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指向標
無線電指向標
無線電指向標由發射機和天線組成。無線電指向標系統為無線電測向系統,船載接收機通過接收無線電指向標發射的無線電信號,獲得船舶與無線電指向標的方位線和對北的真方位;為了獲得海上船舶的位置,需同時接收兩座無線電指向標發射的信號,獲得相交的兩條方位線,其相交點即船舶位置。
無線電指向標又稱無線電信標,是供航行船舶測向用的無線電發射台,通常由2一3個發射台構成一組,用無線電測向儀測定其方位,可得2一3條船位線,為船舶提供導航定位服務該系統曾是海上助航的重要手段,但因其定位精度低。信號覆蓋區域不完整,其作用已逐漸被其它導航手段所替代利用原有的指向標發射台、加播DGPS校正信自、組成RB一DGPS(無線電指向標/差分GPS)系統,即能保持RB的原有性能,又增添了精度較高的DGPS信息、使得RB成為全球沿海DGPS系統理想的候選台址。
無線電指向標是供船舶測向定位的無線電系統,包括發射機、控制機和發射天線等設備。
自20世紀40年代始,山東海區先後設有朝連島、團島、成山角、鏌鋣島、黃島、王家麥島等6座無線電指向標,其中團島、朝連島指向標於1946年8月由膠海關接管后停用。建國前,各指向標台不同程度地遭到戰爭破壞。建國后,根據實際需要,各指向標台得到恢復、調整與建設,至20世紀90年代,成山角、鏌鋣島、王家麥島等3座指向標仍在使用。之後,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廣泛應用,在王家麥島、成山角兩座指向標分別被改造為無線電指向標/差分全球定位系統(簡稱RBN/DGPS)后,山東海區指向標台全部關閉。
我國第一座無線電指向標(站)於1929年在長江口附近花鳥山燈塔建成,到1993年形成了由22座無線電指向標站組成的覆蓋中國沿海水域的無線電指向標網。20世紀90年代初,交通部安全監督局開始研究利用沿海無線電指向標建立無線電指向標/差分全球定位系統(RBN/DGPS),開始利用原有設施播發差分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