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筋骨草的結果 展開

筋骨草

唇形科筋骨草屬植物

筋骨草,中藥名。別名:白毛夏枯草、散血草、破血丹,管狀花目、唇形科、筋骨草屬多年生草本,根部膨大,直立,無匍匐莖。莖高25~40厘米,四棱形,基部略木質化,紫紅色或綠紫色,通常無毛,幼嫩部分被灰白色長柔毛。約40種,原產於歐亞大陸。藥用植物,有鎮咳、祛痰、平喘等功效。

物種簡介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禁忌

孕婦忌服。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凈,切段,乾燥。

相關配伍

①治肺熱咯血:與白茅根配伍;
②治扁桃體炎,咽炎,喉炎:筋骨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用筋骨草鮮草四至五株,加豆腐共煮,吃豆腐並飲湯;
③治跌打傷,扭傷:與少量生薑、大蔥配伍,搗爛外敷。

入葯部位

植物的乾燥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肺經。

生長環境


筋骨草,多年生草本。長10~875px。根細小,暗黃色。地上部分灰黃色或黃綠色,密被白色柔毛。細莖叢生,質軟柔韌,不易折斷。葉對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匙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3~150px,寬1.5~62.5px,綠褐色,邊緣有波狀粗齒,葉柄具狹翅。輪傘花序腋生,小花二唇形,黃棕色。氣微,味苦。常生於海拔340~1800m的草地、林下或山谷溪旁。

形態特徵


金瘡小草
金瘡小草
一、二年生草本,平卧或上升,具匍匐莖,長10—20厘米,被白色長柔毛,幼嫩部分尤多,老莖有時紫綠色。基生葉很多,較莖生葉長且大。葉片紙質,匙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3—6厘米,寬1.5—2.5厘米,有時長達14厘米,寬達5厘米,頂端鈍至圓形,基部漸狹,下延,邊緣具不整齊的波狀圓齒或淺波狀齒或幾全緣,兩面被疏糙伏毛或疏柔毛,以脈上為密;柄長1—2.5厘米或更長,具狹翅,呈紫綠色或淺綠色。花輪具多花,排列成間斷的穗狀輪傘花序頂生,頂端的花輪密聚;苞片下部者葉狀,向上漸小,披針形。萼漏斗狀,具10脈,長5厘米,僅萼齒外面及邊緣被疏柔毛,具5齒,齒狹三角形或短三角形,長約為萼的1/2;花冠管狀,淡藍色或淡紅紫色,長8—10毫米,外面被疏柔毛,裡面僅花冠管被疏微柔毛,近基部具毛環;檐部二唇形,上唇短,圓形,頂端微凹,下唇寬大,中裂片狹扇形或倒心形,側裂片長圓形或近橢圓形;雄蕊花絲被疏柔毛或幾無毛;子房無毛;花盤裂片不明顯,前方具1較子房裂片小的蜜腺。小堅果倒卵狀三棱形,背部具網狀皺紋,合生面占腹面2/3左右。花期3—7月,果期5—11月。

分佈範圍


金瘡小草
金瘡小草
分佈及生境:僅產蒙自、西疇等地,海拔1400米的溪邊、路邊、田邊及濕潤的草坡,但在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分佈甚廣;此外,朝鮮,日本亦有。

主要價值


全草用於治癰疽疔瘡、火眼、乳癰、鼻衄、咽喉炎、腸胃炎、急性結膜炎、燙傷、狗咬傷、毒蛇咬傷;以及外傷出血等。常與紫背金盤(A.nipponensisMakino)混用。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肺熱咯血,跌打腫痛。
中藥用途
金瘡小草
金瘡小草
【藥材名】白花夏枯草
【拼音名】BáiHuāXiàKūCǎo
【別名】白甜蜜蜜(《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拉丁名】DracoccephalumheterophyllumBenth.
【名稱考證】白甜蜜蜜,異葉青蘭,白花枝子花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葯唇形科植物
【藥用部位】異葉青蘭的全草。
【性味歸經】①《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苦辛,寒。”②《青藏高原藥物圖鑑》:“辛,寒。”入肺,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入散劑
【附方】①治肺熱咯血:筋骨草五錢,白茅根一兩,冰糖一兩。水煎服。②治扁桃體炎,咽炎,喉炎:筋骨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用筋骨草鮮草四至五株,加豆腐共煮,吃豆腐並飲湯。③治跌打傷,扭傷:鮮筋骨草加少量生薑、大蔥,搗爛外敷。
【採收與儲藏】5-8月花開時採收,洗凈,曬乾或鮮用。

植物文化


1、《本草綱目拾遺》:“金瘡小草,生江南村落田野間下濕地。高一、二寸許,如薺葉短,春夏間有淺紫花,長一粳米也。”
2、《植物名實圖考》:“筋骨草,產南康平野。春時鋪地生,葉如芥菜葉,面綠,背紫。面上有白毛一縷,茸茸如刺。抽葶發小葉,花生葉際,相間開放。葉紫,花白,花如益母,遙望蓬蓬,白如積灰,亦呼為石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