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鱷類

古代肉食爬行動物

爬行動物。屬槽齒目。是身體結構比較輕巧的肉食性動物。頭骨狹長,有一對眼前孔。己開始具有雙足行走的趨勢。它們中有的是鱷類或恐龍類的祖先。我國山西、新疆的三疊紀地層中都發現過此類動物的化石。

假鱷龍分類


假鱷類化石
假鱷類化石
假鱷龍分化為兩目,一是蜥臀類:分植食性的蜥腳亞目和肉食性的獸腳亞目;二是鳥臀類:又分為鳥腳亞目、甲龍亞目、劍龍亞目和角龍亞目四類。下面我們將分別加以詳細介紹。

假鱷 - 蜥臀類


假鱷類
假鱷類
恐龍類的兩個目之一。恐龍根據腰帶構造的不同分為兩個類群,即蜥臀目和鳥臀目。它們在腰帶構造上的區別主要是恥骨形態的不同。蜥臀類的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射形,恥骨在腸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則向後伸,這樣的結構與蜥蜴類相似;鳥臀目的恥骨向前有一個前突,向後與坐骨平行,從側面觀腰帶呈四
射式結構,與鳥類的腰帶結構相同。
蜥臀類種類繁多,著名的梁龍、雷龍霸王龍以及我國的馬門溪龍祿豐龍等皆屬此類。生存於三疊紀至白堊紀。
遼西的早白堊世的恐龍世界中,長羽毛的恐龍因為和鳥類特殊的血緣關係,備受世人矚目。這些恐龍在分類上全部屬於蜥臀類恐龍中的獸腳類。

假鱷 - 鳥臀類


是迄今為止動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類。出現於三疊紀晚期,新生代時成為地球上占絕對優勢的統治者。哺乳動物具毛,有乳腺,生出的幼仔靠母體乳腺分泌乳汁哺育成長。此外,絕大多數為胎生(僅澳洲的鴨嘴獸和針鼴為卵生例外),溫血和具二心耳二心室,腦發達。哺乳動物幾乎可以包括我們現在常見的家養和野生的所有獸類。

假鱷 - 鳥腳亞目


鳥腳亞目(Ornithopoda)是恐龍類中化石最多的一類,其內容亦很龐雜,兩足或四足行走。嘴部一般扁平,下頷骨前方有單獨的前齒骨。最早被人們發現的恐龍—禽龍(Iguanodon)即屬此類。頭部具頂飾的鴨嘴龍的主要特徵為前頜骨和鼻骨退到頭頂上,形成中空的突起,對其功能尚無一致的解釋。我國的青島龍(Tsintaosaurus)和山東龍(Shantungosaurus)分別代表頭部有頂飾的和無頂飾的鴨嘴龍類。我國北方晚侏羅世至白堊紀地層中的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為鳥腳亞目中的小型恐龍化石。鳥腳類的早期代表發現於晚三疊世,晚侏羅世羅世到白堊紀繁盛。鴨嘴龍類繁盛於白堊紀,尤其晚白堊世更多。

貴州足跡化石


奇怪足跡

2013年,攀枝花市攝影協會主席李學智聽說當地某鎮距離金沙江幾公里遠的山坡上有一處很特別的動物腳印,有可能是恐龍的。出於好奇,他去了現場,“這些足跡與我在書本上所見到過的恐龍足跡有很大的不同:這些足跡不是3趾或5趾,而是4趾,且形態怪異。”
由於缺乏證實依據,他一直沒有向外界透露信息,直到2013年8月,得知有古生物學家來到四川,他將這個消息告知了兩位專家。

形成時間

“這絕對不是一次普通的發現!”中國地質大學恐龍足跡專家邢立達看過照片后,確定這是動物足跡化石。2014年3月,邢立達趕赴攀枝花。為了更好地評估地質年代,此行還特邀了四川省地質調查院闞澤忠副院長。
金沙江畔,邢立達和大家再次開始清理現場,對足跡進行仔細測量,拍照后還用塑料薄膜將足跡全部謄描。經過數小時的清理,在這塊十多平方米的傾斜岩石上,十多個有規律的足跡全部呈現在大家眼前。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日晒雨淋,足跡已經有些風化和脫落,但依舊能看清楚形狀。經過測量,這些足跡長度約45厘米,嵌入岩石深1厘米多。“我幾乎見過國內所有恐龍足跡的資料或足跡現場,而眼前的足跡,他從未親眼見過,可以初步判斷,這些足跡不是恐龍留下的,而是來自另外一種‘怪獸’。”邢立達說。
經過現場勘察,中國地質專家闞澤忠也很快對足跡所處的岩層年代有了結論。結合化石點附近發現的零星植物碎片化石,他認為,這裡屬於三疊紀晚期寶頂組,距今2.1億年。

主龍假鱷類

將現場考察資料帶回北京后,邢立達還把資料發給了國際同行,德國古爬行及兩棲動物博物館教授亨德里克·克萊因,以及多次到中國考察恐龍足跡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教授馬丁·洛克利。經過詳細研究,中、德、美3國學者一致認為,攀枝花怪獸足跡的造跡者為主龍類。
邢立達說,攀枝花的足跡化石從整體形態來看,與手獸類足跡的後足跡非常相似,手獸足跡目前認為是主龍類中的假鱷類所留。“比如,足跡的第2至4趾很緊湊,而且呈對稱分佈,第3趾最長,還有一個指向後側方、細長的第5趾。”

體長超5米

邢立達說,攀枝花手獸足跡最長約45厘米,這意味著,留下這些足跡的假鱷類,體長超過5米。這在三疊紀晚期的四川,乃至其他大陸來說,它是毫無疑問的頂級掠食者,早期的恐龍根本不是它的對手,可以被它輕易“秒殺”。
闞澤忠副院長認為,攀枝花手獸足跡的發現非常重要,這些動物記錄與當時的植物群一道,構成了一個更加完整的古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