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朝村

冠朝村

江西省泰和縣冠朝鎮冠朝村,下轄有13個村民組,村民70%左右為郭姓,為五代時從金陵南遷,和鄧姓、陳姓、溫姓合稱冠朝郭鄧陳溫四大姓氏。

簡介


冠朝村始建於北宋。境內四周低丘環繞,中部為珠陵江河谷平原,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珠陵江由沙村入境,由東南流向西北。氣候溫暖多雨,土地肥沃,水源豐富,交通便利,319國道穿境而過。村落層次分明,溪水潺潺,是典型的江南農村。
冠朝村開基肇始相傳為倒插槐花樹,整公(郭整)從萬安到層溪狩獵,收穫后獵狗狂吠不肯走,整公說:畜生,然道此處可開基定居嗎?倒插一棵槐花樹,若是明年此刻,槐花樹成活,即遷居此地。整公第二年又到層溪,此樹成活,整公兌現諾言全家遷居層溪。槐花樹原位於復古堂旁水根家院子里,80年代其改建房屋,樹毀。
冠朝村有13個村民小組,15個自然村,依珠凌江而建,分別為油潭、太虛觀、明塘洲、湖頭、橋頭、大街、中街、大司馬、鄧家、圳南、羅家、東路田等。冠朝鎮的墟街所在地分別為橋頭和圳南兩個自然村對分。
易名“冠朝”,還有一段佳話。文獻這樣記載:“泰和里名有層溪未嘗有冠也。北宋景佑元年,村人郭佺、郭子美父子進京趕考同登進士。皇誥父子同科,名冠朝廷。因取以更其所居層溪里名曰冠朝里。自是四方開稱冠朝里者。”(《四庫全書》之《芳洲文集》卷之五)
冠朝人郭子章寫道:予里名冠朝始予祖太常博士,集賢學士之美,父子同登宋景佑進士。制誥中有“父子同科,名冠朝廷”語,遂易里名曰“冠朝”。登第時,里人以詩相慶曰:二八紅粉遙相指,前是嚴君后是兒。(吳家駒編纂《明詩話全集·郭子章詩話》)

郭氏老譜發展


郭氏初出唐汾陽王子儀,子儀生八子,第八子曰曖尚昇平公主,曖生四子,曰釗,釗生七子,四子曰仲恭,詹事府丞,尚金堂公主,恭生四子,長曰瞿,字元明,僖宗乾符五年(878)避黃巢亂,自金陵徙吉之太和龍泉鄉十善鎮隱儀崗,娶虔州賴端公女。哀帝天佑二年(905),楊行密淮南稱吳,強仕吳,為殿前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遷國子祭酒,改御史中丞。乾貞二年(928年)不祿,葬於烏石崗覆船山官路口。生四子:長延勃、次延嵩、三延暹、四延升,居符竹。廷嵩曾孫整從符竹徙層溪,即五十一副使,子二十郎,孫堯仲堪,天聖二年與宋郊同榜進士,即僅父、之美之祖也。初,僅與之美,克承先志,築台溪湄讀書。景佑元年赴試房,為明堂賦《積善成德·論和氣致祥》其間。皇上嘉之,改僅名佺,賜宴柔林,賜策褒勉。佺官禮部員外郎,之美官屯田員外郎。父子由科第膺寵權如此,可謂顯矣。獨是之美,不自以為顯,奉奉必欲顯其先祖。一旦政暇,詣予請序。其所以修譜,將以傳遠啟后。予故嘉其不忘本之心,謹安世系,序以歸之焉。
至和二年(1055)十二月既望吉水董洙熏沭敬敘
郭姓,出自姬姓,為黃帝後裔,以封邑為氏。周初,周武王封其父之弟虢叔於虢,後來又封虢叔的裔孫序於陽曲(今山西太原市北部定襄縣一帶)。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後代就以郭為姓氏,虢叔為郭姓的受姓始祖。作為當代中國大姓之一,枝繁葉茂,尊榮顯赫,在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演進中,形成了崇尚文武,務實進取,勤勞智慧,尊長愛幼,報本思源等具有明顯家族文化特色的美德。
泰和大多數姓是五代崩亂之世自金陵而來。他們大多數是居住金陵的望族,移居泰和(古稱西昌),實為避難安身計。這樣的背景使得泰和人的心態易於重遷安土,育人和諧相處,愛戀田園山水。而在相安無事的農耕的生存狀態下,也就慢慢形成了耕讀自守、詩書傳家的社會風習。所以,大多數宗族譜系序中都特彆強調“恭行仁義,不恃富貴”和“詩書傳家,世代不替”的鄉村文化教育精神。和所有的郭氏不斷遷徙一樣,冠朝郭氏經過了始封西虢,再遷陽曲,三遷馮翊、四遷華陰、五遷金陵、六遷隱儀岡、七遷符竹、八遷冠朝。史載:瞿公避黃巢亂隱居泰和,其子延嵩遷同區符竹村,符竹即今萬安縣高陂鎮符竹村,全村郭姓,有150餘戶、1000餘人。隋初至宋熙寧三年(1070年)萬安屬泰和縣,1070年建縣。瞿公後裔僅從符竹遷出而又繁衍成泱泱望族的就有五大家,后稱符竹五派。就是層溪、竹溪、薦溪、涴溪和下驛。層溪,即今泰和縣冠朝鎮冠朝村。

歷史人物


郭整,冠朝開基始祖。
郭堯,字仲堪,郭整之孫,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進士同榜207人,卒於禮部;
郭佺(太常公),郭仲堪之子, 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進士同榜501人,官禮部員外郎,河南通判;卒贈太常博士;
郭子美(集賢公),郭佺之子,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進士,官屯田員外郎,歷史上第一部羅浮山專志即郭之美的《羅浮山記》,這本書也是嶺南地區最早的刻印書籍,《宋史》志一五七“藝文三”有其人其志的記載。
郭佺、郭子美父子同科進士,宋仁宗皇誥:父子同科,名冠朝庭,冠朝由此得名,祖孫三代都在仁宗年間進士及第,為“三代進士第”;
郭慶甫(太常公侄孫),字元通,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進士,歐陽修主考,出題詭異,與蘇軾兄弟、曾鞏同榜388人,出任萬載縣令,卒於任上,同榜狀元章衡銘其墓,蘇軾題其額;其子彥常娶曾鞏侄女;
郭慶善(集賢公季子),字元候,宋徽宗宣和六1124年進士同榜805人;
郭妙智,泰和首位狀元陳循(1449年—1457年任內閣首輔)夫人,冠朝湖頭人,千戶永循公女,一品夫人。
冠朝村
冠朝村
郭子章(1543~1618),譜名相奎,號青螺,自號蠙衣生,張居正學生,嘉靖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543年1月29日)出生於冠朝村,隆慶五年(1571)考中第三甲第二十四名進士,隨即除為福建建寧府推官、攝延平府事,入為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又督榷南直隸太平府、領鳳陽山陵(即明祖陵)事。萬曆十年(1582)遷廣東潮州府知府,四年後督學四川,不久遷為浙江參政、山西按察使、湖廣右布政、福建左布政。萬曆二十六年(1598)被萬曆皇帝任命為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兼制蜀楚軍事,與湖廣川貴總督李化龍合力剿平播州楊應龍叛亂,徹底消滅了盤踞播州八百餘年、世襲了二十九世的楊氏土司,又多次平定貴州苗、瑤起義,以功封兵部尚書、右都御史,加太子少保銜。六十七歲時告老還鄉,在冠朝主持重修讀書台、建復古堂等;萬曆四十六年六月十七日(1618年8月7日)去世,卒年七十六歲。葬故里井坑,贈太子少保,謚文定。郭子章為官,以廬陵先賢為榜樣,清正廉潔,公平辦事,深得民心,被譽為黔宦之首,
郭如鏡 譜名年珍字品高號洞然,秀才,冠朝團練武裝領袖,滿清咸豐丁巳年三月十二日(公元1857年4月6日),長毛將領韋俊、楊輔清率軍數萬人經吉安縣境至寺下、冠朝等地開始燒殺搶掠;廣東黑旗軍劉啟遑等率亂軍由吉水東部進入羅家墟、龍口、金灘、麻洲等地。兩支軍隊輾轉於萬安的三點洞、泰和縣的冠朝、沙村、固陂墟、寺下等地攻打縣城和吉安,與泰和縣十七、十八都及雲亭鄉(當時的冠朝里隸屬雲亭鄉,雲亭鄉包括現在的老營盤、上圯鄉、水槎鄉、沙村鄉、冠朝鎮和上模鄉,現在的冠朝村即當初的層溪里,也即冠朝里)地方團練激戰,冠朝村郭姓以年珍為首的男92人、女32人於同年農曆四月初三日壯烈犧牲,為本村歷史上最為慘烈的一次災難。
遇難人員名單:年珍、英楷、象乾、起元、年琦、純美、萬綏、萬松、民人、榮忠、萬苞、年珽、年遠、榮渠、年瑆、隆蒽、年珩、昭儒、年渡、年河、隆楫、隆材、萬鏡、萬元、萬純、榮珠、年會、年槐、萬芬、萬晉、萬棟、年鏞、萬笙、萬花、萬玢、年法、年洋、萬光、萬鈴、年沅、隆連、榮游、年浩、榮居、萬球、隆信、年紺、隆瑚、隆魁、隆兆、隆寬、年柱、安邦、萬承、景周、萬雲、萬穆、年泮、永吉、永森、永琪、萬楊、榮壽、榮偶、萬俱、榮俸、榮攸、萬洪、榮錠、萬征、萬芳、萬佩、永廷、萬英、時春、年照、榮全、萬益、榮依、萬伸、榮祥、年桂、萬全、榮祝、萬茂、萬綱、鍾秀、榮清、年元、萬炆、大柱、榮濤、起元妻歐陽氏、年清妻曾氏、萬鏡女恩妹、年深妻曾氏、萬緒妻戴氏、郭瑞妹、萬櫳妻尹氏、萬汕妻蕭氏、萬遵妻曾氏、隆連妻蕭氏、郭槐妻蕭氏、萬基妻劉氏、年紺妻陳氏、萬材女秋妹、萬倍妻曾氏、萬慎妻劉氏、萬奉妻曾氏、萬豐妻陳氏、萬傑妻康氏、安邦女仁妹、榮鐓女柳妹、榮伸妻劉氏、時開妻劉氏、榮清妻蕭氏、民婦郭鄧氏、時金妻曾氏、民婦郭匡氏、年瑆妻劉氏、東山妻朱氏、民婦郭康氏、隆仁妻曾氏、民婦郭劉氏、
郭木堂,別名森甲字牧羊,譜名隆棣,江西武備學堂學習軍事,留學日本,攻讀法律,參加同盟會,孫中山曾親手書寫扁聯相贈,先後擔任總務廳次長、軍政印刷局局長、督軍署參事;雲南靖國軍第二軍參謀、靖國軍第八混成旅副官兼廣東軍政府汕頭印花局分處處長,靖國軍第四軍司令部參謀、憲兵司令,廣東潮湖鹽運副使、軍政府保安陸軍少將,國會參眾兩院國民後援會會長,黃埔軍校第一期招生,介紹冠英濟川兩族侄入校,關心善於扶持後進之風,至今鄉人稱頌不已。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郭冠英,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夫人南京人氏),參加北伐以及抗日,抗戰勝利后團長軍階退役轉業上海紡織廠,解放后回鄉務農,50年代初被鎮反(尚未平反)。
郭濟川(1900-1962),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1924年5月由郭木堂、翁吉雲(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第二及第八區分部支部長)介紹加人國民黨。同月由茅延楨、曹石泉(分別任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二隊隊長、分隊長職)介紹報考黃埔軍校,編入第一期第二隊學習。畢業后參加第一次東征,任教導第二團排長。1925年4月29日與見習官李士官在梅州攜槍械潛逃,后被緝捕,不久獲赦罪退伍。相傳其面相酷似蔣介石。
郭庸中(1908—2006),1926年10月中央軍校(黃埔六期)畢業,先後於江西法政專科學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科,革命實踐研究院第十三期畢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參謀、黨務總幹事,武漢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軍訓主任兼教官,省市國民軍訓委員會委員、軍訓處處長,中國國民黨軍隊特別黨部委員兼少將書記長,江西省保安處少將政工主任。1946年後任中國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候補執行委員,江西省民訓處、組訓處少將處長,“國民大會”黨團幹事會幹事,中國國民黨“國民大會”特別黨部委員等職。1948年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去台灣,仍為“國民大會”代表。相傳其競選國大代表,因只有國民黨員才可投票,冠朝郭姓成年男子基本都在1948年加入國民黨。其子郭篤周,台灣學者。其父子二人都於90年代捐巨資修譜修路等。
郭慶秞,民國玉山縣縣長(少校團長),解放后公路局工作(橋樑工程師)至退休。
郭慶秋,民國江西省高院大法官。
郭子華,民國時期糧庫主任,曾為了維護地方治安架機槍呵阻擋傷兵鬧事,解放前夕逃往香港,后輾轉澳門定居,80年代初期為本村第一位探親華僑。

教育


冠朝小學,位於溫家老鍋廠,現有學生1000多名。
冠朝中學,位於原雲亭書院,創建於公元1711年(清乾隆辛卯年),解放后,改名冠朝小學;1968年秋改為冠朝中學;1982年改為冠朝初中。(自 體育老師羅輝明校長上任后,冠朝子弟都是體育老師教的,連續多年全縣倒數前三)
1950年至今,全村考入清華2人,北大1人,獲得學士、碩士者數百人,博士后數人。

地標


復古堂:明代萬曆年間,兵部尚書郭子章為紀念冠朝開基始祖郭整而建,整個復古堂分前中后三棟,每棟都是前後廳中間為天井的格局,破四舊期間被拆毀,位置:冠朝糧站近馬路大半,原郭子華80年代所建房子(施醫生診所)為復古堂前院,門口為大池塘。
讀書台:宋代郭佺、郭之美二位先祖讀書的讀書台,在明代萬曆年間郭子章大力組織族人重修,宋代至民國年間均為郭氏子弟學堂,解放后歸集體所有,變更為養豬場,90年代建民房徹底毀壞,位置:橋頭十二隊郭志梅家。
大司馬第 萬曆年兵部尚書郭子章的府邸,俗稱:“官廳”,位置:大司馬。
松毛崗:橋頭段珠凌江對面河州最高處。
五顯廟:湖頭村珠凌江中間,相傳是廟,因河堤崩塌,現位於河中。
鍋廠:解放前以及文革初期均為鍋廠,雲亭書院改為中學后,鍋廠改為小學,即冠朝中心小學。
雲亭書院:現冠朝中學。

面貌


冠朝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5畝,有的小組甚至不足8分,典型的資源缺乏地段,這也造就了打工經濟和商業經紀,冠朝墟商業大部分為冠朝村人員從事,另有人員在廣東、浙江等地從事商業或工業生產,直接支持家鄉經濟發展,目前農村基本可以達到通車到門口,村裡全通水泥路,大部分家庭都有自建三層新房。
目前存在的嚴重不足:
1、環境污染已經造成的水資源污染;
2、垃圾清理基本為髒亂差;
3、公共場所的休閑設備嚴重匱乏;
以上村委必須努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