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管
逗管
逗管,也稱頭管、斗管,福州語稱茶管。中國福建民間竹制吹管樂器,由古代的觱篥(篳篥)演變而來,是獨具福建特色的樂器。外形如一支毛筆,音色略刺卻不失柔和,高亢卻不失婉轉,屬於中低音伴奏樂器。主要流行於福建省的福州和莆田地區。常用於福州十番音樂、禪和樂、福州伬藝、閩劇、莆田音樂等福建民間音樂。最初稱為茶管,因在閩劇的逗腔上應用廣泛,後續多稱為逗管。
逗管是福建音樂的古老樂器,和北宋時期福建籍音樂家陳暘所著的《樂書》八卷一百二十二中所繪製記載的樂器觱篥(也作:觱栗)形制是一樣的,但逗管但音色比觱篥低沉,管身也較長。這一樂器於約公元384年(即呂光據涼州之時)隨龜茲樂流傳入內地,並在福州保留下來並得到發展,是中華樂器的活化石。
逗管
逗管的構造簡單,外形如同一隻毛筆。總長37.5厘米左右,正面開有七孔,無需貼膜。由“竹管”、“叫子”、“手指”、“喇叭嘴”四部分組成。“竹管”長約30厘米,是逗管的主體部分;“叫子”長約4厘米,用蘆竹蘆葦製成;“手指”長約2厘米,用牛角製成,銜接“叫子”與“竹管”;“喇叭嘴”長約1.5厘米,用牛角製成,在“竹管”末端。
逗管
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