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0條詞條名為楊春的結果 展開

楊春

河北師範大學書法教師

楊春,字秀髮,書法專業碩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書法學專業教師。書畫印兼修,尤以草書、楷書見長。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比賽並獲得多項榮譽。

人物經歷


中國書協會員、河北師大學美院教師楊春
中國書協會員、河北師大學美院教師楊春
楊春,字秀髮,1971年生於河北邱縣,200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師從王冬齡教授,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書法學專業講師。

研究方向


楊春篆刻
楊春篆刻
受益於中國美院重視傳統、書畫印兼修的教學理念,其書法五體俱能,尤以草書、楷書見長,小字最為精彩,法度嚴謹,點畫靈動;國畫兼及花鳥、山水,多以梅蘭竹菊“四君子”題材入畫,用線寓剛健於柔美,用墨清新淡雅;篆刻典雅蘊藉、古樸靈動,尤以玉印和圓朱文印見長。

主要貢獻


楊春作品
楊春作品
其書法、篆刻、國畫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比賽並獲得多項榮譽。
2012年12月,“通道抱真——楊春書畫篆刻展”在石家莊市博物館舉辦;
2011年5月,“同夢異城——河北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作品義大利展”;
2009年12月,“空谷傳聲——楊秀髮(楊春)書法展”在上海朱屺嶦藝術館舉辦;
2009年10月,西泠印社詩書畫印大展書、畫、印三項兼能;
2009年6月,碩士畢業論文《懷素及其書學》獲中國美術學院優秀博士、楊春書法碩士學位論文獎;
楊春作品
楊春作品
2009年1月,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
2008年11月,全國第二屆草書藝術大展;
2008年4月, “藝術春天”——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作品群展;
2004年6月,第二屆國際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暨第三回中韓書藝家協會交流展;
2002年9月,全國第四屆楹聯書法大展;
2000年11月,(深圳)“龍崗杯”國際書法大展;
1999年12月,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
楊春作品
楊春作品
1997年7月,“楊春書畫展”在河北邱縣舉辦;
1995年8月,河北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書法展;
1992年5月,河北省首屆中青年書法展優秀獎。

評價


其一

楊春書法
楊春書法
在國學中,書法、篆刻唯高,因其純粹,純粹到具有唯一性與排它性特徵。書法非僅寫 字,書法是一種文化,是一門藝術。她很早就已超越實用功能而承載審美價值。故從事書法之人必具文化底蘊、審美素養與書寫性靈,楊春乃其中之一。
中國書道中,魏晉人尚法、尚意更尚韻,創造了後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楊春深悟其道,所書小楷與行草之作,用筆靈便到位,使鋒用豪乾淨、明確,線條潤澤、清蒼。作品散發著魏晉人的飄渺清淡、雅逸雋永之氣。由書及畫,楊春所畫梅蘭竹菊等作品也透著古意與清趣,簡約飄逸,這同樣體現了作者的文化修養與審美取向。
楊春國畫
楊春國畫
書道因其純粹故需真誠與平實,楊春二者兼而有之。在書道上,楊春還年輕,范兒正、悟 性強,再加堅守,日後必有更大造化。
——河北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 蔣世國 於2012年12月15日

其二

談談老楊
楊春作品
楊春作品
楊春篆刻
楊春篆刻
老楊是我在浙江十年裡非常熟悉的朋友。老楊對於中國美院的教學宗旨已有相當的領悟,比如,其用筆鋒頭的轉換、鋒尖的提示,用線的拉伸之力等等處理都非常到位,使鋒用毫乾淨、明確,線條潤澤、清蒼,在國美畢業的學生中都算是不錯的表現。這些優點在其新近的一大批或臨帖、或創作的小字行 草書作品中都完整地保留下來了,甚至有些作品對於魏晉人飄渺清淡趣味的把握已非常入骨入味了。可以說,老楊十多年來吃著國美的飯,已深深地打上國美烙印了。十多年的為客杭州,老楊用作品給自己的辛苦與勞作一個完滿的回答。
楊春國畫
楊春國畫
在國美的書法教育系統中,王冬齡老師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重要人物。老楊當年在高手如林的國美學生中最終勝出,成為王老師門下的研究生,一則驗證了老楊不俗的專業實力,二則也潛含著老楊打算在王老師處找到其更行更遠之書學路徑的意圖。果不其然,三年之後的今天,老楊的研究生生活即將結束之時,王老師健旺的藝術創造力深深地影響了老楊。這在他的這本作品集中的一些創作作品中都是可以清楚地看出的。比如,老楊學習懷素一路風格 的大草,用筆的圓勁感、線條的滋潤感,都分明與王老師大草的啟發不無關聯。特別是幾件特大號的草書作品,中鋒圓厚的趣味頗可見老楊對於王老師草書精神的細緻體會。三年的研究生學習,王老師送給老楊的評語是:“秀髮於各種書體功底紮實,尤以草書見長;書畫印創作及理論研究兼擅,素養全面,難能可貴。”熟悉王老師的人自然能夠掂量出這個評語的分量,它既是對老楊取得的成績的肯定,也包含著老師的殷殷期待之情。
楊春作品
楊春作品
在我的朋友圈子裡,老楊為人本分厚道、循規蹈矩但又細緻委婉,對於藝術的體察深穩而又獨到,是 位兼具北方人的質樸性格和南方內秀氣質的藝術家。這一點讓我想起林散之先生對於王冬齡老師的評價:方正人一輩子不會做出格的事。老楊也是屬於那種地道本色的人,正是因此,老楊選擇的是一條並不驚艷但又極為本色的道路,他把從事藝術視為一個終生的學習歷程。這或許影響到他不可能參與到某種風頭正盛的流行派對之中,獲得某種藝術上的暫時風光感。但我相信,真正的藝術家應當是誠實的,這種誠實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對自身藝術生命負責任的一種體現。老楊選擇了這種誠實,這註定了他日後藝術生活的艱辛,但也將給他的藝術生命帶來更為持久的攀升之力。
——梁培先

其三

信竹篁之道,抱蘭麝之真——楊春書畫篆刻展
楊春書法
楊春書法
文化是決定生活的基本因素之一,藝術則是文化的核心要素。我們一刻也不能拋棄生 活,所以我們不可能遠離藝術。就這樣,原本用來記錄事實,表達情感的書寫,逐漸超越了實用,最終轉變成為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
楊春少年時耽嗜書法,成年後曾在政府部門工作多年。在很多人眼中,這份工作穩定、體面,值得羨慕;可他卻覺得,這種穩定和體面,使他與書法漸行漸遠。於是,當獲悉中國美院書法專業面向社會招生后,他毅然不遠千里,南下杭州,求學於王冬齡先生門下。中國美院書法專業是國內第一個書法專業,教學最重傳統,其創辦者潘天壽、陸維釗、沙孟海,以及它培養出的國內首批書法研究生朱關田、王冬齡、陳振濂、邱振中、祝遂之等,不僅專業素養超卓,國學修養也極其深厚。楊春性情溫和沉靜,又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乃充分利用這一機緣,全身心浸染於傳統之中,游目於五體之間;又旁涉篆刻,兼及繪事,積少成多,漸有匯通之效。經過三千餘日的磨礪,他如春蠶一般破繭而出,於書則諸體兼善,書、刻並工;於畫則點蘭寫竹,蒼潤遒拔;更重要的是,其理論修養也大有提升,論文《懷素及其書學》榮獲中國美院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
楊春國畫
楊春國畫
作為一名專業教師,楊春對書法的追求以及對傳統的理解,毫無疑問會在無形中影響很多青年學子。這是他 的幸運,也是他的責任,更是他的使命。展望未來,希望他在為書法史的拓展添磚加瓦的同時,也能為書法與社會的再次結“緣”獻上一份心力。
——趙生泉

其四

且將古意寫清風——楊春的書畫篆刻
青年書畫篆刻家楊春,是一位繼承傳統的優秀實踐者。
楊春書法
楊春書法
楊春書畫印兼修,皆有傳統法度,中規中矩。他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 國美院的教學以重視傳統而稱譽於業界,這當是楊春的最大收益所在。
他的書法以帖學見長,每能出規入矩,小字尤為精彩,法度嚴謹,點畫靈動,顧盼有姿,光彩照人。帖學一路,出於王羲之,其後來者在這條道路上,能得其一倉一廩便足資名家。
楊春國畫
楊春國畫
楊春的畫,多以小寫意花卉見長。有了他的書法底子,畫起畫來,自然事半功倍。寫意畫大抵是元明已降大行其盛,尤其是寫意花卉和山水畫,大多出自文人士大夫之手。如果說書法中尚存有一部分事功因素(諸如科考需要、字的優劣關乎讀書人尊嚴體面等),寫意的山水和花卉畫,則完全是寄發情感的筆墨遊戲了。從技法層面講,一方面要把思想寄託的好,另一方面還得使畫面好看,長期下來,也就積累成了一系列成了體系的筆墨技巧。這些方面,楊春都能繼承得很好,題材方面,他多以“四君子”等題材表現筆墨,說明他於古來文人傳統精神有戚戚焉;其筆墨不溫不火,用線寓剛健於柔美,用墨清新淡雅而不浮華,說明他體察傳統筆墨頗深。
楊春於篆刻工穩健精細一路,此類印章其實很難,一方面,由於受眾面廣,一般人都認為會看得懂,所以稍有差池,就會有責難聲;另一方面,在當今篆刻圈子裡面重視創新的時代,很難像寫意印風那樣有大破立。古人論詩文書畫,最高境界者,是無論你私下裡用了多少心思,花費多少心血,最終呈現在作品的時候,不讓人一眼就看出來,這叫含蓄之美,就像江南的園林,面積雖然不大,但是一定要隔斷,一隔,便是“庭院深深深幾許”,只有深入走進去,才可領略箇中奧妙,這是含蓄,是品位。大多是恨不得耳提面命地告訴你說,用了許多的心機,都擺在面上,一眼望去,坦蕩蕩、赤裸裸地,第一眼美,越看越不美。所以在精微處找無數的變化,叫人信心把玩,細心領略,才是雋永。所以楊春在這個精微的印風中去尋求變化,其實是很有勇氣的事,因為難能,所以就有其可貴處。
楊春作品
楊春作品
繼承優良的傳統,符合中國文化大的發展理路;而創新求變,又是時代風尚的大趨勢,不過此於藝術的創作也帶來了不少的空間,藝術也正因為諸多的不可預知,方更有吸引人處。
——王振羽

其五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讀《楊秀髮書畫篆刻集》
楊春書法
楊春書法
我不懂畫,但我卻很喜歡老楊的畫。老楊以前就喜歡弘一法師的字,但要想 把字寫到無欲卻太難了。我從老楊的畫中所感受到的還是弘一書法中的那種“淡”,我知道,老楊心中一直都是那麼淡定安靜,無論是過去學弘一的書法,還是如今的繪畫篆刻,表現的都是平淡安逸。平淡安逸是他心中的一個境界。這很孤獨啊,我能從他的畫中感受到。他的畫一點都不熱鬧,無論是蘭竹還是山水人物。他筆下的人物總是一個人,而背景又總是那麼蕭瑟。獨自一人也許可以不受外面的浮躁與喧囂的影響,可以更好地思想,不讓自己陷入一種集體無意識之中。老楊的畫繼承了文人畫的傳統,筆墨之外,別有意蘊。
楊春書法
楊春書法
老楊的印同樣讓我感到驚喜。從中國美院書法專業畢業而能刻一手很工的印,並不稀奇。但能刻得如此蘊藉,卻不容易。工整是外在的形象,而蘊籍則是內在的精神氣韻。很多篆刻作者往往以為工 整一路的印難見性情,而只有寫意,寫意之不足,又繼之以大寫意。或以為創新就一定是發展是進步,而保守就一定是退步。
楊春篆刻
楊春篆刻
相對而言,我覺得老楊的書法中透露出更多的不統一或矛盾,也許正如古人所謂的“書者,心畫也”,這些矛盾是每一個生活在現代的藝術家所必然會敏感到的。老楊的小楷、小草都能寫得 那麼生動而又不失一種純粹華貴的氣象,而集中“信息時代”系列則明顯與其他作品格格不入。前者代表的是傳統,後者為現代;前者是一種繼承,後者是探索。而如何能恰當地把握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探索、一般(大的書法規範)與特殊(個我的風格)之間的關係,換言之,如何在這種種矛盾中認識自我、找到自我,我想大概正是老楊所思考的。
楊春國畫
楊春國畫
也許我們永遠都免不了要追問自己——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陸昱華

其六

只在此心內,莫向身外求——楊春書畫印觀后
楊春國畫
楊春國畫
我們為什麼要孜孜以求地研習書畫篆刻藝術
我翻著楊春寄過來的書畫篆刻集的時候,我忽然想到這麼個“過時”的問題。當今書壇和畫界的狀況可謂光怪陸離,一張張新異的風格面目層出不窮,我們耳邊充斥著批評理論家的諸如大膽創新之類的偉大號召。於是漸漸地,個人面目成為書畫家們的終極目標,風格成為名利場邏輯的最可靠的根據地。一旦我們脫離這個邏輯規則,我們就必然地冒著被邊緣化的危險,遺世而未必獨立,勤勉卻往往泯然。
楊春書法
楊春書法
十年知交,我對楊春的從藝之路並不陌生。他早年離開令人艷羨的工作,隻身赴杭州求學時,就已經具備了極好的基礎,已經對篆隸與唐宋人的行草浸淫頗深。印象最深的是他那紮實而又不乏靈敏的“弘一體”線條,顯示了他對筆墨的早期理解。在繪畫方面,他喜臨吳昌碩,下筆沉厚老辣,行款也得缶翁遺意,以書入畫,畫從書出,規模已具。還記得零一年的山水 臨摹課上,楊春曾節臨一段《富春山居圖》,那些披麻皴飛揚飄逸,老健華滋,至今還讓我艷羨三分。
與其書法風格相似,他的繪畫與篆刻同樣充滿著寧靜祥和的氣息。篆刻白文有漢官印功底,而於玉印浸淫尤深,曾為我治過一方“秋池”,線條挺拔俊秀,微微幾處破殘,使得全局
古樸靈動,意味雋永,似乎隱約傳達出了李商隱“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意境。朱文印則多效法明清流派如吳讓之等人,融入近人陳巨來等大師的裝飾趣味。書畫家們的小品之作如能配上一兩方這樣的印章,定當平添三分雅趣。
楊春書法
楊春書法
八法精研通六法。楊春的國畫對蘭竹和山水題材鍾情更甚。尤其是他的蘭竹,件件似乎都能隨風飄動。《蘭石圖》取法趙孟頫,線條細勁果敢,穿插繁複而層次井然,別有香草美人的動人風致。不過,依我個人愚見,最能代表他繪畫成績的,當首推其墨竹。
墨竹是文人墨戲不可或缺的資糧。從一千年前的湖州竹派開始,文同就奠定了“非竹而道”的憲法。“道”在現代人看來是個奇怪和費解的東西,但在古人那裡,“道”則是個人安身立命和社會穩定和諧的根本,它是宇宙的本體,同時也是倫理的最終法則和審美的最高境界。非是大胸襟大智慧的真文人不能傳達其中奧妙。因此,這種“道”的性格呈現在書畫作品當中,我們不得不說那是一種內在的“反風格”的因素,因為一件具有道心的作品,其本質並不注重個體的“自我”,如果非要有個“我”在,那便是大而化之的“我”、是如佛陀那樣的包容十法界眾生的“我”。
楊春國畫
楊春國畫
行文至此,我再次想到開始提到的那個問題。中國書畫是向著心靈深處滲透而並不是衝擊外在感官的的藝 術。楊春的書畫作品中時時流露出一種退隱的哲學性格。其墨竹的筆墨都十分含蓄,從不張揚,一枝一葉都那麼敦厚樸實,令觀者備感親切與真實。理解國畫的人都知道,這裡的真實絕不是形色的視覺相似,那是心物同構的和諧。只有體會了這種真實,我們才會理解古人面對自己筆墨時動輒發出的那句感慨:吾將老矣!
——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