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澗中題

唐代柳宗元創作的詩作

《南澗中題》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詩作。此詩寫於柳州刺史任上,略可代表柳宗元之謫居心態。全詩以記游的筆調,寫出了詩人被貶放逐后憂傷寂寞、孤獨苦悶的自我形象。

作品賞析


全詩大體分兩層筆墨。
詩的前八句描寫了游南澗時所見。開篇即點明了遊覽的時間、地點、人物。澗中寂寞,彷彿秋天的肅殺之氣獨聚於此。雖日當正午,而秋風陣陣,林影稀疏,仍給人以蕭瑟之感。詩人以一“集”字既描繪了深秋寒氣之盛,又暗示了心中寒氣之濃。即便如此,面對“蕭瑟”的秋風,參差的林影、詩人似乎興緻漸高,忘了疲勞。這種寫法是含淚的笑,淚花里滿是悲苦與無奈。更何況此時又聽到幽深的山谷中傳來禽鳥的哀鳴,見到漂浮的寒藻在漣漪中漩起,觸物傷懷,寒從心生。
詩的后八句便著重抒寫詩人由聯想而產生的感慨,抒發了“去國魂游”的幽怨感憤。遊覽本是樂事,但所見之景卻不能不使詩人聯想到自己非同尋常的遭遇,因而黯然神傷。“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二句堪稱神來之筆,有聲有色、傳聲餘韻邈遠、透明度極高,情景交融。“羈禽”即無家可歸之鳥。鳴於幽谷,有家歸不得的遭貶“羈人”聞此哀聲定會感慨萬千。“寒藻舞淪漪”,聊當長歌之哭。后八句議論中之抒情,亦如淪漪中翠帶拖雲的寒藻,綿延中哀大於樂。詩人自述遷謫離京以來,神情恍惚,懷人不見而有淚空垂。更何況孤身而遇秋風,失路而感羈禽,心境能不枯寂消沉?個中愁苦無以排解,獨有徘徊,獨有彷徨,亦只自知。以後誰再遷謫來此,也許會理解我這種心情。
這詩寫得平淡簡樸,而細細體會,蘊味深長,“平淡有思致”。道出了它的藝術特色。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憲宗元和七年(812年),時柳宗元被貶永州已七年多。這一年的秋天,柳宗元寫了著名的《永州八記》中的后四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和《小石城山記》。這首五言古詩《南澗中題》,是他在同年秋天遊覽了石澗后所作。

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
公元792年柳宗元被選為鄉貢,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公元793年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名聲大振;公元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書省任校書郎;公元798年;26歲的柳宗元參加了博學宏詞科考試,並中榜,授集賢殿書院正字(官階從九品上);公元801年柳宗元被任命為藍田尉(正六品)。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理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