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剿匪

位於大湘西的戰役

湘西剿匪是位於大湘西的戰役。鄂、渝、黔、桂交界的湘西地區,武陵、雪峰兩大山脈縱貫,峰巒起伏,溝壑縱橫,溪河密布,洞穴幽深。自宋朝起,這裡即是歷朝統治薄弱區域,匪患綿延。

解放前夕,湘西匪患尤烈。國民黨反動派在湘西建立反共根據地。他們勾結地方股匪,組建了3個暫編軍12個暫編師,還有“湘鄂川黔反共救國軍”等成建制的10多股反動武裝,總數達10多萬之眾。

1951年2月1日,湘西軍區發出《剿匪政治動員令》,全面進剿湘西土匪。

簡介


湘西是指湖南西部28縣,境內溝壑縱橫,溪河密布,峰巒起伏,洞穴連綿。有10多個縣與鄂、渝、黔、桂四省交界,歷朝皆屬統治薄弱區域。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繁,經濟文化十分落後,自宋以來,匪患未絕。進入民國時期,湘西土匪為害尤烈,眾多匪首利用湘西險要 的山川形勢割據一方,稱王稱霸,風高放火,月黑殺人,打家劫舍,姦淫擄掠,給湘西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
1949年9月中旬,解放軍第38軍由常德挺進湘西,先後解放了湘西十餘座縣城。9月下旬,47軍、46軍136師、38軍114師等主力部隊奉命進入湘西剿匪。至51年2月47軍赴朝參戰為止共殲匪92081人,繳獲大量槍炮彈藥。其後,湘西軍民又經過兩年艱苦卓絕的鬥爭,肅清殘匪2萬多人,數百年湘西匪患,宣告終結。
湘西剿匪
湘西剿匪

國軍編製


1949年4~8月,國民黨政府三次收編各類武裝49000餘人,長短槍36700餘支,封官晉級,暫時統一了湘西武裝,企圖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抗。

暫編一軍

軍長陳子賢,下轄5個暫編師。
暫編第一師:師長田載龍,副師長朱際凱,轄3個旅。
• 1旅旅長朱際凱(兼),活動在慈利縣西北部,有人槍3500左右。
• 2旅旅長陳策勛,活動在桑植慈利等縣,有人槍6500餘條
• 3旅旅長張紹武,勢力範圍在慈利三家店附近,有槍1600條
暫編第三師:師長陳子賢,副師長何沛霖,參謀長鄧德讓,下轄3個旅6個團,活動在沅陵,桃源兩個縣,有人槍6000餘。
暫編第四師:師長羅文傑,副師長向明歧,參謀長方天印,下轄3個旅,活動在桃源縣。3個旅共有槍2400餘條,人8000左右。
• 1旅旅長李蘭初
• 2旅旅長向宗模
• 3旅旅長馮松
暫編十一師:師長張平(兼古丈縣長)根據地在古丈,瀘溪,沅陵,有2800多人,1900多條槍。
暫編十二師,師長師興周,下轄四個團,活動在龍山縣,有人槍9000多。

暫編二軍

軍座張中寧,副軍長張玉琳,下有四個暫編師。
暫編第六師:師長米家進,副師長劉華峰,下有三個團,活動在麻陽辰溪一帶,有3000多條人槍。
暫編第七師:師長石玉湘,副師長雷震遠,參謀長付菊生,轄3個團和四個直屬連。活動在淑浦大江口,辰溪火馬沖,長田灣一帶,有人槍3000左右。
暫編第八師:師長鬍震,副師長鬍震華,轄3個團,勢力範圍在辰溪麻陽之間,有人槍2000條。
暫編第九師:師長張劍初,副師長徐漢章,參謀長熊靖能活動在瀘溪縣,有2000多人槍。

暫編三軍

軍長田植,下有三個暫編師。
暫編第二師:師長周燮卿,副師長陳布龍,參謀長楊希烈,活動在乾城,花桓一帶,有2000人槍。
暫編第五師:師長汪援華,副師長曹振亞 參謀長馮泉,下有三個旅九個團,活動在常德。共有兵力9000餘人,槍支2500餘支。
• 暫1旅 旅長曹培斌
• 暫2旅 旅長向克武
• 暫3旅 旅長曹子西
暫編第十師:師長瞿波平,副師長楊樹臣,參謀長侯振漢,下轄3個團,有人槍6000餘。
• 一團團長賈松清
• 二團團長彭雨清
• 三團團長孫香齋

其他武裝

• “湘鄂川邊區人民反共救國軍司令部”,總司令龍膏如,副總司令楊和清,有人槍3000餘條,據點在鳳凰縣總兵營
• “中國國民黨湘鄂川黔邊區剿共游擊指揮部”,總指揮楊佐臣,司令楊永棟,游擊於芷江西部,新晃和貴州天柱一帶,有人1300多,槍900多條。
• “中國國民黨湘鄂川黔反共救國軍第六縱隊,司令徐雅南,副司令楊樹臣,下有8個支隊,活動在寶靖,瀘溪等縣,有人槍1300餘條。
• “中國國民黨反共游擊總指揮部第三縱隊”,司令張嗣基,副司令張秀吉。游擊於芷江西北,有游擊隊員2600多人。
• “湘桂黔邊區反共游擊縱隊”,司令楊永清,副司令姚大膀,下轄7個支隊,活動在新晃天柱一帶。
• “中國人民反共救國軍”,司令陳光中,下轄3個支隊,活動在武岡隆回一帶,有人槍2000多條。

解放軍進剿


基本情況

1951年2月1日,湘西軍區發出《剿匪政治動員令》,全面進剿湘西土匪。解放軍攻克龍山八面山,合擊長田灣,古丈圍殲張平,擊潰芷、懷、黔等股匪。春季的全面進剿,解放了乾城、古丈、麻陽、鳳凰、會同、靖縣、綏寧通道等8座縣城。
然而,湘西土匪素來刁頑狡詐,一遇到解放軍強大打擊就化整為零,鑽山進洞,分散逃逸。湘西人民久受土匪欺壓,一些群眾心存餘悸,剿匪戰果一時難以迅速擴大。
湘西軍區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調整剿匪方法。把大庸、永順等14個縣劃為中心區,龍山、桑植等8縣劃為邊緣區,先集中力量進剿中心區土匪。廣泛組織民兵10萬餘人,為部隊帶路、送信、送糧,配合搜山。在軍事進剿的同時,展開政治攻勢,向匪兵家屬解釋政策,動員他們勸親人下山交槍自首,主動報告匪情。

第一階段

中心區進剿很快奏效。夏秋兩季,解放軍攻克永順“五連洞”,生擒匪首李蘭初;在保靖縣野竹坪消滅“湘鄂川黔反共救國軍”股匪;圍殲盤踞芷江東北角的彭玉清股匪;合殲沅陵鳳鳴山一帶2000多名土匪,擒獲匪首陳子賢。到10月,中心區剿匪基本完成。

第二階段

進入冬季,邊緣區會剿戰役又拉開帷幕。在湘、鄂、川、桂、黔5省邊緣,分南、北兩線會剿,主要匪首曹振亞、楊樹臣、蔣燮琴等或被擊斃,或被活捉,其餘逃竄川、黔邊境的土匪也被消滅。1951年1月20日,鳳凰縣上萬群眾大搜山,“川湘黔反共救國軍”司令龍雲飛料難逃命,拔槍自殺。至此,歷經一年有餘的湘西剿匪獲得決定性勝利。

肅清殘匪

此後的1951年、1952年,湘西地區持續肅清殘匪,匪患得以徹底蕩平。

剿匪英雄

湘西剿匪的勝利,是鮮血換來的。據《中國共產黨湖南歷史》載,僅解放軍第47軍就犧牲了上千名戰士。湘西剿匪戰鬥中,湧現出許多英雄集體和戰鬥功臣,如打退1000多名土匪進攻的“老溪寨英雄排”;月行750餘公里,終於將敵殲滅的“長追千里連”;連續7次爆破土匪巢穴的英雄叢士林;單身奪機槍,一次殲匪70餘名后壯烈犧牲的趙啟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