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大彬
明末的紫砂制壺名家
時大彬(1573——1648)號少山,又稱大彬、時彬,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
他在徠泥料中摻入砂,開創了調砂法制壺,古人稱之為“砂粗質古肌理勻”,別具情趣。
人物關係
徠明 時大彬制 書扁壺
大彬壺藝在明代就享有盛譽,多見於文人記述。時大彬繼供春之後,創製了許多制壺專用工具,創製了許多壺式,並培養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啟下,發展了紫砂藝術。
時大彬的早期作品,堅緻朴雅。好仿供春大壺。自從他游蘇州婁東,交接陳眉公諸輩后,制壺風格為之一變。制壺由大轉小。
時大彬一生約八十餘歲,所製作品當數以千計,流傳其廣。
時大彬紫砂壺作品(南京博物院館藏)
公家藏品
國內現存於公家的,有以下幾件時大彬作品︰
紫砂胎剔紅山水人物圖執壺
時大彬款紫砂胎剔紅山水人物圖執壺
壺為紫砂胎,方體,圓口,曲流,環柄,壼門足。通體髹紅漆,雕山水人物紋樣。壺體四面開光,內刻單線回頭天錦和方格“卍”字地錦,分別雕刻松蔭品茗等山水人物圖案,開光外刻龜背錦紋。壺蓋面與肩部雕飾吉祥雜寶紋,蓋鈕雕作蓮花形。壺柄與流口雕飾飛鶴流雲紋。壺底髹黑漆,漆下隱現描紅漆“時大彬造”四字楷書款。
以紫砂作漆器胎骨者不多見,而以名匠時大彬所制紫砂器為漆器胎骨者,僅見這一件,實屬珍貴。此雕漆壺款識的發現無疑為這類風格的雕漆提供了斷代的參照依據。
清康熙。時大彬紫砂琺琅彩壺
時大彬紫砂琺琅彩壺,清康熙,通高10cm,口徑6.5cm。孔府舊藏。
清康熙. 時大彬紫砂琺琅彩壺
“宮中艷說大彬壺,海外競求鳴遠碟”。紫砂自為器始,一直為文人雅士、茗友雅客所好。紫砂藝人在為宮廷定製紫砂茗壺時,大都以宜壺為胎底,上面添加剔紅、琺琅、洋金、爐均等工藝,以增加其富貴氣息。加彩紫砂器,在不同時期的制壺工藝和繪畫風格是不一樣的。該壺為康熙時期的紫砂琺琅彩製作風格提供了參考依據。
【三足蓋壺】時大彬最早的一件作品。通高11厘米(蓋高3.47厘米)
鼎足蓋圓壺
「六方壺」,紅泥紫砂,系1965年於揚州江都明代墓葬中出土,有關專家大多認為是時壺真品。明墓系萬曆四十四年的。「六方壺」現存揚州博物館。壺形制規整,壺底陰文刻大彬兩字。
「紫砂扁壺」,刻有「源遠堂藏、大彬制」七字。該壺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仿供春龍帶壺
「僧帽壺」。僧帽造型,在唐宋以來的瓷器造型中已不少見。時大彬借鑒於紫砂造型中,所作「僧帽壺」稜角分明,線條流暢,精雅獨到。底款「生蓮居大彬」五字。該壺現存於上海友誼商店。
大彬的作品,除茶具之外,還有文房清玩。其顯著的藝術特點之一是自署款識。時大彬早先往往請人代筆署款。在交接許多文人雅士以後,時大彬便揣摩名家書體,發憤苦學。功夫不負有心人,時大彬終於寫得一手好字。他削竹為刃,以竹代筆,在壺藝作品上署名。其書法深得許多名士的讚賞。以至於後來把大彬書法作為辨別作品真偽的標準之一。
時大彬兩位高足,李仲芳與徐友泉,師出名門,但創作風格各異。時大彬對有些作品十分欣賞,因此就在待弟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號款識。這是紫砂行業的一項「特權」,這是對自己徒弟的技藝的一種認可,也是最高的獎賞。那就有人講︰「李大瓶、時大名」。即李仲芳做的壺,時大彬署的名。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在時大彬的流傳作品中,也有其徒弟之作。但確切是哪一件,俱不得而知了。即便如此,此壺的藝術價值也與時壺等同了,甚至會高出一籌。
時大彬作品見於著述及收藏有人者,有以下諸品︰
開光方壺
《前塵夢影錄》載「耕夫攜兒壺」。正面刻「負來而引道、凍餒而守仁」十字。陰面刻一耕夫攜一小兒。又稱「長白口參仙藏壺」。
潘伯英藏大彬壺四品。有「四時佳興與人同」句。四壺之泥色形制具不得而知。
馬思贊藏時壺,以方氏核桃墨向希文易得,馬有詩記其事。
「澹明壺」,款有「澹明相公清玩,萬曆庚寅大彬」等十二字。
周容《宜興瓷壺記》載︰陽羨某氏藏「提梁壺」一。藏「漢觶壺」一。
近人張虹藏豬肝色大壺。整巧敦樸,兼而有之。底鐫葉硬經霜綠,花肥映日紅,大彬制草書十三字。
「披雲樓」藏扁花盆形大壺,底刻大賓制書法古拙,於篆楷之間。文房四考曰︰時大彬以紫泥茶壺。
「菱花式」壺,有大彬兩字楷書款。
「六角壺」,底刻楷書兩行,萬曆丙申時大彬制。
「為寶儉主人制」底款壺。清張廷濟有「時少山砂壺為蔡少峰賦」。「寶儉堂」為明華亭馬氏室名。
吳槎客藏時壺三品,注云︰予藏大彬壺三,皆不刻銘,一壺底有歐公詩二句為尤勝。吳槎客名騫,乾隆時人。著有《桃溪客語》等。
「六合一家壺」。吳槎客雲︰長洲陸貫夫紹曾搏合土也,為予賞大彬壺……,底蓋為一壺者,合之注茶,滲屑無漏,名六合一家壺,離之為六。
民國“時大彬制”款紫砂提梁壺
「漢方壺」張叔未藏。張叔未「得時少山壺」詩︰「黃土誰搏作漢方,一時千載姓名香。品題不假朱王重,弓冶何漸趙董良。自富技能須絕頂,可撐文字到枯腸,重吟田把真無奈,贏得壺中日月長」。壺通高三寸余,方二寸二,楷書四引在底中。
清漁洋山人汪士禎藏「梅花壺」。汪有詩︰葦村以時大彬所制梅花沙壺見贈,漫賦茲篇,志謝雅貺。詩曰︰陽羨茶壺紫雲色,渾然製作梅花式。寒沙出治百年余,妙手時郎誰得知。感君持贈白頭客,知我平生清苦癖。清愛梅花苦愛茶,好逢花候貯靈芽。他年倘得帆便,隨我名山佐茶宴。
吳騫《陽羨名陶續錄》載︰叔未叔出示時壺命作圖並賦,張上林。詩曰︰曾閱滄桑二百年,一時千載姓名鐫。從今位置清儀閣,活火新泉活夙緣。此乃張叔未之時壺。(此壺疑與上述「漢方壺」為一壺。姑且存之。)清張燕昌《陽羨陶說》載︰王汋山藏冷金紫小壺,款有楷書時大彬制。
陳鱣《松硯齋筆記》載︰倪氏「六十四硯齋壺」。
沙上九見一壺︰題「甲辰秋八月時大彬手制」。見於《陽羨陶說》
另有兩壺︰「張瓜國」藏「僧帽壺」。近人某賜蔡寒瓊,后屬李景康之時壺。
他精選紫砂泥調配成各種泥色,用以製品,形成古樸雄渾的風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壺,后根據文人飲茶習尚改制小壺,並落款製作年月,被推崇為壺藝正宗。傳世作品不多,北京、上海、南京、台灣等博物館均有收藏。
他在泥料中摻入砂,開創了調砂法制壺,古人稱之為“砂粗質古肌理勻”,別具情趣。在成形技法方面,改進了供春“斫木為模”的製法,把打身筒成形法與鑲身筒成形法結合起來,由此確定了紫砂壺泥片鑲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壺製法的一大飛躍;又首創方形、圓形壺式,成為紫砂壺造型的典型壺式。時大彬聽從陳繼儒等文人的建議,改作大壺為小壺,使紫砂壺更適合文人的飲茶習慣,把文人情趣引入壺藝,使壺藝與茶道相結合,把壺藝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時大彬距今約300餘年,據後人簡要統計,其存世作品,包括見於著述的不過數十件而已。可見精貴之至。
時大彬所制紫砂壺,今尚存十六七器,其中五器為近些年考古發掘所獲,皆處於明人墓葬。其餘均為傳世品,壺式多樣,有園壺、六方壺、三足壺、開光方壺、提梁壺、書扁壺、僧帽壺、印包壺、菱花壺、半瓜水盂等,分藏於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地各公私機構及藏家之手。
民國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圖考正傳》:撰壺款識,時大彬初倩能書者落墨,用竹刀畫之,或以印記。后竟運刀成字,書法嫻雅,在黃庭樂毅帖間,人不能仿,賞鑒家用以為別。……大彬傳器無多,且名高價重,贗鼎充斥,鑒別匪易。……當以楷書款字,而書法在黃庭樂毅間者為可靠。大彬早年倩能書者落墨,或恐書非一體,似難考證。然其後竟能運刀成字,書法嫻雅,在黃庭樂毅帖間,則其代書者,必此兩帖書法無疑,想必大彬刀刻日久,如久臨字帖,故能得其法度也。
明許次紓《茶疏》︰往時供春茶壺,近日時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
明末四公子之一宜興陳貞慧《秋園雜佩》載︰時壺名遠甚,即遐陬絕域猶知之。其制始於供春,壺式古樸風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后則如陳壺(陳鳴遠)、徐壺、皆不能彷佛大彬萬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