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北京科技大學二級學院

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的前身是1954年建立的冶金經濟及企業組織教研室。為了適應改革開放對管理科學發展的需要,1981年組建了管理科學系,1993年成立了管理學院。2006年4月,學校根據學院的特點和學科發展的需要,決定更名為經濟管理學院。2011年5月,學院獲東凌集團捐贈,易名為北京科技大學東凌經濟管理學院。2013年,學院通過AMBA認證,成為全球200餘所通過AMBA認證的優秀商學院群體中的一員。

北京科技大學簡介


北京科技大學成立於1952年,已發展成為以工為主,工、理、管、文、經、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 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首批“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試點高校。
建校六十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14餘萬人,大部分已成為國家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尤其是冶金、材料工業的棟樑和骨幹。黨和國家領導人羅干、劉淇、徐匡迪、黃孟復等都曾在校學習,另有34名校友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學院概況


經濟管理學院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發展成為具有相當水平,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學院。學院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根本,採取“引進、優化和培養”的方針,在優化配置和培養開發現有人才的同時,著重引進急需的專業人才和學科帶頭人,為教學和科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濟管理學院有教職工116人(專職教師84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38人,講師25人。學院擁有博士生導師25人(含3名校外兼職博導)同時為了加強師資力量,密切學院和國內外的聯繫,先後聘請了數十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為我院的客座或兼職教授。
經濟管理學院有博士后流動站1個(管理科學與工程,北京市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4個博士授權學科,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2個,12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6個本科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會計學、金融工程和工程管理六個本科專業,分別可授予經濟學、管理學學士學位;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國際貿易學、金融管理工程、會計學、產業經濟學、工業工程、項目管理、會計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和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十二個碩士學位的學位授予權,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會計學、技術經濟與管理等4個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學院並設有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博士后流動站。除此之外,經濟管理學院還有一項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商學院合作培養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的合作項目。

學院機構設置


系: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工商管理系、財務與會計系、經濟貿易系、金融工程系
研究所:管理科學研究所、電子商務研究所、企業與產業發展研究所
中心:實驗信息中心(含實驗室和圖書資料室)
辦公室:學院辦公室、MBA教學辦公室、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學辦公室、公共關係辦公室
學術機構:學術學位委員會
院黨委:院黨委辦公室

學院領導


院長:王文彬教授、博導
黨委書記:曹勇副教授、碩導
副院長:高俊山教授、博導
副院長:戴淑芬教授、博導
副院長:王道平教授、博導
副院長、副書記:劉明珠副教授、碩導
副書記:溫雅(主持學生工作)

專業設置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下設管理科學與工程、工程管理與技術經濟、工商管理、財務與會計、經濟貿易、金融工程系六個系,設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管理學學士)、工商管理(管理學學士)、會計學(管理學學士)、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學士)、金融工程、工程管理六個本科生專業,從2005年起按工商管理大類招生,入學兩年後再分成上述六個專業;具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國際貿易學、金融管理工程、會計學、產業經濟學、工業工程、項目管理、會計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和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12個碩士學位授予權,是國家教委批准的全國56所可招收MBA的高校之一,1996年經冶金部審批,管理工程專業被定為部重點學科;並具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會計學、技術經濟與管理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

對外交流


自1993年學院成立以來,先後與德國亞琛大學(Aachen)、英國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加拿大麥克麻斯特大學(Mkmaster)、日本大學(Nihon)、美國、澳大利亞、比利時、愛爾蘭等國的大學或研究機構簽訂了教學與科研合作協議。特別是與德國阿亨大學、加拿大麥克麻斯特大學聯合舉辦研究生班共同培養了160多名研究生。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商學院合作培養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已有120多名EMBA學生畢業。同時,學院也先後為韓國保加利亞、泰國、孟加拉國等國培養了一定數量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最近幾年,與台灣朝陽科技大學交流互訪頻繁,並進一步加強兄弟院校之間交流與合作。

科研概況


學院從1982年承接原冶金部“節能技術經濟評價方法的研究”課題起步,至2008年底,累計承接課題391項,到帳科研經費總計3335萬元。截止2009年學院共榮獲1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資助項目,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批准資助項目,1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課題內容包括從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到具體管理方法應用,從基本理論探索到實用技術開發。已經完成的課題多數具有較大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13個項目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如張公緒教授的《選控圖的理論和實踐》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周本慧、俞志純等人的《鍊鋼車間生產組織優化》課題取得較大經濟效益,1988年獲原冶金部科技進步三等獎。萬海川、管志安等人的《魯中冶金礦山公司企業管理與管理現代化研究》獲1991年原冶金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殷煥武的《冶金行業技術崗位設置評論系統》獲1993冶金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李秀筠《鋼鐵產品一次合格率、不良損失率統計數據設計方案》獲1993年冶金部科技進步三等獎。鄭紀芬的《應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軋鋼廠經濟效益的研究》獲1994年冶金部科技進步三等獎。萬海川的《礦山經濟效益剖析理論與方法》獲1994年冶金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張群的《技術經濟學》獲1998年國冶金工業局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張群的《當代環境——生產經濟學》獲1998年北京市第五屆哲學應用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張群的《邯鋼CSP生產線MES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獲2008年優秀科研成果獎及2008年科研貢獻獎。瞿國忠、王維才的《鋼鐵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及價格戰略研究》獲1998年冶金工業局科技進步三等獎。王維才的《淄博工業產品結構跨世紀發展預測研究》獲1998年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瞿國忠的《中國鋼鐵產品價格機制與價格戰略》獲2001年中國價格學會薛暮橋價格研究獎。
多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學院教師共發表論文1079餘篇,撰寫專著87部,編寫教材120種。學院先後制定了相關規定和相應措施,引導教師科學研究和抓住重點,鼓勵向18種最具權威的經濟管理類期刊投稿,截止2008年底統計數據,學院教師在2007年共計發表18種期刊論文18篇,EI論文11篇,ISTP論文12篇,SCI論文6篇,SSCI論文2篇,CSSCI論文43篇,這些論文在學術界均有一定的影響力。

學院設施


管理學院樓,共6層,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MBA教學專用“U”型多媒體教室,設備先進,每個座位均設有電腦終端。管526多媒體教室,多功能教室屬於全封閉教室,室內設備齊全、寬敞明亮。主要配備了電視機、錄像機、普通投影儀、計算機投影儀、計算機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MBA案例討論室,共有四間,為MBA案例教學提供保障。證券模擬實驗室,設備先進,可以模擬證券交易的全過程,是學院跨地區跨校公共選修課授課地點。會計實驗室,有各種實驗工具,具有實際操作功能,能操作全部會計活動。管理學院六層公共機房,對外開放,有六十餘台微機,並以寬頻接入Internet。期刊閱覽室,訂有中外期刊140餘種。圖書室。藏有各類專著、教材三萬餘冊。
2006年9月管理學院遷至新教學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