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家鎮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轄鎮

蒲家鎮,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下轄鎮,地處達州市通川區東北部,東鄰宣漢縣紅嶺鄉,南與羅江鎮毗鄰,西接東嶽鎮雙龍鎮,北與安雲鄉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6千米,總面積53.87平方千米。

清康熙年間,建場。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蒲家鎮。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鎮改鄉。1958年9月,鄉改公社。1983年4月,公社改鄉。1988年6月,鄉改鎮。1992年7月,劃歸達縣市(今通川區)。截至2020年6月,蒲家鎮轄3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文昌宮社區興隆街150號。

2011年,蒲家鎮財政總收入1322.5萬元,比上年增長164.5%。農民人均純收入8188元。2018年,蒲家鎮有工業企業17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2021年,達州市通川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蒲家鎮常住人口為21264人。

歷史沿革


蒲家鎮 2張
蒲家鎮
春秋,屬夔子國。
戰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今通川區)。
清,屬達縣清風鄉。清康熙年間,建場。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蒲家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鎮改鄉。
1952年3月,屬達縣第六區。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鄉。
1988年6月,鄉改鎮。
1992年7月,劃歸達縣市(今通川區)。

行政區劃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達州市調整通川區等5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1號):將原新村鄉梨園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蒲家鎮管轄。
截至2011年末,蒲家鎮轄文昌宮、朱仙、鍾廟3個居民委員會,觀廟、樂雲、八口、畫眉、方坪、苦竹、春天、寶石、古石、涼水、屈溝、旭坡、長嶺1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2個居民小組、7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蒲家鎮轄3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文昌宮社區興隆街150號。
蒲家鎮區劃詳情
文昌宮社區觀廟村畫眉村涼水村
朱仙社區樂雲村春天村梨園村
鍾廟社區八口村寶石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蒲家鎮地處達州市通川區東北部,距通川區政府22千米,東鄰宣漢縣紅嶺鄉,南與羅江鎮毗鄰,西接東嶽鎮,雙龍鎮,北與安雲鄉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6千米,總面積53.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蒲家鎮地處淺丘地帶,地勢東低西高,南低北高。境內最高點位於寶子石,海拔891.3米;最低點位於龍潭,海拔576米。蒲家鎮
氣候
蒲家鎮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熱、秋涼,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7.3℃,1月平均氣溫6.0℃;7月平均氣溫27.9℃。生長期年平均322天,平均無霜期311.9天。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328.2小時,年總輻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7月最多。
水文
蒲家鎮境內主要河流有劉家河、譚家河、沙灘河等,從北至南經境內流至羅江鎮。
自然災害
蒲家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地質滑坡等。洪澇、地質滑坡等災害年均發生0.5次,主要發生在6~8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4年7月8日,造成古石村原四組房屋垮塌13間,地面開裂0.17米,地面沉降0.98米。
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蒲家鎮耕地面積16020畝,林地面積23963畝。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蒲家鎮總人口21945人。
截至2011年末,蒲家鎮轄區戶籍總人口3054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188人,城鎮化率17%。另有流動人口2312人。總人口中,男性15587人,佔51%;女性14955人,佔49%;18歲以下7290人,佔23.9%;18~35歲6348人,佔20.8%;35~60歲12525人,佔41%;60歲以上4379人,佔14.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0455人,佔99.7%;有回、彝等少數民族,共87人,佔0.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63人。
截至2017年末,蒲家鎮常住總人口29998人人。
截至2018年末,蒲家鎮戶籍總人口30410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蒲家鎮常住人口為21264人。

經濟


綜述
2008年,蒲家鎮完成生產總產值2.8億元,比2007年增長21.7%;居民存款餘額達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44元。
2011年,蒲家鎮財政總收入1322.5萬元,比上年增長164.5%。農民人均純收入8188元。
2018年,蒲家鎮有工業企業17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第一產業
蒲家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蒲家鎮生產糧食10421噸,其中水稻6392噸,小麥692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蔬菜。2011年,油菜產量2000噸;蔬菜種植面積1萬畝,產量3.5萬噸。
蒲家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蒲家鎮豬、牛、羊等大牲畜年出欄51000頭,家禽年出欄52萬羽。
截至2011年末,蒲家鎮累計造林7600畝,林木覆蓋率38%。
第二產業
2008年,蒲家鎮共有工業企業416家,從業人員1296人。其中有規模的企業5家,形成以油菜、大米加工為主的食品加工生產基地。
2011年,蒲家鎮工業企業416個,職工1296人,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

交通運輸


蒲家鎮境內有達萬高速和國道210過境。2011年末,蒲家鎮鎮區道路總長度7.8千米。鎮區汽車站1個,公交運營車輛13輛,年客運量130萬人次。蒲家鎮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蒲家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914人,專任教師31人;小學2所,在校生2199人,專任教師7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33人,專任教師2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蒲家中學,始建於1958年,佔地78畝,校舍建築面積2.15萬平方米。在校學生1200餘人,教職工68人。
蒲家鎮中心校,始建於民國八年(1919年),其前生為達縣縣立第五高級小學。學校佔地35畝,校舍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有教學班42個,學生1831名,教職工74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蒲家鎮有中心衛生院1個;病床6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547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4人,其中執業醫師11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2011年,蒲家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443人,參合率100%。
通川區蒲家中心衛生院,原名蒲家鎮鎮衛生院,建於1952年,是一所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集體所有制乙等衛生院。2008年,更名為通川區蒲家中心衛生院,有衛生技術人員48人,其中醫師17人,醫生13人,護士10人。設中西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急症科臨床科室,設放射室、化驗室、B超室等醫技科室。
社會保障
2011年末,蒲家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6戶,人數498人,支出147.3萬元,月人均246.5元;城市醫療救助25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39人次,共支出36.3萬元。
2011年末,蒲家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713戶,人數3815人,支出392.8萬元,月人均85.8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30人,支出103.5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0人,支出7.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591人次,財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815人次,共支出126.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596人次,支出14.9萬元。
2011年末,蒲家鎮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8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5.4萬元。

基礎設施


2011年末,蒲家鎮鎮區花園式供水站1個。

歷史文化


名字由來
清康熙年間,因一蒲姓人在此設店,后建街得名。
文物古迹
蒲家英烈園,民國十年(1921年),以戴治安為首的知識分子在達縣縣立第五高級小學校(五高)組織“青年讀書會”,率先懸掛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畫像,傳播馬列主義,推行新文化運動,使“五高”成為大巴山反帝反封建的先導。民國十六年(1927年)10月,戴治安、牟曼悅在蒲家鎮成立中共達縣特別支部,成為達縣第一個黨組織。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下半年,梁達中心縣委機關遷址於此,成為推動梁達地區革命活動的領導力量和中心支柱。蒲家人民參加紅軍,開展土地革命,有1000多名青年參加工農紅軍北上抗日,200餘人成為革命烈士。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歷史時期,蒲家鎮犧牲的702位烈士中,大多數是“五高”的學生。

風景名勝


秦巴植物博覽園
秦巴植物博覽園,位於蒲家鎮鍾廟、畫眉、樂雲等村(社區),流轉土地3500畝,規範栽培油用牡丹、臘梅、紫荊、櫻花、玉蘭等花卉苗木作物,集餐飲、住宿、休閑、賞花、戶外健身等於一體的天然氧吧和綜合景區。
寶子石
寶子石,位於蒲家鎮寶石村。該石柱高2米左右,在怪石嶙峋中凸起,上可容納10來人端坐,石柱中心處有一碗口大小的沁水井,泉水清涼可口,一年四季,長流不斷。
尖山寨
尖山寨,位於蒲家鎮畫眉村,此山地勢險要,遠看形似坦克,故得名。寨頂寬約150畝,因土質原因,鮮有樹木生長。

地方特產


達州脆李,四川省達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蒲家鎮為種植區。
達州脆李果實中大,圓形,果頂平或微凸;果面黃綠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縫合線淺、明顯、不對稱;果肉淡黃色,肉質脆,汁液中多,味甜、濃,離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達州脆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