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扁擔的結果 展開

扁擔

發源於壯族的樂器

扁擔:是壯族互擊體鳴樂器,獨特的民間樂器,源於勞動工具和日常生活。常用於壯族民間舞蹈伴奏。在全國各地區都分佈廣泛,主要用於原始農業,現代農業很少用了。

簡介


扁擔多用毛竹削制而成,長短各異,一般長約160厘米,兩端較窄,中間較寬。
扁擔舞流行於廣西紅水河畔的都安馬山和桂西的百色巴馬一帶。春節期間,壯族的男女老少便歡快地跳起扁擔舞,舞者兩人一對,每人手執一根扁擔,圍在長凳或舂米木槽旁,邊擊、邊歌、邊舞,用扁擔兩端互相撞擊或敲擊長凳,發出咯咯嗒嗒的和諧音響,節奏複雜,舞姿多變,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壯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民間舞蹈盛行,在廣西寧明花山崖壁畫中,就有兩千多年前古代壯族先民駱越部族的舞蹈場面。唐代劉恂《嶺表錄異》中記錄了舂堂舞:“廣南有舂堂,以渾木刳為槽,一槽兩邊約十杵,男女間立,以舂稻糧,敲磕槽弦,皆有偏拍,槽聲若鼓,聞於數里。”生動地描繪了壯族歡度新春佳節、預祝豐收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后因舂杵笨重,便改用扁擔,稱其為扁擔舞,壯語稱作打虜烈或谷榔。壯族的扁擔,既是肩擔時的勞動工具,又是扁擔舞的節奏樂器。?

製作方法


扁擔[壯族樂器]
扁擔[壯族樂器]
用硬雜木或半邊毛竹削制而成,長短因人而異,一般長160厘米~200厘米,兩端較窄,中間較寬,表面平整光滑。演奏時,可十數人或數十人同時進行表演,每兩人一組,每組有一張長板凳或一個長方形木箱置於地面。奏者每人各執一根扁擔,圍在長凳或長箱旁,按照一定節奏,邊擊、邊歌、邊舞,用扁擔兩端互擊、擊地面、敲擊長凳或長方形木箱,各種奏法常交叉進行,發出“咚咚、嗒嗒”的和諧音響,節奏複雜,豐富多變,舞姿矯健優美,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同時也表現出壯族人民勤勞勇敢、樂觀豪放的性格。每逢春節、豐收或喜慶之日,壯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便會歡快地跳起扁擔舞。平時在田間勞動間歇時,在田頭地邊也以跳扁擔舞為樂。?
扁擔[壯族樂器]
扁擔[壯族樂器]
扁擔[壯族樂器]
扁擔[壯族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