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國家風景區
馬祖國家風景區
馬祖國家風景區於1988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範圍包含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東引、亮島、高登、大丘、小丘還有許多無人島嶼,形成東西窄、南北狹長之地形,其中以南竿為第一大島,為馬祖的政經文教中心。馬祖舊名南竿塘,宋朝年間,福建省莆田縣湄州島的林默娘投海尋父,屍首漂至島上,鄉人為紀念並彰揚其孝行,尊為媽祖,立廟祭祀,並取其諧音”馬祖”作為列島總名。馬祖諸島都有其可觀之處,南竿有天后宮、北海坑道、馬祖酒廠,北竿有壁山、塘沃海灘,東引有酒廠、燈塔。另外於1989年6月發現「神話中的鳥類」黑嘴端鳳頭燕鷗繁殖蹤跡,這是全世界首度發現,也是全世界首度揭開這種鳥類的生態之謎。
馬祖的開發最早始於元朝,是大陸漁民出海捕漁時休憩避風之所,明末清初期間當地為倭寇所盤據。到了清朝初期才又有福州沿海漁民移居此地,並逐漸形成具血緣關係的村落,其中以陳、林、曹、王、劉為大姓族群。今日南竿是馬祖第一大島和人口最集中地區,為連江縣縣治所在是馬祖的政經文教中心。
馬祖國家風景區
大陸易手后,馬祖進入近40餘年之戰地政務與軍事相關管制,所有皆劃為軍事重地。隨處可見結構複雜的軍事建築、鬼斧神工的地下坑道及港口、據點、炮座、訓練場所、軍醫院等軍事設施,深具獨特戰地風光。自1992年11月7日起正式解除戰地政務后,軍方已陸續開放不同類型之軍事觀光資源,交由連江縣政府與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經營供遊客參訪。
馬祖國家風景區
地質條件上為花崗岩錐狀島嶼,地勢起伏大且陡峭。北竿島的壁山標高294米,為馬祖列島第一高峰。南竿第一高峰是雲台山,標是248米,己列為台灣小百岳之一。
地形多谷地、灣澳,海岸地區花崗質岩石,受風化及波浪侵蝕作用,多崩崖、險礁、海蝕洞、海蝕門等地形,部分灣澳地區經過沖積與堆積作用形成沙灘、礫石灘、卵石灘。全縣4鄉只有東引沒有沙灘。
馬祖國家風景區
風速在10月至翌年3月間,大陸冷氣團南下,有強烈東北季風吹襲,故風速最大;尤其是3至5月間,開始吹南風形成多雲霧的天氣,即為平流霧。每年春天,南風從台灣海峽帶來暖濕空氣,和氣溫較低的馬祖地面、水域接觸,便形成濃霧。平流霧的厚度可達七、八百米以上,天氣好時的日間太陽幅射最多只能消除雲層頂部一部分,因此;如果平流霧歷久不散,能見度驟降,這就是為何馬祖地區的航班常常於此季節飛飛停停的原因。
馬祖地區全年降雨量多集中於4至5月,颱風則多發生於7、8月,年平均雨量約1060公釐,不到台灣雨量的一半,雨季集中在4至9月的梅雨季及颱風季。
繼光餅,相傳中國明朝大將戚繼光曾鎮守於馬祖清剿倭寇,為了能夠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還能填飽肚子,戚繼光將軍將圓型的麵餅中間戳一個洞,讓烤熟以後的麵餅可以穿過繩子綁在腰間或胸口,方便將士們行軍、執行任務時食用,因而得名。
麥蔥,在馬祖俗稱野蔥,這種野蔥普遍生長於北竿鄉的山坡地,每到冬、春兩季,就是野蔥生長的旺季,在懷道樓(以前的831)旁的山坡地、莒光堡旁的山坡地一帶生長的最多最易摘采。
觀光資源
馬祖地區在解除戰地政務以後,軍事重地一一解禁成為民眾觀光的景點,而馬祖列島的多山、岩礁、岩岸地形,也造就了許多值得觀光的美景,縣政府特別針對觀光這塊市場進行推動馬祖五島四鄉的觀光資源。
北竿鄉:
塘后道沙灘:北竿鄉最著名的景點,這座沙灘早年的時候是連接北竿島塘岐村、后澳村的重要聯外道路,每當漲潮的時候,海水會淹沒塘后道沙灘,使得后澳村成為海外孤島。現今的塘后道沙灘,為了兩村聯絡方便,特別鋪設了水泥道路,但這也使得原本塘后道沙灘漲潮就被淹沒的特色消失;塘后道沙灘還有一個特點,南岸屬於沙灘,北岸屬於泥灘,同一個沙灘沙質有兩種區別。
后澳村:后澳村大致仍屬軍事據點,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螺蚌山自然生態步道為主;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裡面放了很多台灣早期在使用的軍事器材,而在戰爭與和平紀念展覽館裡面,則放有台灣早期使用的輕兵器、中國大陸心戰文宣等裝備。
芹壁村:被認為是北竿最美麗的村落,保存著大量古早海盜時期的石屋,由於居民大多數搬離,導致石屋欠缺人管哩,以致損毀的損毀傾頹的傾頹,而在北竿鄉公所的努力下,除了保留一些原始的石屋外,陸續修復受損的石屋並改建為民宿。
馬祖國家風景區
坂里村:坂里村界於坂山、里山之間,屬於北竿鄉難得的平原地形,此處出產的農業曾經供給北竿鄉民大量的食物,而坂里村的特色就是擁有開闊的沙灘。
南竿鄉:
天后宮:馬祖之名,即是由媽祖而來。相傳媽祖生前入海營救父兄不幸罹難之遺體,即漂流至今南竿馬祖村澳口處,千年來香火鼎盛,並分佈於四鄉五島,為居民最主要之信仰中心。
東莒:
大浦聚落:大埔聚落保存著馬祖算是最完整的石屋聚落,不但石屋保存的完整,早期漁民使用的漁網、居民的床鋪、衣櫥、廚具、都保有著古早的味道。
馬祖國家風景區
福正聚落:也算石屋保存完整的地方,但是建造風格、規模卻是跟大埔聚落的大相廷逕,在福正聚落最重要的就是有百年歷史的燈塔:東犬燈塔,此燈塔是從前洋人為了能保障通商行船的安全所建造,除了燈塔尚能發光以外,還保存著當年洋人辦公的房舍、宿舍等等,目前正由莒光鄉公所修繕並開放給民眾參觀。
東犬燈塔:東犬燈塔創建於西元1872年,東犬燈塔為台灣第一批採用花崗石建造的洋式燈塔,樓高四層,由塔身、塔燈及塔三部分組成,長年以來保存相當完好,其空間構造甚具特色,是研究清代洋式燈塔的重要實例。東犬燈塔,塔座系由花崗石砌造,空心圓筒形平面,座身向上微收,內做螺旋石梯,盤旋直上。座頂疊澀出檐,上設工作平台,外圍鑄鐵欄桿,塔頂安圓拱形鑄鐵燈罩以及圓標。東犬燈塔由地面至風標的總高為六十四英尺,即一九點五米。其基地呈長方形,長約一八四米,寬約六一.五米,面積約一二三一六平方米。但1978年,台灣地區因戰備需要,將西南角圍牆拆除約五十米,故目前面積約一○五四九平方米。
東引鄉:
東涌(東引)燈塔:西元1904年建成,由英國人設計、監造,塔高三層,由塔身、塔燈及塔頂等三部分組成。塔身由一米厚的紅磚組成,塔燈為鑄鐵構造。燈塔面向台灣海峽,建在東引島東北世尾山的懸崖之上,其造型及附屬房舍均承襲十八世紀英式建築的簡潔、優雅風格,素有“東引別墅”之美名。
烈女義坑:傳說,清朝末年,一漁人遭海盜殺害,漁人之妻不願受辱,在此跳崖自殺,後人感念烈女殉節義舉,乃命名為烈女義坑。山崖距海高達數十丈,氣勢奇偉,是拍照留念的最佳景點之一。
一線天:位於烈女義坑不遠的軍事據點,在兩垂直相臨的山崖中,軍事坑道靠一座水泥橋相連,橋面距海面數十丈,氣勢懾人。旅客參觀一線天之前,須先前往東引遊客服務中心申請參觀證,經衛兵陪同下,前往參觀、拍照。由於一線天目前仍屬重要軍事基地,除非經由地方軍事首長允許,一般旅客不可進入坑道內參觀。
馬祖國家風景區
搭飛機單趟台北→北竿大約40~50分,台北→南竿也大約是這時間,但是票價比較貴,大概單趟要新台幣2000左右,如果在春秋兩季,搭乘飛機要特別注意,因為馬祖氣候關係,在這兩個季節常常因為能見度不佳關場,有時候很快就能起降,有時因為能見度不佳關場做成連續停航。
目前有直升機飛航南竿、東引與台灣之間,由中興航空公司飛航,但還在試辦階段。在飛航審核機制及票價上亦有相關規定:冬季一至三月、十至十二月時,(1)在海運及固定翼飛機均停航時。(2)不影響緊急醫療救護前提下。(3)實際載客人數每趟來回合計達六人以上情形時,在當日下午即予啟動飛行直升機航班,若搭載人數多達十四人以上時,啟動第二趟。票價較固定翼飛行貴上許多,南竿←→松山:設籍旅客單趟4,700元,非設籍旅客單趟12,300元;東引←→松山:設籍旅客單趟3,500元,非設籍旅客單趟9,400元。
馬祖各島之間的聯繫:馬祖各島嶼之間聯繫,距離比較近的,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早期靠的是一般的小遊艇,在面對惡劣海象的時候顯的危機重重,今年,南北竿的交通船,引進了新型的遊艇“吉順輪”,通過台灣海峽考驗的吉順輪,由於行駛速度更快、更穩、載客量更大,給了南北竿鄉民一個舒適還有保障。東西莒交通船用的都還是一般的輕型小遊艇。
各島嶼之間距離較遠的,南竿→莒光,南竿→東引,則是用較大的船舶,南竿到莒光的交通船“順風輪”是屬於載客量高達近百人的中型遊艇。東引→南竿的交通船則是台馬輪,航程大約兩小時,票價新台幣350元;另外,這兩個地方另外有直升機作為緊急運輸的交通工具。
馬祖→中國大陸(福州馬尾):馬祖應地理位置離中國大陸來的比台灣本島近,因此於2001年1月1日開始實行辦理小三通客運,由南竿福澳港與福州馬尾進行“兩馬小三通”。現階段每日兩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