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洲遺址
葯洲遺址
葯洲遺址位於中國廣州市越秀區教育路,又名九曜園。五代南漢乾亨三年(919年),南漢開國皇帝劉龑在今西湖路、教育路一帶,利用原來的天然池沼鑿長湖五百丈(約合今1600米),史稱西湖或仙湖。湖中建洲,在此煉丹求仙藥,故稱葯洲。湖中有瑰奇怪石九塊,稱為九曜石。沿湖有亭、樓、館、榭,風景甚美。1989年公布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葯洲遺址
湖。南宋嘉定元年(1208)經略使陳峴加以整治,在湖面種上白蓮,稱白蓮池,建愛蓮亭。明代時以“葯洲春曉”列為羊城八景之一。明清以後湖面漸淤塞縮小。
1949年葯洲遺址的面積只得2000多平方米,其中湖水面積440平方米,僅存太湖山石8座。1988年開始維修葯洲遺址,將埋在地下的景石提升,並向西拓展恢復部分湖面。1991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的程建軍重新設計了仿五代風格的門樓和碑廊。門樓面闊三間7米、進深兩間4.8米,懸山頂。有關葯洲九曜石的詩文等幾十方碑刻嵌於湖北面新建的碑廊里。
8座遺石分別是:
2.海上洲石。在北岸西面,圓石為頂,若牛頭,四旁有10餘竇相穿。宋熙寧年間許彥先在石上刻詩:“花藥氤氳海上洲,水中雲影帶沙流,直應路與銀潢接,槎客時來犯鬥牛。”
3.池東石。在湖東端,上下兩塊石相疊,上石狀如黑豬,下石形如巨龜,石身有泡沫小孔。
4.仙掌石。在池東石南面。有米芾在石上題刻詩:“碧海出蜃閣,青空起夏雲,瑰奇□怪石,錯落動乾文。”明人關鵬在石手掌紋旁題“仙掌”兩字。
6.葯洲石。在湖中偏西處,形如筍峰,高2.4米,上刻翁方鋼題“葯洲”兩字。
7.白色中空石。在“葯洲”石西面,上有清人的題刻兩處。
8.珠泉石。在湖中西南面,西面刻“珠泉”,東面刻“釣磯”。
此外,現尚有較大的石塊散落在湖西南角和西岸。
1989年6月廣東省政府公布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