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零陵郡次新亭

之零陵郡次新亭

《之零陵郡次新亭》是南朝詩人范雲所作的一首五言詩。這首詩寫新亭所見江景,併流露出茫然若失的心緒和感慨。這首詩寫得宛轉流利,作者把江水、天空、遠樹、孤煙作為一個整體來描寫,使之互相映襯對照,達到了意境的和諧一致,最後兩句,通過寫景抒發玄思,景、情、理融為一體,具有含蓄深約的意蘊。

作品賞析


首二句,粗筆勾畫江天遠望的視覺印象,順便點題。開篇就是“遠樹”“天際”,使詩人那極日遠眺、思深慮遠的意態躍然紙上。遠處的樹木隨著江岸一起在水面上飄浮,這是一種藝術變形,是由舟中遠望時動搖不定的視覺印象與若浮若現的身世之感交融而產生的創造性想象。遠煙孤起,是一個經過強化的畫面。遠煙,本來並不惹人注目,詩人不僅表現了它的存在,而且強調了它那孤獨的升起,顯然,這是孤身羈旅之情的外射。
中間二句,如果說前兩句勾出了一幅初步的素描稿,那麼這兩句就是深入刻畫的景象,表現著印象與感受的更深一個層次。看吧,江天一色,空明渾涵,遠樹如煙,虛實一體。詩人在物與己的對比關照中,強烈意識到天地的雄渾壯觀和大自然的自在與和諧。
末二句,是畫面繪事的最後一筆。詩句主要抒寫去程邈遠,難以預期,宦海浮沉,吉凶莫測的憂慮。其中不乏失落感和虛無感。與此同時,詩句也讚歎了大自然的無限壯闊,從中可以窺見詩人靈魂深處積極高揚成分的折光。
這首詩以寫景為主,但景中寓情,寫得情景交融,詩意盎然。詩人強調主觀印象、獨特感受。按照由景入情,由實入虛的脈絡展開意境,兩句一轉,層次井然。詩歌的筆調疏淡,語言清麗。

創作背景


南朝齊永明十年(492年),作者范雲出使北魏,歸來不久便被任命為零陵郡內史。此詩是他前往赴任,剛剛離開京城,在新亭止宿時所作。

作者簡介


范雲(451~503年),字彥龍,南鄉郡舞陰縣(今河南泌陽縣)人。南朝梁大臣,著名文學家,范縝從弟。“竟陵八友”之一
齊武帝永明十年(492年)隨同蕭琛出使北魏,受到北魏孝文帝的稱賞。還朝後,遷零陵內史,轉始興內史、廣州刺史,皆有政績。蕭衍代齊建梁,拜侍中,遷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再遷尚書右僕射,霄城縣侯,居官能直言勸諫。
天監二年病故,享年五十三歲。梁武帝聞訊痛哭流涕,御駕臨殯,追贈本官、侍中、衛將軍,賜謚號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