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
中國西漢初期至東漢末期的詩歌
漢詩歌指漢初漢末約詩歌品,包括創歌謠,漢府東漢末年的文人五言詩成就最高。
漢武帝,式建府官署,精李延充協律尉,負責制譜訓練,規模搜集歌配演唱。府官署設置,漢歌量保存,漢詩壇冷落況射異絢爛彩,形詩歌史繼《詩》、《楚辭》展階段。
項籍:垓下歌
美人虞:采芝操歌 和項王歌
劉邦:大風歌
劉徹:秋風辭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劉細君:悲秋歌
梁鴻:五噫歌
酈炎:見志詩二首
張衡:四愁詩
朱穆:與劉伯宗絕交詩
秦嘉:贈婦詩三首
趙壹:疾邪詩二首
孔融:雜詩二首
蔡琰:悲憤詩
辛延年:羽林郎
宋子侯:董嬌饒
韋孟:諷諫詩
石勛:費鳳別碑詩
戚夫人:舂歌
無名氏:戰城南 有所思 上邪 陌上桑 猛虎行 隴西行 飲馬長城窟行 孤兒行 艷歌行 白頭吟 梁甫吟 怨歌行 枯魚過河泣 古歌 古歌 古樂府 古艷歌 焦仲卿妻 古詩十九首 古詩上山采蘼蕪 古詩四坐且莫喧 古詩穆穆清風至 古詩橘柚垂華實 古詩十五從軍征 古詩新樹蘭蕙葩 古詩蘭若生春陽 古詩步出城東門古絕句四首刺巴郡守詩 別詩四首 別詩三首 別詩三首
日本
日本為華人國家之外漢詩文化最為發達的國家。
在日本,從奈良時代開始,文人因為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而開始仿照漢語的詩的形式來創作日本詩歌。日本漢詩和日本本土的和歌、俳句最明顯的區別是漢詩一首有四句(絕句)或八句(律詩),每句通常五言或七言,而和歌、俳句則有五、七、五或五、七、五、七、七等多種長短句,更像漢語的詞。
751年,日本最早的漢詩《懷風藻》出版。之後在平安時代達到全盛期,凌雲集、文華秀麗集、經國集等敕傳漢詩集持續出現,風行之盛被人稱作“國風黑暗期”。其後鎌倉時代、室町時代日本的漢詩得到持續的發展,譬如一休宗純的《狂雲集》中收錄了一休的很多漢詩。江戶時代漢詩的發展達到高峰。明治維新時期的受過教育的日本人幾乎人人都會作或好或壞的漢詩。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漢詩的影響開始衰落,迅速衰落則為昭和時期。不過今日初中程度以上的古文教育仍然包含漢詩、漢文的背誦、解釋、以及創作等。
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