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冬棗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特產

沾化冬棗,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沾化冬棗果形呈扁圓形或圓形,果面光潔,成熟後分別呈現出點紅、片紅、全紅,著色面顏色為赭紅色。成熟的沾化冬棗皮薄肉脆、核小,口感甘甜清香,甜酸適口,食之無渣。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50萬畝左右。

2002年08月0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沾化冬棗”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020年7月20日,歐盟理事會將沾化冬棗列入第二批175個中國地理標誌名單。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沾化冬棗
沾化冬棗
沾化冬棗成熟期晚,10月中下旬成熟,狀如蘋果,有“小蘋果”之稱。平均單果重20克左右;色澤光亮赭紅,味質極佳,皮薄肉脆,細嫩多汁,甘甜清香,營養豐富,可食率達93.8%。沾化冬棗雖然有較強的適應性,但尤喜土質較肥沃、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壤土或沙壤土,在這類土壤上生長的沾化冬棗樹冠高大,根系深而寬廣,產量高,品質好。沾化冬棗和其他棗樹一樣,屬於溫帶落葉果樹,其生長發育要求較高的溫度,所以萌芽晚,落葉較早。冬棗主要是吃的新鮮,本身質脆皮薄,極易摔碎,輕放冷凍保存可以延長其新鮮度一段時間,但不易太久。

營養價值

經北京營養源研究所分析化驗,沾化冬棗含人體所需的19種氨基酸和A、B、C、P等多種維生素,含可溶性固形物34%—38%,維生素C352毫克/100克。與其它果品相比,是蘋果的70倍,梨的140倍,營養價值為“百果之冠”,被譽為“百果王”、“活維生素丸”。美國俄勒崗大學園藝農學院生命科研所主任鮑依爾、教授福基高米品嘗后,稱其為“世界第一果品”。
經科學分析冬棗含有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等19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總含量為0.985毫克/100克,含蛋白質1.65%,膳食纖維2.3%,總糖17.3%,總黃酮0.26%,煙酸0.87毫克/100克,胡蘿蔔素1.1毫克/千克,維生素B10.1毫克/千克,維生素B22.2毫克/千克,維生素C的含量達1079.1毫克/千克,有“活維生素丸”之稱。另外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E,鉀、鈉、鐵、銅等微量元素,有營養價值為百果之王的美譽。

甄別選擇

沾化冬棗
沾化冬棗
正宗沾化冬棗的辨識方法:第一,從上市時間上區別,正宗的沾化冬棗9月底10月初才陸續成熟上市;第二,從棗果外觀上區別,正宗、成熟的沾化冬棗果形周正、呈圓形或扁圓形,狀如小蘋果,單果平均重14.6克,果面光亮,顏色鮮艷濃重、半紅或全紅果呈赭紅色;第三,從口感上區別,正宗、成熟的沾化冬棗,口感皮薄肉脆核小、果肉細嫩多汁,食之無渣,甘甜清香、酸甜適口。

產地環境


綜述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屬於魯西北衝擊平原,位於渤海灣南岸,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個國家戰略區域和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兩區兩圈”的疊加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6種微型地貌:緩崗、淺平窪地、微斜平地、河灘高地、海灘地、灘塗。植被分為濱海平原栽培植被和濱海平原草甸植被。濱海平原栽培植被包括境內大部區域,是糧棉作物主產區,木本植物主要有沾化冬棗樹、金絲小棗樹、蘋果樹等經濟林木和楊樹、榆樹、刺槐、柳樹等用材林木。濱海平原草甸植被分佈在沿海地帶,以草甸為主,兼有栽培植被。

日照

冬棗為喜溫果樹,生長期中對溫度的反應敏感。日平均氣溫達13℃以上時,地上部分開始萌動;達17℃以上開始抽枝、展葉和花芽分化。沾化縣此期氣溫較高,日平均氣溫195℃,大於13℃的有效積溫為2028℃,適宜率為100%。

降水

冬棗新葉增長期沾化縣平均降水量為357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63%,相對冬棗生長需求略顯不足。但降水的不足抑制了冬棗樹體的過分營養生長,致使發枝力弱,樹姿開張,增強了樹冠內的透光性,使分生側枝數量增加,棗頭和棗股發育良好,樹葉大而厚、色綠而濃,無效枝葉減少。同時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樹冠內風光條件惡化而產生結果部位外移、樹冠內結果少、立體結果能力差等現象的出現,利於冬棗提高產量。透光性好,還使冬棗著色完全,品質亦相應提高。

氣溫

沾化冬棗花期的日平均氣溫為246℃,適宜機率為100%;盛花期的日平均氣溫為237℃,適宜機率為95%,花期日平均氣溫比較滿足冬棗高產優質的生長條件。

土壤

冬棗對土質的適應性強,不論酸性、鹼性土壤、沙土、黏土,PH值為58—85的土壤均可生長。但一般在肥沃深厚的微鹼性或中性土壤生長最好,產量高且品質好。沾化縣多為沙壤土、輕壤土和中壤土,PH值一般為8.0—8.5,略呈鹼性。在多鹽的環境中能夠增強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物質的合成能力,利於冬棗生長健壯、豐產,且品質優良,含糖量高。

歷史淵源


沾化冬棗栽植歷史悠久,民間有“先有冬棗樹,後有沾化縣”之說,百姓自古就有“房前屋后三棵棗樹”的習慣。不過,從庭院走入大田,還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
沾化面臨渤海灣,又是黃河沖積平原,土壤偏鹼性,氣候也很獨特。有意思的是,這片土地上種別的都不適合,連最好活的白蠟樹也長不好,可偏偏適宜種棗。而且只有沾化能種這個樹結這種果,別的地方要麼光長樹不結果,要麼結出果子也不好吃。20世紀80年代,一位領導偶然發現這種現象后,就提倡大面積栽植冬棗,起初老百姓不理解,等個別人大膽嘗試見到效益后,農民們開始蜂擁而上,以致到最後沾化縣要控制種植規模。
經過近30年發展,沾化棗農的種植技術與管理模式已經成熟,但是沾化區一直沒有停止探索科學高效種植的腳步。例如,研究推廣的“三增三減”模式,引導棗農從產量效益向質量效益轉變。通過減密度、增光照,減產量、增質量,減化肥、增有機肥,逐步實現由"高產量"向"高質量"轉變、"早密高"向"喬稀優"轉變、由短期增量向長期改質轉變。
沾化冬棗
沾化冬棗
2014年,沾化區在多年積累的沾化冬棗生產管理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深入推進沾化冬棗產業標準化建設工程,在原來制定的《無公害農產品-冬棗生產技術規程》基礎上,制定了"國家標準"《地理標誌產品-沾化冬棗》和《綠色食品-冬棗生產技術規程》,並配套出台了《關於沾化冬棗生產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的意見》、《關於沾化冬棗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標準的意見》等,共制定了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11項,完善了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相配套的沾化冬棗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標準體系。

生產情況


2008年以來,沾化冬棗已向新加坡、泰國、阿聯酋迪拜等國家出口496.4萬斤,創匯214.38萬美元,成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重要的出口林果產品。
2014年,沾化冬棗產量7億斤。
2016年,沾化冬棗面積持續穩定在50萬畝,總產量6.5億斤,實現產業產值30億元,棗農人均冬棗純收入達到8562元,成為助農增收的重要特色產業。
2017年,沾化冬棗發展到50萬畝,總產達到7億斤,產業產值連續幾年突破30億元,棗農人均冬棗純收入連續5年超過8000元。
2018年,沾化冬棗在“2018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活動中躋身全國地標產品100強。

產品榮譽


1995年5月,在“全國首屆百家特產之鄉”評選活動中,沾化縣被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
沾化冬棗
沾化冬棗
2002年08月0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沾化冬棗”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020年7月27日,獲得第二批中國地理標誌四年內將受到歐盟保護產品。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沾化冬棗原產地域範圍以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給予沾化冬棗原產地域保護的請示》(沾政發〔2001〕29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山東省沾化縣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基本要求
沾化冬棗
沾化冬棗
(一)具有本品種固有的品種特徵,品種純正。
(二)果實近圓形或扁圓形,果頂較平,成熟果實為紅色或赭紅色;果實完整,果面整潔、無不正常外來水分,無病果、蟲果。
(三)果實皮薄、脆甜、多汁、無渣、無異味。
(四)具有適於市場流通、銷售或貯存要求的成熟度。
二、等級質量要求
將符合以上基本要求的冬棗鮮果分為特級、一級、二級共三個等級。各等級質量要求見表1,不符合本要求的為等外果。
三、安全衛生要求
冬棗鮮果的相關質量安全指標應符合GB2762、GB2763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和規定。
四、質量整齊度
最小銷售包裝的冬棗,應是同一產地、同一等級的冬棗。
沾化冬棗節
沾化冬棗節
五、容許度
(一)單果重容許度
1.各等級冬棗允許有5%低於規定單果重差別的範圍,但同一批次的果實單果重差異不宜過於顯著。
2.各級冬棗容許度允許的不合格果,只能是鄰級果,不允許隔級果。
(二)產地驗收的批次冬棗質量容許度
同一批次的特級果當中的缺陷果比例不超過3%;同一批次的一級果當中的缺陷果比例不超過5%,同一批次的二級果當中的缺陷果比例不超過8%。同一批次的特級果允許有3%的果實不符合本等級質量要求。同一批次的一級、二級果允許有5%的果實不符合本等級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