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7條詞條名為板橋鎮的結果 展開
板橋鎮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轄鎮
板橋因舊時北澗河(今之板橋河)上架有木板橋一座,故得名“板橋”。
板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陸良地處滇中“腹里”,開發較早,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便設同勞縣。
至元朝設陸涼州,為帖木兒王子采邑之地,其府邸設於白塔古城,州治在舊州,故舊州作為陸涼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持續至清康熙16年,後集市遷石牆寺,至清雍正年間集市遷往板橋村,板橋村逐漸形成陸良東北境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民國初期,戰亂頻繁,居民部分外遷,此時板橋分河東、河西二鄉。
1950年1月至10月沿襲民國36年建製為河東、河西二鄉。
1960年10月劃歸東區,1951年為板橋區,1953年調整為二區,1957年板橋區劃分為板橋、大橋、白塔三鄉,1958年成立衛星公社,1960年衛星公社劃分為板橋公社、大橋公社、白塔公社和舊州公社。
1962年恢復區建制,1970年成立板橋公社。
1983年為板橋區,轄17個辦事處。
1987年改為建制鎮,1999年村改委后轄17個村委會。
轄區面積182.17平方千米。
境內三面環山,東有龍海山,北有竹子山,西面有底山丘陵,壩子開闊平坦,北始於響水壩,南至擺羊村委會,海拔1840—2577.4米之間。
板橋鎮平均氣溫13.1℃,有效積溫3885.1℃,無霜期250天,平均降水1180毫米。
鎮內流經板橋河、南盤江、謝家河、馬家河、大沙河等8條河流,有板橋河、響水壩、大壩沖、河東、麥地溝、白塔等縣鄉中小型庫塘11座,總儲水量3620萬立方,地處陸良上游,具有豐富的水資源。水利排灌配套設施有東西輸水乾渠,100餘座排灌電站和2個大悶洞等。
70年帶中前期,老盤江連年決堤,洪荒泛濫。1977年開挖“人工運河”新盤江,板橋境內上至響水壩,下至擺羊,長14公里,其中舊州河道改道從丘陵地段通過,長2.5公里,平均深挖12米,最深處至14.5米,有板橋、三岔河公社負責完成。新盤江貫通后,洪荒減輕,但1985年7月3日,紅花塘地段發生決堤,沖塌47.7米,洪水直泄魚塘、白塔、馬軍營等鄉,淹沒15000畝良田,沖開葫蘆口公路,沖跨大小圩堤42處。1997年7月15日,馬長湖大沙河、洪武謝家河、馬家河決堤,淹沒農田1000餘畝。1998年7月14日,麥地溝水庫溢水,淹沒800畝良田。新老盤江經近30年運營,河道淤積,配套設施老化,板橋內澇嚴重。2002年至2003年,省、市、縣投巨資進行小流域治理,對板橋河、響水壩水庫進行病險加固,對南盤江、東乾渠進行綜合治理,板橋水患減輕。
2017年,板橋鎮轄17個村民委員會,86個自然村,168個村民小組。
2017年板橋鎮區劃詳情 | |||
板橋 | 石壩 | 車馬堡 | 馬軍堡 |
大橋 | 長湖 | 洪武 | 后所 |
魚塘 | 馬軍營 | 白塔 | 河東堡 |
河西堡 | 擺羊 | 舊州 | 小堡子 |
左里堡 |
元朝之前,主要居民為彝族,至元初,回族開始定居,至明朝,漢族開始進入陸涼,逐漸成為本地主要居民。民國27年(公元1938年)河東鄉1583戶,9455人,河西鄉1454戶,7392人,合計3037戶,16847人;1964年3037戶,35121人;1982年11598戶,64278人(含三線廠,以下同);1990年17916戶,83728人;2000年23937戶,85582人;2006年23937戶,90843人。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91142人。
板橋鎮農業農村經濟以“糧、煙、桑、畜”為四大支柱產業,農作物主產水稻、玉米、蠶豆、油菜、小麥等,2006年糧食總產量3333萬公斤。經濟作物有蔬菜11000畝,總產2800萬公斤;烤煙6400畝,總產78萬公斤;桑園21650畝,產繭115萬公斤;畜牧業日趨興旺。農村經濟總收入達4.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02元,財政收入達223.5萬元。
商貿工業
清末前,河東堡、河西堡作為陸涼至曲靖水運航道的中轉站和橋頭堡,是海陸貨物中轉地和集散地,商貿較為發達,自1959年興修響水壩水庫,陸良至曲靖的水運航道終止。計劃經濟時期,1953年陸良縣貿易公司在板橋建立貿易小組和食品收購站,1955年歸併供銷合作社,1959年末設大橋、白塔、河東堡、魚塘、小堡子供銷合作社購銷店,1965年在張角沖成立中心商店,70年代初增設長湖、馬軍營、車馬堡、石壩、河西堡、洪武、左里堡購銷店。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開放市場,物資自由流通,板橋集市繁榮活躍,帶動大橋、后所、舊州、白塔農村集貿市場的發展。1965年,省國防工辦在板橋、芳華新建燃料、包裝、機二、機三、模二、模三6座軍工廠,本世紀初,部分廠軍轉民,遷至曲靖,部分廠以生產民用品為主,兼生產軍需品。90年代初期,大搞鄉鎮、村辦集體企業,先後籌建大東瓷磚廠(后並給燃料廠現停產)、馬軍營水泥廠、青紅磚一、二廠、車馬堡紅磚廠、后所紅磚廠等工礦企業。近年來,大量外資引進,成立了伊蘭特陶瓷有限公司、佳星焦化有限公司、“七里香”肉製品有限公司、車馬堡奶牛胚胎移殖基地等企業。個體經濟發展迅速,成規模的個體商戶有左里堡金優豆製品廠、鋁製品廠、蠶具加工廠,車馬堡的火車機械配件廠等。交通運輸、餐飲、旅館服務業興旺發達。2006年末,有企業、個體戶882戶,從業人員10295人。營業收入104385萬元。工業總產值9879萬元,實現稅金1535萬元。
板橋鎮概貌
革命傳統
板橋鎮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冬,舊州回民與尋甸河陽回民聯合欲起義,后與官府談判未果。咸豐九年八月,起義軍與官軍激戰舊州,因力量懸殊失敗。咸豐十年二月,回民與彝族起義軍聯合攻縣城,至窯上與官軍遇,戰敗。民國19年(公元1930年)春,中共陸良中心縣委在舊州、白鶴堡、板橋組織地下武裝,準備革命暴動,其中白鶴堡方鶴鳴部300多人,6月編入紅軍第38軍第二師。5月張經正到陸良,在舊州成立以吳永康為首的“陸良縣兵委會”。7月3日,陸良舉行革命暴動,康建候、方鶴鳴率領板橋一路300多人,由白鶴堡出發,到板橋,殺板橋公安分局局長;到舊州,殺舊州分團首,後向縣城進發,因三岔河一路指揮失誤,未按時到達縣城與板橋、馬街三路合攻縣城,暴動失敗。民國27年(公元1938年)8月,舊州小學在省工委青年部和陸良旅省同鄉會的配合下,組織暑期抗日救亡隊,到縣城、馬街等集鎮進行宣傳演出。民國28年(公元1939年)春,舊州青年學生組織抗日救亡歌詠團,到全縣各地進行巡迴演出。民國38年(公元1949年)3月,河東鄉鄉長方建候與河西鄉鄉長陳家順共100多人反動地方武裝投奔革命營壘,編為東區游擊大隊。4月12日,地方游擊隊長朱富甲率4隊200餘人進駐馬軍堡達7日,被該村地霸聞氏兄弟告密,國民黨中央軍577團從縣城出兵“圍剿”,朱部遭伏擊,傷亡慘重,在村后寺院中被抓獲13人帶到操場上用機槍打死,被害共計74人,被俘50餘人,朱陣亡后被取下首級。
板橋鎮沉澱了豐富的歷史、傳說和文化遺跡,如《紫溪傳》中記述的白塔金鐘潭、小堡子月牙江和舊州報恩寺都有優美的傳說。陸良過去的“三山”、“四水”、“八大景緻”中“石牆寺轉水”、“板橋春水”、“石壩夕陽”、“蘆溝夜月”、“孤山樵唱”等水、景緻都在板橋境內。
現存的文化遺產有舊州小學《報恩寺常住碑》、舊州村城隍廟、河東堡元朝火葬群、石牆寺石牆、小堡子古城(廢城)、小堡子點將台、小堡子天主教堂、白塔古城、白塔驛站古道等。
現存的古樹有舊州小學(原報恩寺)內450年樹齡的銀杏,一度時期未掛果,經人工授粉,於2000年重新掛果;石牆寺內350年樹齡的玉蘭、桂花、紫薇;大橋村200年樹齡古紫玉蘭;馬長湖高倉村150年樹齡潑樹。
現有的特色物產有:大壩沖水庫的金線魚(風參子),系陸良土著名特稀有物種;魚塘蔣家塘的大閘蟹;鄭石壩村的大樹楊梅;河東堡的土瓜;車馬堡的菜籽油;馬軍堡的白酒。
境內326國道、曲陸高等級公路、盤江公路穿境而過,白大油路、板擺、板舊、板石等鄉村公路縱橫交錯,板橋橋、擺羊橋、舊州橋、白塔橋、三八橋、紅花塘橋、板橋河斜橋等橋樑將全鎮過境國、省、縣道和鄉道貫穿南北,連接東西,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43年),舊州設義學館,次年河東觀音寺增設義學館。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始,先後籌辦板橋、舊州、白鶴堡、馬軍營初等小學學堂,
1915年板橋初等小學堂改為兩級小學校。1953年至1957年間小學大增,1962年石壩籌辦農場式初級農中,1966年相繼增設板橋、左里堡、舊州、擺羊、河東、白塔、后所、大橋、馬軍營、車馬堡農中,1972年,在石壩農中的基礎上,新建陸良第五中學,1974年校址遷於大堡子村,1976年增設高中班,為完全中學。
1980年馬軍營群眾集資辦學,全鎮先後籌辦村級學校。1977年在大橋農中的基礎上設立社辦中學,後為陸良縣第十中學,1993年遷於板橋橋頭;1977年在小堡子新建社辦中學,後為陸良縣第十一中學,
2004年十中、十一中合併組建板橋鎮第一中學。1982年於後所新建區辦中學,後為陸良縣第十二中學,2004年改為板橋鎮第二中學。
2006年末,全鎮有縣管五中1所,鎮辦一、二中2所,小學17所,辦學點21處,教師836名,在校學生18329名,教育涵蓋幼兒、學前、小學、初中、高中層次。有社會力量辦學(私立幼兒園)4所,在校幼兒1950名。
郵政通信
1976年3月16日,信用社板橋營業所金庫被盜走人民幣6.99萬元,並放火燒庫房,經公安部門及時偵破,追回被盜巨款,罪犯李文壽被依法處決。
1985年縣工商銀行設張角沖分理處,1985年縣農行設板橋營業所,2005年撤銷並歸縣農行。1984年陸良信用聯社以區設立區信用合作社,設有孫家院子、板橋橋頭、白塔三個網點。
2006年信用社存款12000萬元,貸款7400萬元。
民國2年廢。民國8年設板橋郵政代辦所,1955年撤。1973年設板橋郵電所。
2000年郵電分離,設板橋郵政支局和電信分局。郵政支局業務涵蓋信函、包裹、匯兌、報刊發行、國際國內郵件和集郵,同時還開辦郵政儲蓄業務,
2006年板橋郵政支局郵政儲蓄達2500萬元。電信分局業務有固定程式控制電話和小靈通行動電話業務等,2006年末,有程式控制固定電話4100門,小靈通行動電話用戶1000戶。中國移動陸良支公司於1997年至2006年,在板橋建設中國移動信號發射機站8座,信號覆蓋全鎮97個自然村,覆蓋率達100%。
2004年設營業所,2006年末,有中國移動用戶6000餘戶。
中國聯通陸良支公司於1999年至2006年,在板橋建設中國聯通移動信號發射機站5座,信號覆蓋率達80%,2004年設營業所,
2006年末有中國聯通移動用戶4000餘戶。
1932年,板橋、舊州設中醫堂、鋪5家,皆為正流正世醫,數代相傳,醫術精良。
建國后,農村長期缺醫少葯,傳染病不斷流行,患病率、死亡率極高。
50年代后,經過聯合診所、衛生所、公社醫院的更替。
1984年成立板橋中心衛生院延續至今。
2006年末,中心衛生院有醫生43名,床位40張,科室設置基本齊全,完成手術400例,門診46000人次,住院1000人次。鄉村衛生所17所,鄉村醫生100名,床位6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