021年6月25日,安岳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合義鄉常住人口為8870人。
合義鄉2010年全鄉全年一、二、三產業實現產值17621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8174萬元,畜牧業產值4076萬元,糧食總產量11725噸,農民人均純收入4887元。
合義鄉全面落實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兌現種糧農民直接補貼135.85萬元,良種補貼27.90萬元,家電下鄉補貼167.11萬元,汽車下鄉補貼206.61萬元,退耕還林工程補助款47.38萬元。這些政策的落實,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強化畜牧產業的發展。一是狠抓生豬的飼養培訓,積極調動農民科學養豬積極性。二是狠抓生豬及家禽的補欄,確保存欄、出欄穩中有增。三是狠抓防疫工作,政府投入2.5萬元資金,確保防疫工作到位。四是紮實開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工作。五是完成了縣下達的育肥生豬和能繁母豬保險試點工作任務。
狠抓中藥材的種植。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擴面增收”的原則,加大了中藥材種植基地的建設,從而帶動全鄉農戶種植藥材面積達3000畝,產量805噸,實現產值2093萬元。
大力發展蠶桑業。一是強化責任,年初與村簽訂了蠶桑目標考核責任書,明確任務、責任到人、獎懲分明。二是狠抓管護,並落實專人負責,加大了桑樹管護力度。三是重飼養,桑繭站人員加強了技術指導和服務。全年發種680張,產繭22340公斤,實現產值54.74萬元。
狠抓勞務產業。廣泛宣傳動員,實現農村勞動力有序輸出,加大了就業培訓力度。全年實現勞務收入2150萬元。
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合義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各村社根據需要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籌措資金,投工投勞,對山坪塘、石河堰及水毀工程進行了一些整治,從而增強了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合義鄉場鎮建設。一是重點抓了場鎮建設。調整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指揮部及辦公室;投入0.5萬元改造小巷道路1條;維修垃圾臨時堆放點3處;落實場鎮保潔人員4名;投入5萬元治理了場鎮臟、亂、差;建立健全了場鎮保潔機制。二是抓了場鎮部分舊房改造和新區開發,新建和改造房屋建築面積8260平方米。三是重新規劃了場鎮攤位擺放及機動車停放區域及位置,整治了250米街道水溝。
2014年,合義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64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7478萬元;第二產業實現1657萬元;第三產業實現55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03元。全鄉年畜禽存欄14.56萬頭、只,出欄13.15萬頭、只,山羊出欄7650隻,生豬出欄13231萬頭。種植訂單小麥240公頃,優良品種應用率95%以上。利用豐富的山地資源優勢,抓中藥材種植,重點在西沖村建設13.33公頃藥材示範基地,帶動全鄉農戶種植中藥材200公頃,種植金銀花26.67公頃。
全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大,投資環境不斷改善,繼續改造並美化場鎮建設;藉助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新修應急飲水處理點1處。完成11個村的村通廣播工程,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閉路電視新增用戶88戶;移動用戶1100戶;新增電信用戶185戶,建成聯通基站並開通使用,58戶入戶使用。全鄉有塘、庫、堰132處,有小Ⅱ型水庫1座,蓄水量10.3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00公頃,山平塘134口,石河堰14處,電灌站1處。
合義鄉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331人,專任教師25人。小學1個,在校學生1024人,專任教師38人,民辦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330人,專任教師1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入學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有學校體育場2個。學校名列於下:
安岳縣合義鄉初級中學
安岳縣合義鄉中心小學
安岳縣合義鄉東沖村小學
安岳縣合義鄉中沖村小學
安岳縣合義鄉大安村小學
安岳縣合義鄉新華村小學
安岳縣合義鄉楊印村小學
安岳縣合義鄉西沖村小學
安岳縣合義鄉雷波村小學
安岳縣合義鄉麻蘭村小學
合義鄉實施惠農政策,發放糧食直補16.59萬元,綜合直補174.74萬元,退耕還林補助21.63萬元。
全鄉有鄉文化站1處,有農家書屋8個,藏書13600餘冊;10%村安裝健身器材,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1%。有鄉級衛生機構1個,有床位15張,固定資產總值4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2名,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人。年均門診1.1萬人次,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達1.8萬人,參保率99.5%。完成11個村的村通廣播工程,在響率100%,現有有線電視用戶2300戶,入戶率52.8%。
按時足額發放優撫金94.69萬元,救災救濟額57.31萬元,“五保”供養金39.42萬元,敬老院1處。落實“D級”危房建設工程34戶,並對492戶843名城鄉居民發放低保金83.51萬元,做到應保盡保。城鎮最低生活低保戶77戶,人數82人,支出24.5元,比上年增長3%,月人均218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658戶,人數831人,支出66.8元,比上年增長26.3%,月人均67元,醫療求助45人次,敬老院1家,床位62張,收養五保人員62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7000人,參保率55.6% 。
水稻、小麥、玉米、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