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都鎮
銅都鎮
銅都鎮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中南部。面積366.68平方千米,人口11.76萬人(2006年)。轄22個社區、2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炎山。新(村)昆(明)公路、鐵路,新(村)會(澤)公路過境。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8億元,同比增長13.0%;農民人均純收入1521元,同比增長10.0%;全鎮地方財政收入完成873萬元,同比增長29.7%。
1958年設新村區,1961年改新村區,1989年設新村鎮;1956年設碧谷鄉,1959年成立碧谷公社,1984年改碧谷區,1988年設碧谷鎮;1961年成立營棚公社,1964年更名雲盤公社,1968年更名綠茂公社,1984年改綠茂區,1988年改綠茂鄉;1959年成立達德公社,1984年改姑海區,1988年改姑海鄉。1997年,新村鎮面積125.7平方千米,人口5.3萬,轄尼拉姑、炎山、石羊、集義、達貝、木樹朗、臘利、塊河、龍洞、梨樹坪、小牛廠、賴石窩、奔多、岩腳、新村16個行政村;碧谷鎮面積101.4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戛德、魯戛箐、箐口、梅子、李子溝、中殿、大寨、友潭、小新街、起戛、洗尾戛、糯谷田12個行政村;綠茂鄉面積71.9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綠茂、紫牛、磨盤山、河裡灣、營盤、老村6個行政村;姑海鄉面積67.7平方千米,人口0.7萬,轄姑海、野牛、新村、達德、陷塘5個行政村。
2005年,撤銷新村鎮、碧谷鎮、綠茂鄉和原姑海鄉管轄的姑海、達德、新村、野牛4個村委會,設立銅都鎮,轄7個居委會、37個村委會。(原姑海鄉管轄的陷塘村劃歸阿旺鎮;是實際沒有實施?還是后該村划入銅都鎮?)2006年,轄團結、碧雲、桂苑、沙壩、白雲、新街、橋北7個社區,深溝、集義、炎山、達貝、木樹朗、小牛廠、臘利、奔多、賴石窩、岩腳、龍洞、梨坪、塊河、尼拉姑、石羊、大寨、龍潭、新街、洗尾嘎、糯谷田、起嘎、中殿、李子溝、箐口、梅子、嘎德、魯嘎箐、姑海、達德、新村、野牛、陷塘、綠茂、磨盤山、紫牛、營盤、老村、河裡灣38個行政村
養殖業
銅都鎮是由原姑海鄉、綠茂鄉、新村鎮、碧谷鎮四鄉鎮合併而新組建的鄉鎮,是雲南省東川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是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再就業特區建設的主戰場、排頭兵。東通會澤,北接巧家,南連阿旺鎮,西望烏龍鎮,交通、通訊便利,是跨江涉蜀的中轉站,也是東川通往各鄉鎮的起點站。鎮駐炎山村,距昆明157公里。全鎮下設集義、炎山、深溝、尼拉姑、石羊、達貝、木樹朗、臘利、小牛廠、奔多、賴石窩、岩腳、龍洞、塊河、梨樹坪、大寨、龍潭、小新街、洗尾嘎、糯谷田、起嘎、李子溝、中殿、箐口、梅子、嘎德、魯嘎箐、姑海、達德、新村、野牛、陷塘、綠茂、紫牛、磨盤山、河裡灣、營盤、老村38個村民委員會。
全鎮國土面積502389畝。境內最高海拔4017米,最低海拔1070米,高差2947米,具有明顯的從乾熱河谷
政府
衛生院
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8942.9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897.7萬元,畜牧業收入4509.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2619頭,肉牛1546頭,肉羊10127隻,禽127859羽),漁業收入316.5萬元,林業收入24.3萬元,二、三產業收入7277.7萬元,工資性收入917.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21元。
工業產值221018萬元,建築業產值31480萬元,交通運輸倉儲業產值6428萬元,批發零售業產值14625萬元,住宿及餐飲業產值9873萬元,社會服務業總產值5282萬元。
牯牛山
“世界泥石流天然博物館”這一地質奇觀的精華景點位於城區以北25公里的銅都鎮紫牛村蔣家溝,具備獨特的旅遊、科研和教學的開發前景和科考價值;由河流、奇石、荒漠、沼澤、流沙等構成的東川小江泥石流河道,是中國目前唯一的泥石流汽車越野賽道。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吸引著遊客前來觀光覽勝、避暑度假、風俗旅遊、健身療養及美食購物。
全鎮森林覆蓋率達16.13%,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2006年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設15171畝,其中:天保工程人工造林1223畝,人工模擬飛播6713畝,封山育林7235畝。義務植樹22萬株,綠色通道361畝,市級重點造林750畝,天然林保護工程91137畝。做好2001—2003年退耕還林自檢自查,對保存率達不到85%的進行了補植補造;全年處理林政案件65起,賠償損失費2.5萬元;加強對森林火災的宣傳和防範力度,建立永久性警示碑9塊,書寫防火宣傳標語120條,發放森林防火宣傳材料4700份。年末有村組護林人員148人。
全鎮總耕地面積55198.5畝,其中水田15635.5畝,旱地39493畝;農民人均佔有耕地0.76畝。林地22659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面積6480畝。水面面積1349.3畝,其中:養殖面積475畝。草地面積32536.7畝,荒山荒 地面積94259.5畝。2006年,全鎮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095.6萬元,其中:農業產值7805.8萬元,林業產值199.1萬元,牧業產值4775.9萬元,漁業產值535.7萬元,其它產值779.1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8025.7萬元,其中農業收入5897.7萬元,二、三產業收入9894.6萬元,其它收入223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21元。
村村通工程
水渠
其他基礎設施建設
城區的新村路(現凱通路)、古銅路和主城區9條次幹道現經改造后寬敞通暢,第一家四星級酒店——泰隆商務大酒店投入運營。銅都鎮交通發達,東川至昆明火車站准鐵路177公里;至昆明城區公路里程為157公里,其中高等級高速公路115公里;全鎮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實現村村通公路,並進一步投入大量資金修建通村通組公路、對現有通村公路實行有效養護,以保證山區公路通達和全年交通運行安全平穩。各種通訊手段齊全,電信交換實現程式控制化,傳輸實現數字化。電力供應充足,現有220KV變電站一座,35KV變電站兩座。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專業銀行在銅都鎮區域範圍內設有支行;保險業發展迅速,區域範圍內有多家保險公司,人民群眾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學生機房
教育工作成績喜人。2006年,全鎮有中心學校1個,下轄初級中學2所(區直屬中學除外),在校學生4026人;小學39所(區直屬小學除外),小學校舍面積60420平方米,在校學生8983人,小學教師62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53%,輟學率0.47%。適齡兒童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均達100%,在中考中,姑海中學的成績全區排名第三;新增加75名年輕教師,教師隊伍不斷優化;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擴建了尼拉姑、中殿2所校舍,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當地老人家
布依族村寨
新街村地處東川區北郊,距城區4公里,位於龍東格公路與城區新村路北延展線交界地帶,交通便利,人流彙集,通訊設施發達,是一個人口多,分佈廣的少數民族聚居村,也是昆明市唯一的一個布依族村寨,新街村轄4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共有435戶。布依族是雲貴高原的土著居民,中國古越人的後裔,早在新時器時代就進入了農耕社會,是一個農耕稻作為主的古老民族。東川區布依族的祖先在康熙、乾隆年間,由貴州惠水都勻一帶遷徒而來,1994年農曆六月初六(布依族小年),原東川市民委碧谷鎮舉行布依族族稱更正和恢復其傳統文化節日儀式。新街村是昆明市唯一一個布依族。
文化發展
於2004年6月在各級領導的支持和引導下修建了布依族民族牌坊。在牌坊周圍修建民族廣場、民族文化、娛樂、飲食一條街,大力發展民族旅遊。布依族飲食以粘稻、玉米和大麥為主食,濃香多樣的飲食有五色花米飯、糯米粑、米酒、刺黎酒、粽子、狗肉、腌制酸食等。布依族喜居依山傍水的半山區和河谷地區,由一姓或幾姓聚族而居。傳統的建築有吊腳樓和平底樓兩類。吊腳樓古稱“干欄”或“麻欄”積木而成,上層住人,下層圈牲口和堆放東西。布依族常常幾十戶,上百戶住在一起自成村寨。布依族節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布依族喜歡穿藍色、青色、黑色、白色的衣服,婦女愛飾銀制首飾,善於紡織、剌秀、蠟染等,工藝精湛,圖案獨特,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珍貴遺產。布依族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十分濃郁,民間神話傳說、說唱文學、民間敘事長詩、民間八音古樂、布依戲等個性鮮明,具有較高的考古和研究價值。
2006年全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54名,病床48張,配有基本醫療器械;建有村衛生所41個,面積3153平方米,醫生80人,病床76張。2006年實施了16個村衛生室建設,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展順利,2006年全鎮參合人數達63102人,參合率達86.55%,籌集合作醫療基金63.1萬元。年內門診減免醫藥費29714人(次),住院減免醫藥費用2698人(次),共減免和補償193.3萬元。完成2007年6261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收繳工作,參合率達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