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山鎮

祿豐縣下轄鎮

恐龍山鎮位於祿豐縣南部,東南毗鄰易門縣小街鄉和土官鎮,南臨雙柏縣大庄鎮,西與彩雲鎮接壤,北與金山鎮相連,屬“兩州、三縣、五鄉鎮”交界地。

安楚高速公路途經長田、阿納、獨瓦房、九渡四個村委會。

鎮政府駐地距昆明81公里,楚雄74公里,祿豐縣城34公里。

截止2020年11月1日,恐龍山鎮常住人口為13980人。

歷史沿革


別名:盤龍鎮,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復設鄉,2009年5月5日,雲南省政府同意撤銷祿豐縣川街鄉,設立恐龍山鎮。2010年2月,恐龍山鎮正式掛牌成立。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恐龍山鎮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處低熱河谷,最高海拔2260米,最低海拔1309米(法門村委會小江口村),是全縣最低海拔。年平均氣溫18—21℃,年平均日照3000小時以上,平均降雨量650—750毫米,霜期短,屬亞熱帶季風性內陸半濕氣候,呈現從冷涼山區到低熱河谷的立體氣候分佈特徵。
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法門村委會紅河上游支流的星宿江川街河匯流點——小江口村為祿豐縣海拔最低點。
境內昆楚高速、楊三公路川街河、九渡河而圍成的三角內大部分是貧瘠的岩漿岩(羊肝石)形成的緩坡山地,突然貧瘠,難以發展農業;
全鎮國土面積230.8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309米,最高海拔2269米,鎮人民政府駐地海拔1420米,年平均氣溫17.7℃,年降水量703.1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烤煙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6698畝,人均耕地0.95畝,林地159972畝。恐龍山鎮有耕地總面積16698畝(其中:田10250畝,地6287畝),人均耕地0.95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烤煙、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299972畝,荒山荒地4560畝。有鐵礦、煤炭、化石、石灰石、石料等資源。
恐龍山鎮
恐龍山鎮
恐龍山鎮地處低熱河谷,熱壩資源豐富,經濟作物種類繁多,適宜冬早反季經濟作物的種植和開發。以打造“綠色生態食品鎮”為目標,建成省級305公頃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及3個無公害農產品品牌,不斷扶持壯大祿豐田園蔬菜種植合作社在恐龍山鎮示範種植。彩雲、恐龍山特色農業示範區內,恐龍山鎮蔬菜種植面積達13315畝,九渡、法門片區甜龍竹示範種植面積317畝。引進20畝稀壤林黃檀種植、楚雄中耕公司葡萄種植、萬隻蛋鴨養殖3個特色項目。特產:九渡甜龍竹、小江口無公害沙地西瓜、小江口甘蔗、高原特色時鮮大棚蔬菜、無公害沙地洋芋、沙地花生等。

自然資源


世界恐龍谷。AAAA景區恐龍谷位於縣城北35公里,海拔1665米。民國26年(1937),發現該地有恐龍化石而得名。1938年,楊鍾健在沙灣出土雲南歷史上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許氏祿豐龍。在後續的50年中,在該山的大窪、大地10個地方70餘個地點,先後出土動植物中的9綱26科73種化石。其中的祿豐蜥龍動物群,是世界上最豐富、最完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之一,有較高的科研和遊覽價值。
恐龍化石與世界恐龍谷
阿納恐龍山—世界級的恐龍墓地,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中侏羅紀晚期最大的恐龍大墳場。在此發現的恐龍生存距今1.35億年~1.8億年,有草食性,肉食性,侏羅紀早、中、晚期的恐龍同處一地;在這1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岩層中所埋藏的恐龍化石在百具以上是舉世無雙的高密度、多種類恐龍化石埋藏點,堪稱“恐龍化石寶庫”。
世界恐龍谷位於“中國祿豐恐龍城”雲南省祿豐縣恐龍山鎮境內,佔地1千平方米。重現了一個失落的侏羅紀時代。東距昆明80公里、西距楚雄80公里、祿豐縣城25公里。
雲南地理中心——中山隕石坑和古生物化石
川街隕石坑這一地質奇觀正好處在雲南正中部,即“雲南地理的中心位置”,位於盤龍古鎮西北6公里左右,與阿納恐龍山——世界級恐龍墓地、世界恐龍谷景區、昆楚高速公路僅有一嶺之隔,當時修昆楚高速公路就是因為巨大的隕石坑無法繞過,才使高速公路在這一段上有一定的彎曲,高速公路施工也由此發現了震驚世界的恐龍墓地。還有在隕石坑裡的滑石板、中山水庫片區發現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讀川街小學時,學校組織我們學生到隕石坑周圍的大紅山(岩漿岩構成,俗稱羊肝石)去種山羊柳,還撿到很多的像貝殼狀的東西,上面有一些紋理,能粗略的看出有頭有腳的生物。
祿豐川街一線從衛星地圖上看,似有天體撞擊的痕迹,形成一個東西寬3公里、南北長10公里的大坑。而這一帶正是恐龍化石分佈最集中的地區,而且今天的恐龍山鎮長田、梨園、川街、大村一帶的岩石土壤,都帶有岩漿岩成分,這一點,大家經過昆楚高速公路大紅田隧道出口,湧入眼帘的是紅色的一片岩漿岩。
看樣子,恐龍滅絕之謎有可能在祿豐得到破譯,因為這裡有隕石坑、恐龍大墳場、古生物化石、大面積的紅色沙石(我們稱為羊肝石,因為他像羊肝一樣的紅)。
從空中俯瞰祿豐川街片區“天坑”奇觀。根據科學測算,這個億萬年前形成的“天坑”直徑4000米,周圍環形山海拔1700米至1800多米,最高峰1865米,環形山內坑總面積約13平方公里。
祿豐縣川街片區擁有“天坑”和恐龍遺址等豐富的地質文化遺產。隨著滇中產業新區發展規劃和項目實施的推進,這裡被列為保護核心區和規劃發展區,將打造世界級地質文化精品項目。
星宿江川街河綠林竹海
小江口:是星宿江江尾,綠汁江開端。是全縣海拔最低(1309米),這裡水清可見底,到處是鬱鬱蔥蔥、綠茵片片、翠竹青青,風景優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旅遊休閑的好地方。還有懸崖峭壁,是攀崖愛好者的最佳去處。
隨著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蔬菜產業項目和雲南省山區水利發展與改革示範區項目的實施,對川街河道和中低產田的整治改造,竹子種植、河道疏通加固等工程實施,離昆明最近的低熱河谷農業和竹林綠海應運而生。

行政區劃


全鎮轄8個村民委員會和阿納社區,120個自然村,130個村民小組。行政區域內有鎮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等單位22個。
序號名稱
1川街
2大村
3法門
4梨園
5長田
6甘沖
7九渡
8獨瓦房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全鎮總人口18393人,其中女性人口8861人,佔總人口的48.18%。鄉村人口14981人,佔總人口的81.45%,城鎮人口3412人,佔總人口的18.55%。
2021年7月,祿豐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恐龍山鎮常住人口為13980人。

民族

全鎮有少數民族25個,共2318人,佔總人口的12.6%,其中彝族1789人,苗族564人,哈呢族93人,傈僳族26人,白族23人,壯族19人,藏族8人,瑤族7人,回族16人,佤族11人,布朗族3人,布依族5人,蒙古族1人,拉祜族2人,滿族1人,其他族10人。

經濟


綜述

恐龍山鎮十個村委會由昆楚高速、楊三公路川街河、九渡河圍串成黃金三角和中心點----中山隕石坑所在地甘沖構成。人口也主要集中於10個行政村及附近。
(1)紅河支流川街河和省道楊三公路沿線的梨園、川街、大村、法門行政村。
(2)昆楚高速公路沿線緩坡型地形的長田、阿納、獨瓦房行政村。
(3)紅河上游支流星宿江沿線的九渡、栗樹。
(4)雲南地理中心-----中山隕石坑所在的甘沖行政村。

農業

產業依然以第一產業農業為主,且主要是大棚蔬菜(辣椒、茄子、西紅柿、黃瓜)、早蠶豆、馬鈴薯、葡萄、西瓜等低附加值的蔬菜水果和基本能滿足自身需要的水稻種植,煙草種植與烘烤只能部分山區開展,生豬和雞養殖較分散,每戶家庭均養且數量大多集中於2-4頭豬,5-14隻雞,規模化欠缺,資源和專業分散,屬於小農分散性經濟,養豬之外,牛羊雞其他養殖較少;第二產業較弱小,主要是小型煤礦、砂石毛料採選廠、糧食釀酒坊、免燒易制磚等原材料簡單加工型;第三產業以世界恐龍谷為支撐,對地方經濟帶動不大,川街集鎮、恐龍谷阿納集鎮的餐飲、農家樂、酒店旅館、商貿流通業由於工農業基礎薄弱,南部交通蔽塞欠發展等原因,人流量較小,經濟不夠活躍。總體而言:經濟發展潛力大。
交通信息蔽塞、自然條件貧瘠、人多地少、資源分散、沒有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文化氛圍,導致工農商落後,居民進取心、闖勁不足,本地務工機會缺乏,缺乏技能培訓,外出務工人員少或從事最低端苦力工作。雖然居民重視教育,但教育和經濟基礎、文化氛圍薄弱導致教育成果難成。
恐龍山鎮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28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115萬元,佔總收入的59%;畜牧業收入1640萬元,佔總收入的31.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258頭,肉牛1964頭,);漁業收入78萬元,佔總收入的1.5%;林業收入253萬元,佔總收入的4.8%;第二、三產業收入169萬元,佔總收入的3.2%;工資性收入25萬元,佔總收入的0.5%。農民人均純收入156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鎮外出務工收入2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50人(占勞動力的14.8%),在省內務工1377人,到省外務工73人。
恐龍山鎮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鎮銷售總收入1400萬元,計劃大力發展大棚蔬菜、冬馬鈴薯、旅遊產業。擁有企業13個。海拔較低的恐龍山鎮熱量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水裡設施健全,是進行現代化農業綜合開發和發展經濟林果的理想基地,恐龍山鎮物產豐富,這裡出產豐富的蔬菜瓜果、甘蔗、西瓜、紅薯、白薯等經濟作物,大量銷往昆明、楚雄等地。
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52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55億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9.5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93萬元,農業總產值23705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5元。
201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97億元,增長12%;實現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89萬元,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02.59%;實現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10%;實現招商引資10.86億元,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28%。實現農業總產值2.4億元,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01.6%;實現工業總產值6800萬元,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0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955元,同比增長11%;金融機構年末存貸款餘額分別達22974萬元和6810萬元,分別增長4.75%和1.8%。

文化


盤龍古鎮與古村寨
川街古時是黑(井)易(門)鹽運道上的中途大站,舊名盤龍鎮。
1、共有五道大門、天井、地下通道、大堂等設施的鄭家大院(川街老街槐花樹村)
川街老街子槐花樹村有一片篇縱橫交錯、相互聯結在一起的建築群,這裡是曾經的古宅子,清朝時期的鄭武舉(武舉人)官邸,其位置是東抵川街老街(現在是牲畜交易處),西抵後山牆(有一條巷道隔開),男抵現在巷道,北抵槐花樹大橋至川街中學的馬路,古宅總共有五道大門,有天井、大堂等,但可惜的是大堂,在五六年前,鄭家榮(鄭武舉的後人)家翻新房子,被拆除,大堂的位置就是現在鄭家榮加的房子所在地,現在還非常清晰的能感覺出當年鄭家的輝煌建築,古宅龐大的建築脈絡還非常清晰。
2、具有非常高建築藝術價值的小星寺
位於現在川街中學新教師宿舍樓所在地,總體建築是巨型石頭和木頭構造而成,從現在的川街後街的川街中學出口(中期的糧食所,註:川街的連鎖多次搬遷,可分為早中晚,早期,位於川街後山頭川街中學旁邊;中期:川街後街,川街老公社旁邊;後期:川街新街),一直向上,有三個大台階構成,大台階有諸多小台階構成,據說小星寺里有一塊明朝建文皇帝親筆的牌匾,懸於小星寺中,后因文革破四舊(破除幾千年來一切剝削階級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小星寺被焚燒,其中牌匾被人抬出,但後來不知所蹤,一些文物也流落四方,現在川街老街的街道上,巷道里鋪的石板上都是銘刻了碑文的石碑,還有多個石獅子散落在路邊、陰溝邊。。。。。。希望政府能給予關注和收存這些散落的文物,整理這裡的歷史文化,這裡的很多老人對這些歷史都很了解,
3、現在的川街騎馬村西北有一段三四百米的石板鋪成的、布滿馬蹄坑印的就是當年的鹽運古道!以及騎馬村有一片古墓地,這裡石碑、石柱林立碑文記載了很多歷史!!!
現在川街村委會木鮮花樹村、小武庄、文家箐、大量的沐姓村名,他們自稱是明朝執掌雲南政權280年的“沐國公”的後裔。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當時雲南尚在蒙元梁王統治之下,朱元璋親自部署,調集20萬軍隊,以傅友德為統帥,藍玉、沐英為副,對雲南進討。沐英智勇雙全,在曲靖白石江戰役的勝利中起了決定性作用。洪武十六年(1383年)正月,雲南平。傅友德、藍玉班師,平西侯沐英封為“鎮守國公”,留鎮雲南,自沐英十二傳至沐天波。無論爵號如何變更,人們都稱之為“沐國公”。天啟六年(1626年),元謀土司吾必奎反,召各地土司率兵討伐,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乘機進駐昆明,隨即進攻沐府,沐天波逃往滇西,沙定洲軍焚掠沐府,沐氏家敗人亡。1647年大西軍孫可望擁護永曆帝入滇,沐天波返滇,被南明王朝授予太子太傅雲貴都督黔國公。1659年隨永曆帝逃亡緬甸;1661年緬甸王執永曆帝獻給吳三桂,同時殺害了沐天波,沐氏在雲南的統治結束。
袁嘉穀《滇繹》記載:“天波知國事已去,死亡在旦夕,而先人宗祀不可不繼,乃使其子分贅各土司。曰:諸蠻吾先人所撫也,魂可依焉,汝倚婦翁,猶不失為凈土。但沐天波之子沐忠顯雖娶石屏土官龍世榮女為妻,入贅龍家,藏於山洞、生子神保,仍被吳三桂以反叛罪連妻帶子,以及沐天澍二子捕獲,解送京城,發配寧古塔(吉林)。”順治十七年(1660年),吳三桂完全取代了沐氏在雲南的統治和利益,沐氏族人及莊客也都作鳥獸散。
隕石坑內沐氏後人,最初改為木姓,直到清光緒以後,才又回歸為沐姓。如今隕石坑中的沐氏族人已發展到文家箐、魯家箐、黑蒲村,共40餘戶,有的還遷到坑外的梨園、小武庄,總戶數達100多戶,500多人,但每到清明節,仍回坑內祖塋掃墓。坑內道光以前墓碑都姓木,如道光二十七年的“鄉評醇厚岳父木公諱登科之墓”;清乾隆年間一座墓碑的浮雕,雕刻的仍是明代漢族官服造像,保留明代墓葬風格;而民國甲寅(1914年)立的墓碑,如“待贈鄉評敏達沐公諱正統大人之墓”已改為沐姓。
費孝通《易村》社會研究遺跡
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的研究案列:川街彝族土紙、九渡竹園
星宿江的南段流經恐龍山鎮的九渡、栗樹、李珍庄,排列於星宿江邊綿綿數公里的綠林竹海,由一個個的竹園組成,形成了很大的規模。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年,四川省鬧飢荒,很多能工巧匠到雲南逃荒,四川省會理縣一位造紙的師傅來到恐龍山鎮小栗樹村,看到這裡有豐富的竹子資源就留下來向群眾傳授土法造紙技術。
1940年左右,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祿豐縣川街的李珍庄發現了較大的手工造紙的作坊群——曾是一個頗具規模的造紙中心,當時這些作坊正處於它的繁榮期,每天造紙量達到了相當的規模,費老當時認為這種手工作坊式的經營最終會發展成為現代造紙廠。然而,不過幾十年的工夫,李珍庄的手工造紙衰落了,李珍庄造紙的輝煌歷史一去不復返了,李珍庄的人民失去了自己曾經有過的一項重要的副業,這個中心轉移到了離李珍庄不遠的另外一個村子叫小栗樹村,但要可持續發展也要進行良好的管理,不然還會重蹈覆轍!
土著文化遺產(文武皮影與土法造紙)
文武皮影戲:皮影戲又稱皮人戲,是最古老的電影,是集於說、學、斗、唱於一身的藝術,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相當活躍,乃至八十年代初期,由於電影、電視的逐步普及才逐漸消失。表演人是恐龍山鎮大村村委會文武村53歲的村民額加壽,現存劇本有《水漫金山》、《薛仁貴徵東》、《薛剛反唐》、《說岳傳》等。
川街土法造紙,具有古老而悠久的歷史,屬於瀕危的文化遺產。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年,四川省鬧飢荒,很多能工巧匠到雲南逃荒,四川省會理縣一位造紙的師傅來到恐龍山鎮小栗樹村,看到這裡有豐富的竹子資源就留下來向群眾傳授土法造紙技術。

交通


恐龍山鎮位於雲南中部、楚雄東部、祿丰南部,東鄰祿豐縣土官鎮,南鄰易門縣小街鄉,西鄰雙柏縣大庄鎮、祿豐縣彩雲鎮,北鄰祿豐縣政府駐地金山鎮。
1、昆楚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擁有長田、恐龍谷兩個高速公路出入口,東距昆明主城70公里,西距楚雄主城80公里。
2、祿豐縣城高速公路聯絡線:縣城高速公路聯絡線從長田口入,北上祿豐縣城32公里,南下省道楊三公路至恐龍山鎮政府駐地川街9公里。
恐龍山鎮
恐龍山鎮

社會


恐龍山鎮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鎮有91個自然村通自來水,有59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村總數的58.4%)。有4407戶通電,有6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74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4.5%和85%)。
縣到鎮道路為通路;進鎮道路為彈石路路面;鎮長內主幹道均未硬化的土路面;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鎮共擁有汽車輛,拖拉機94輛,摩托車1280輛。全鎮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400畝,有效灌溉率為5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8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4畝。
恐龍山鎮建有沼氣池農戶144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50戶;建有小水窖1007口;有9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6個自然村已通有線電視;有40個自然村已通固定電話。全鎮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鄉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鄉有91個自然村通自來水,有59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村總數的58.4%)。有4407戶通電,有6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74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4.5%和85%)。
縣到鄉道路為通路;進鄉道路為彈石路路面;鄉長內主幹道均未硬化的土路面;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鄉共擁有汽車輛,拖拉機94輛,摩托車1280輛。全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400畝,有效灌溉率為5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8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4畝。
2006年底,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144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50戶;建有小水窖1007口;有9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6個自然村已通有線電視;有40個自然村已通固定電話。全鄉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

教育

恐龍山鎮建有小學10所,擁有教師109人,在校學生1619人,中學1所,擁有教師46人,在校學生522人,目前全鎮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41人,其中小學生1619人,中學生522人。
全鎮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2005年被縣文體局評為文藝鼓勵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