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世傑

陝西陸軍暫編第一師第一團團長

蔣世傑,字朗亭,陝西蒲城龍陽人。1883年4月18日出生。

其祖輩男耕女織,屬典型的中國農民家庭。蔣世傑幼年沉毅寡言,好交遊,與岳維峻、李干丞最為交好。三人讀書習武,皆同事一師,情同手足。1905年,井勿幕自日本歸陝,在蒲城宣傳革命思想,蔣世傑經岳維峻介紹加入同盟會,遂開始從事反清活動,追隨岳維峻在蒲城組織民團,響應辛亥革命在蒲城起事。

關中怪傑


1915年護國運動中,蔣世傑應胡景翼、岳維峻的邀請去富平參加驅逐陸建章的運動。陳樹藩督陝后,蔣世傑任胡景翼的陝西陸軍第二團第三營第十一連連長。1918年1月27日,胡景翼在富平再舉義旗,參加靖國軍反對陳樹藩。蔣世傑在靖國軍右翼軍第三支隊(岳維峻)手下任職。2月初,岳維峻支隊與陳樹藩之劉世瓏部在三原激戰,劉世瓏敗退。蔣世傑有功升任營長。4月陳樹藩再攻三原。蔣世傑營堅守相橋48天,對靖國軍取得三原戰鬥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1918年,于右任返回三原,將靖國軍統一為陝西靖國軍,蔣世傑任胡景翼之陝西靖國軍第四路第三支隊第三營營長。9月17日,胡景翼被陳樹藩軟禁於西安,岳維峻代理第四路司令職務,蔣世傑遂代理第三支隊司令,駐防固市。
1920年7月,胡景翼被釋放,返回三原后的胡景翼馬上就任靖國軍總指揮。不久陳樹藩狼狽出逃,直系閻相文督陝控制了陝西。胡景翼之靖國軍接受直軍改編成為陝西陸軍暫編第一師,蔣世傑任該師第一團團長。

轉戰河南


1921年3月直奉大戰馮玉祥之16混成旅出陝作戰,蔣世傑隨同岳維峻一同出征,奉命在洛陽東南清剿殘敵以保障馮玉祥部側翼安全。隨後移駐安陽,並在此負責對岳維峻部進行整訓。
1924年9月,二次直奉戰爭,陝軍奉命北上至熱河。10月,馮玉祥、胡景翼、孫岳倒戈反吳,組成國民軍一、二、三軍,蔣世傑任國民二軍第二師第一旅旅長。時吳佩孚從山海關欲回師北京,蔣世傑奉命奔襲直軍後路直逼唐山。蔣世傑以一旅徑直攻擊有兩師之眾防守的唐山,激戰五小時竟佔領唐山。隨後蔣世傑隨國民二軍南下,一路追至河南。胡景翼就任河南督辦,蔣世傑則帶領部隊駐紮許昌。
1925年2月,蔣世傑旅隨國民二軍主力西征鎮嵩軍,蔣世傑在偃師與鎮嵩軍憨玉琨和柴雲升部血戰二十餘日,牽制住了鎮嵩軍大部分主力,為國民二軍迂迴包抄洛陽創造了有利時機。此戰後蔣世傑因功升任國民二軍第十一師師長,駐紮信陽。
胡景翼病逝后,岳維峻繼之。
1925年10月,吳佩孚在武漢招集舊部通電自稱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指揮張聯升、寇英傑、陳嘉謨三路攻入河南。蔣世傑駐守之豫南重鎮信陽首當其衝。

苦戰信陽


一戰成名
1926年1月16日,寇英傑率領三個師六個混成旅包圍了信陽,時蔣世傑之十一師僅有兩旅三團區區7000餘人。雙方鏖戰十餘日,寇英傑不能下,吳佩孚繼而增兵兩旅,令寇英傑繞道北上,信陽攻城則交由劉玉春負責。2月10日,國民二軍兩個旅的援軍經過艱苦奮戰,也繞道趕到信陽,雙方整軍再戰,劉玉春集中重炮二十餘門,日夜轟擊,而蔣世傑則不時指揮部隊出城逆襲。兩軍再度激戰三十餘日,信陽始終未破。戰至三月中旬,國民二軍已經潰敗。信陽城內外籍牧師前來調解,告蔣世傑開封、鄭州已失,岳維峻及鄧寶珊李虎臣皆在洛陽為紅槍會所害。蔣世傑聞聽放聲大哭:“我守信陽不退者,為大局也,為西峰及眾友也。今大局已去,西峰及眾友遇害,我為誰守?若再塗炭百姓,我不忍也。”遂於三月十五日繳械退出信陽城,時守軍尚餘七千(這些官兵被車運武漢后遣散)。
蔣世傑等守將被吳軍送至武漢,吳佩孚設宴歡迎,席間有客曰:“信陽之役,想閣下不知吳大帥之神威。若知,不至今日也。”蔣世傑回答:“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我在信陽,只知有岳督辦,不知有吳大帥。即吳大帥親來,我亦戰也!”吳佩孚聞之拊掌大笑:“山海關若有蔣世傑一人,我失敗必不至此!”后吳欲任命蔣世傑為師長,遭蔣拒絕,后委任其為武昌警備司令,又被拒絕,最後只得聘之為總部參贊,在武漢休養。
1926年10月,北伐軍佔領武漢,蔣介石邀請蔣世傑出任豫北招討使,蔣世傑遂招集舊部,開往鄂北隨縣整頓隊伍。
1927年4月,馮玉祥在西安任命岳維峻為國民聯軍南路軍總司令,岳維峻到豫南后,任命蔣世傑為國民聯軍南路軍第四軍軍長,其部隊再度回到信陽。不久蔣世傑身患重病,離職赴武漢治療。1928年3月6日,終因肝癌病逝於武漢,時年4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