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冬2號
晚熟鮮食棗新品種
“沾冬2號”(短枝冬棗)是暨沾化冬棗的一個新生代優質晚熟鮮食品種。“沾化二代冬棗”(短枝冬棗)是暨沾化冬棗的一個新生代優質晚熟鮮食品種。冬棗古稱貢棗,屬於鼠李科,棗屬。是無刺棗樹的又一個晚熟鮮食優良品種。
因二代冬棗樹木枝條較短,故棗農又稱之為短枝冬棗。
二代冬棗(短枝冬棗)已被公認為沾化冬棗的更新品種。“沾化短枝冬棗”與傳統的“沾化冬棗”相比較有以下優勢:一是生長勢中庸,成枝力弱,易坐果。短枝冬棗只有很少量的芽能抽生為棗頭枝,不像傳統的“沾化冬棗”那樣每個棗股都萌生為棗頭,從而減少了每年因抹芽而佔用的大批用工量。中庸的樹勢,集中了營養,提高了坐果率。二是棗花子房體較大,棗果外形美觀,個頭較大。短枝冬棗果形扁圓,個頭大,比普通沾化冬棗大一倍左右,且生長較快,平均每個20克以上,外形非常漂亮;而傳統的冬棗果形多樣化,或圓形、或長橢圓形,且個頭大小不均勻。三是品質更優。這也是最關鍵的。
短枝冬棗幼苗和普通冬棗幼苗如何區別,是非專業技術人員很難辨認的。
沾化二代冬棗是沾化冬棗的新生代產品,由一代冬棗自然基因變異而來,且基因非常不穩定,在進行嫁接成活后並不能百分百成為二代冬棗苗木,有的甚至是在同一側枝上的兩個棗碼上的冬棗都不一定是同一品種。
沾化二代冬棗難管理、產量低,只在 我國山東省沾化區下窪鎮種植。
“沾化二代冬棗”比一代冬棗個頭更大,甜度更高,水份更多,果皮更薄,果肉更脆,棗渣更少。
短枝冬棗的品質在沾化冬棗的基礎上更上了一個層次,可溶性固形物是普通“沾化冬棗”的1.3倍,可食率達97%。
“沾化冬棗”鮮食可口、皮脆、肉質細嫩品質極佳,是北方落葉果樹中的高檔鮮食品種;成熟后落在地上能碎裂;甘甜清香;可溶性固形物38-40%,肉厚核小,可食率達96.1%。“沾化冬棗”營養極豐富,含有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等19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總含量為0.985mg/100g;含蛋白質1.65%;膳食纖維2.3%,總量17.%;總黃酮0.26%;煙酸0.87mg/100g;胡蘿蔔素1.1mg/kg;維生素B1 0.1mg/kg;維生素B2 2.2mg/kg;維生素C的含量尤其豐富,達352mg/100g;與其它果品相比,是蘋果的70倍,梨的140倍、金絲小棗的20倍,有“活維生素丸”之美譽。
此外,“沾化冬棗”果實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E、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保持毛細血管暢通、防止血管壁脆性增加的功能,對於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病症有療效,有防癌之功效。營養價值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稱。
一位中央領導品嘗后稱讚沾化冬棗為“天下奇果”,美國俄勒崗大學園藝農學院生命科研所主任鮑依爾、教授福基高米品嘗后,稱其為“世界第一果品”。
“沾化二代冬棗”屬鮮食品種,只能人工用手逐個採摘,同株冬棗成熟期不同,可根據情況分2-3次採收,分期採收可以提高果品口感、品質。採收后的保存一般採用保鮮庫保鮮貯藏,在低溫條件下能抑制冬棗中乙烯的產生。冷庫貯藏的溫度以1℃左右為最好,其相對濕度應維持在98%左右,待元旦、春節期間供應市場。
沾冬2號棗品種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
沾冬2號是沾化縣選育的晚熟鮮食棗新品種。該品種果形美觀、果大、質優、豐產,抗逆性強,適合鮮食,適宜我國北方地區栽植。目前已在山東沾化發展,高接換頭后表現良好。該品種2010年通過專家鑒定,暫定名為“沾冬2號”。
1 品種特性
1.1 植物學特徵 樹體大,枝條直立,抽生能力較差,乾性強,成齡樹生長穩健,樹冠開張,樹高5~7m,冠徑4~5m,自然半圓形。主幹暗灰色,鱗狀“縱裂”。1年生枝紫褐色,較光亮,枝條紋理呈螺旋狀縱紋,針棗退化,短而細小。皮目較稀而大,皮孔綠褐色,枝條尖削度大。棗股短,圓錐形,抽生能力較弱,平均抽生棗吊2.9條,最多為5條。棗吊長勢較強,長度30~50cm。葉片較大,長橢圓形,深綠色,厚,葉面光亮,葉基為廣圓形,葉緣具細鋸齒,齒刻淺,齒尖圓。百葉質量可達17.3g,最大單葉質量可達0.61g。基部葉脈平均直徑0.8mm,最寬1mm,平均葉寬比2.51。花量多,花蕾大,直徑達3.3mm,初開時蜜盤黃色。花萼中長,萼長與萼寬長度接近。該品種的花蕾在夜間蕾裂,清晨開裂,屬夜開型。
在山東沾化,4月中下旬萌芽,5月底始花,6月上中旬盛花,10月上中旬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落葉,果實生育期110d左右。
1.2 果實性狀 果實大,扁圓形,縱徑3.4cm,橫徑3.7cm,平均單果質量21.9g,最大果質量37.5g,大小較整齊。果肩平圓。梗窪平,或微凹下。環窪大,中深。果頂圓,頂窪大,中深。果柄較長,果皮薄而脆,赭紅色,裂果較輕。果點中大,圓形,較明顯。果肉綠白色,細嫩多汁,甜味濃,略酸,含可溶性固形物32%~38%,可食率97.9%,品質極上。果核短紡錘形,淺褐色。
1.3 產量 10年生樹高接換頭第2年株產量13kg、平均667m產量為728kg,第3年株產量為18.2kg、平均667m產1021kg。在常規管理條件下,無大小年現象。
1.4 抗性 抗旱,抗鹽鹼,較抗病蟲。裂果比沾化冬棗稍重,需肥水條件較高,要求較精細的栽培管理。
2 栽培技術要點
高接換頭以春季棗樹發芽前後為宜。育苗選擇的砧木為酸棗苗或金絲小棗歸圃苗,大樹高接換頭可採用劈接、插皮接等方法進行。接后要及時抹除砧木上萌生的嫩芽,接后15~20d檢查成活率,對未成活的應及時補接。對高接換頭樹,要在接芽長到20cm左右時進行綁縛。
施肥以有機肥為主,並加入適量氮磷肥。5月上旬追施1次磷酸二銨(210~420kg/hm),7月上旬再追施1次氮磷鉀複合肥加專用有機肥(氮磷鉀複合肥420~630kg/hm,專用有機肥1260~2520kg/hm)。乾旱時及時澆水,生長季及時鬆土保墒,除雜草。同時要強化病蟲綜合防治,重點防治棗癭蚊、盲蝽象、葉蟎、棗鏽病、炭疽病和斑點病,防治棗癭紋要選用內吸性殺蟲劑,防治盲蝽象選用觸殺、內吸混合製劑,防治葉蟎可用15%掃蟎凈2000倍液,防治棗鏽病、炭疽病、輪紋病可選用唑類、醚菌酯類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