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龍亞目

角龍亞目

角龍目恐龍的頭顱間都有一圈朝後延生的骨質褶皺、喙部呈細窄鉤狀,以及鼻子上長著尖角。它們和現在的犀牛很像:體形粗壯,以四肢行走,而且都是草食性動物。

正文


角龍亞目
角龍亞目

角龍亞目(Ceratopsia)


屬於鳥臀目
角龍亞目全為植物食性的四足行走的恐龍,其特點是頭上不同部位發育大小差異的角。由於頂骨和鱗骨向後延伸形成褶皺的頸盾,使之頭骨碩大,幾乎佔全身長的1/3,此構造也影響了其他頭骨部分的改變:顳顬骨退化,鼻部擴大,吻部細長而成尖喙,眼前孔縮小,顴骨擴大,前上頜骨的原始階段有牙齒。內鼻孔由長鋤骨棒分開,其後緣是齶骨,齶骨孔消失。下頜的喙狀突發育,反關節突小。每牙列有15~40個牙不等。齒冠邊緣有鋸齒構造。上牙內側,下牙外側有縱棱。脊椎為雙平型。頸椎9,背椎12,薦椎最多11個。細長的肩胛骨遠端擴大,橈尺骨為肱骨的2/3,尺骨突顯著,前足短寬,發育正常。腸骨低長,其骨突較大,恥骨后突退化,坐骨遠端彎曲,後肢比前肢長,股骨粗壯,後足Ⅴ趾退化,末端蹄狀爪。角龍出現較晚,由鳥腳類演化而出,其原始類型為在亞洲發現的原角龍,進步屬種在北美髮現最多,是晚白堊紀的標準化石。本亞目共有兩科:原角龍科(Protoceratopsidae)、角龍科 (Ceratopsidae)。戟龍頭部具大小不等的角多對。

的名


角龍亞目恐龍的化石往往成群地被發現,可見它們生前有群體生活習性,可能也會成群結隊地對抗肉食性恐龍。在演化過程中,角龍亞目恐龍的犄角有越來越突出的趨勢,其中以恐龍時代末期登場的三角龍最為明顯,因此它被稱為角龍之王。三角龍擁有角龍亞目中最特出的犄角和褶皺裝備,頭部幾乎佔了身長的三分之一!一旦遭到攻擊,三角龍只要收縮其龐大的身軀,壓低頭部以犄角指向對方,就能構成堅強的防禦架式,以嚇退霸王龍之類的獵食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