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鎮

江蘇啟東市南陽鎮

在浩瀚大海與滔滔長江的交匯處,在蘆葦莽莽和紅日噴薄的交錯中,南陽,啟東城區北郊的一顆明珠,正用它最活力的姿態冉冉升騰在江海之濱。

南陽鎮,總面積126.8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與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1萬人。南陽人民辛勤耕耘於這片熱土,堅定實施“工業立鎮、創新強鎮、農業穩鎮、生態靚鎮、民生惠鎮、合力興鎮”的發展戰略,堅持走人與自然、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的道路,促進了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019年12月,南陽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陽鎮
南陽鎮
南陽位於中國東部黃金海岸線的中部,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萬里長江入海口的北岸,三面環水,形似半島,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於一身,是出江入海的重要門戶。
位於寧啟高速的東橋頭堡,區位條件優越,交通網路完備,境內有蘇336、蘇335、蘇221等省一級公路,連接南京、南通等大中城市,經長江通沙、通常、海太汽渡和江陰長江大橋可直達上海、蘇南。境內水網密布,通啟、通呂等運河通江達海,水路運輸十分便捷。距長江北支第一大港南通港70公里,距中國第一大港上海港150公里,南通興東機場1小時,市內還建有直升機場,到上海只有25分鐘。
南陽鎮
南陽鎮
交通樞紐便捷,連接上海、崇明、啟東的滬崇啟大通道在這裡接點,南陽鎮即將融入上海一小時都市經濟圈。

氣候特徵

本地屬亞熱帶過渡區域,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日照2070小時,降1041餘毫米,無霜期為222天。

人口民族


南陽,江蘇省重點中心鎮,下轄2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面積126.8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84295人(2017年)。

文化


南陽鎮作為啟東的大鎮,文化豐富多彩,人文可圈可點。
南陽地理位置獨特,它的形成史、成陸史堪稱是一部啟東變革史、創業史。
今日之南陽,系啟東這方年輕沙地的重要組成,由原合豐、聚陽、少直、永和於2008年合併而成,其形成主要由清末民初各個歷史時期的沙洲漲接發育而成。少直地域由“小安沙”“小蔭沙”形成;聚陽地域由“小塘沙”“鱸魚沙”及“饅頭沙”的部分組成;合豐地域由“鱸魚沙”“饅頭沙”及“新漲沙”的部分組成;永和地域則由“楊家沙”“惠安沙”“永昌沙”部分組成。一代代南陽先民在這裡開生墾荒、植棉種地、安生養息、繁衍後代,使這些不毛之地漸有生機,成為一方富庶之地。
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經過十八年的艱難抗爭,外沙終於擺脫崇明管轄,正式設縣,南陽成為崇海分界之地。原永和地域在德豐鄉、輔安鄉的北部,隸屬啟東管轄。原少直地域的富蔭鄉、錦城鄉、博仁鄉,原聚陽地域的新民鄉、樂耕鄉、樂和鄉、三益鄉、祝平鄉、克強鄉,原合豐地域的仲文鄉、競南鄉、昌榮鄉、尚豐鄉、日觀鄉是海門東部地區,仍隸屬海門管轄。1940年,新四軍東進,原少直、聚陽、合豐地區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隸屬海門縣六區管轄。1941年,啟東、海門合併,稱東南行署,少直、聚陽、合豐三地區屬海六區,永和地區屬啟中區。1945年日寇投降,東南行署又恢復為啟東、海門二縣,其中:少直、聚陽、合豐三地隸屬海門縣海東區管轄;永和隸屬啟東縣啟中區管轄。1946年複查土改,建立鄉政權機構,本地區共有17個小鄉。合豐地域有南陽、烈士、保衛、南勝、合豐五個鄉;少直地域有富錦、博仁2個鄉;聚陽地域有保衛、新陽、利西、聚陽、匯新5個鄉;永和地域有中慶、和靖、中秦、中平、惠安5個鄉)。1946年12月,啟海合併建東南行署,永和屬啟東區,少直、聚陽、合豐所屬海東區。1948年,本地區共轄12個鄉(少直的常勝、聯富、建設;聚陽的中心、朝陽、保衛;合豐的烈士、保衛、南陽、合豐;永和的占高、曙升)。啟東解放后,南陽地區行政區劃變化較多,鄉名村名受到時政影響,多有更迭。1996年1月,本地區4個鄉均撤鄉建鎮。2000年4月,永和鎮併入南陽鎮,聚陽鎮併入少直鎮,2008年,少直鎮併入南陽鎮,鎮政府駐地南陽鎮。至此,南陽鎮形成目前的行政區劃格局。
南陽人文內容豐富,它的草根性、本土性堪稱是沙地文化的典型代表。
考察一個地區的地域文化和歷史文化,總離不開“天”“地”“人”三個方面。這三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但以人為本。因為“人”是這片土地上的主人,是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創造者。而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就是文化。研究地域文化,就是要研究這個地區居民的來源、構成、變化,居民的生產、生活,以及與之關聯的方言、民情、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價值取向等事件和事象,並抽象出這個地域、這群居民的人文精神等等。我在拙著《沙地風情錄》中對沙地文化特質做過專門論述,這裡不加贅述。“句容搬崇明,崇明來海啟”的說法,也客觀地反映了南陽移民中的主體同樣來自句容、崇明這些屬於吳文化地域。這些移民民性勤勞、民風醇厚,語言都使用“滴滾爽圓”的沙地話,人文歷史底蘊較為深厚,湧現了不少才俊英豪。如少直的王少直、黃連奎英烈;季學范、施錦昌、楊錦明才俊;聚陽的黃元祥、黃士英、肖元慶烈士,袁俊將軍;合豐的梁靜蘭、袁礎、黃雲、陸松祥先烈,等等。尤其是南陽地區出現了啟海地區著名的民族工商業人士、啟東縣商聯會長張老三;聞名崇啟海一帶的中醫外科醫生張彤熙;國民黨啟東縣黨部元老趙寶珏、啟中老校長曹子琴;創辦瀛洲書廳的評彈藝人倪省三;盲文地圖開創人黃克明;軍事理論家季雲飛;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又湧現了三屆殘奧冠軍張海東、女排國手邱愛華、世界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化學銀牌周璐、數學銀牌蔡凱華,以及協和醫院名醫徐南圖和許多優秀黨政領導幹部。
同時,南陽地區也曾出現過不少精彩往事;留下許多歷史地名。如合豐的匯成角、慶豐倉、三分社;永和的武陵村、安平村、朝陽鎮、刺毛鎮、長安鎮、惠福鎮等;聚陽的八卦宅、草棚鎮、掛刀鎮;少直的日新河、撈貨尾巴、螃蜞行;陸王相爭打盪仗,開挖崇海界河;反“清鄉”激烈鬥爭故事;王德祥發動六日三捷戰鬥;楊允楑建造南陽村的四十年代一度還成為啟東縣政府駐地;20世紀50年代初期出現了啟東第一個農業合社——五一初級社,等等。
南陽工商經濟發達,它的發展史、興衰史折射了一個地方經濟的縮影。
滄海桑田的變遷,是大自然的造化。同時,自然力又賦予這片土地的先天優勢:它具有海鹽生產的條件,還有肥沃的土壤資源,有利於產鹽和植棉。加上這裡偏安一隅,受戰亂影響相對較少,又緊靠上海。清末以降,江南和浙江、安徽、福建、廣東一些地方的移民先後前來定居,從事勞作和經商,在南陽地區出現了許多興旺的農村集鎮,如悅興鎮、東昌鎮、蟛蜞行、刺毛鎮、篦箕鎮、永興鎮、武陵村等等草根小鎮,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其中始建於民國初年的南陽集鎮,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地方工商業較為繁榮發達,堪稱南陽經濟發展的代表。
1918年,廟橋人陳達昌來到南陽村,開設酒店兼營雜貨,成為南陽村的第一家商戶。自此之後,不斷有人到這裡開設店鋪,如陳井明、張林亮的小南貨店,龔鳳錦、張賢明的小酒店,魯志峰的小茶食店及鈕士林的“寶元銀樓”等,一時南陽村店家林立、商家雲集、人丁興旺。河南繼大成祥油米花糧行開設后,陸續有小商戶開設油坊和店面。如張效才的源大糧行,茅國豐、沈希士的同義公油坊,施瑞新的豆腐坊,陳惠池的陳豐泰灰竹行等。河南也逐漸形成了街面。特別是匯龍鎮遭受日軍焚燒之後,匯龍鎮市面蕭條,南陽村工商業漸入旺盛時期,大、中、小商戶達160多家,工商業者350多人,其中恆源泰、協和泰、大成祥、萬源祥、順源祥、介豐、裕泰祥、大昇祥被稱為南陽八大商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啟東縣治鎮的經濟地位。據“萬源祥”後人回憶,該店鋪由海門人黃香齋創辦,店堂正中懸掛著張謇題寫的對聯:“來分一滴漕溪水,坐閱千帆楚客舟”,吸引顧客駐足欣賞。“萬源祥”主要經營綢緞、布匹、百貨、副食,其中還銷售頤生美酒,並將收購的當地棉花運往上海,再從上海購進搪瓷臉盆、香皂、美孚燈、花露水等時新日用品,深受人們喜愛,生意十分興隆。1938年後,由於兵荒馬亂,南陽村許多商戶逐漸陷於崩潰、破產的境地。協和泰兩次遭強盜搶劫,“同義公”油坊遭搶劫后倒閉,張老三的店鋪遭到湯同書沒收。許多商戶到上海、崇明等地做生意,南陽村日趨冷落。1945年日寇投降后,一批商戶才陸續回來,重操舊業,鎮上又興旺起來。解放后,南陽社隊企業不斷發展,尤其以五金、油坊、中醫、牙科等聞名沿海地區,其中南陽油廠、棉紡廠、閥門廠、白鐵加工業以及少直繅絲、合豐工縫二廠等為今日南陽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歷史基礎。

經濟


得益於中國沿海的率先改革開放,憑藉長江三角洲的區位優勢,依託十分便捷的交通條件,南陽經濟發展迅猛。近三年全鎮技改投入一億多元,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漆包線、閥門、棉機、紡織、服裝、紙箱等工業體系。佔地100公頃的南陽工業園區第一期工程,業已完成了“四通一平”,已有數十個項目進區建設。
南陽農業資源豐富。全鎮擁有3000公頃無公害蔬菜基地。以“南陽綠”為註冊商標推向市場的有雙季番茄、秋季豌豆、毛豆、刀豆、白花菜及油桃等蔬果產品,每年達4萬餘噸,備受消費者青睞。
農業富有特色。佔地500畝的江蘇藏緣農業已發展成為南陽鎮特色觀光農業,以種植基地為龍頭帶動藏緣葡萄規模化發展,實現了地方、企業和農戶的三豐收;截至2010年,南陽鎮特色農業種植面積達7萬畝,其中無公害蔬菜基地佔9000畝;以南陽鎮蔬菜協會為基礎成立的啟東市南陽金土地蔬菜專業合作社,入圍全省100家示範合作社;擁有光明、合豐、北清河等7個市特種經濟作物專業村,高效農業處於全市領先位置。
工業基礎雄厚。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40多億元,規模企業40多家,完成工商稅收9383萬元;招商引資後勁充足,利用以商引商、在外成功人士招商等辦法,先後接待了美國、歐盟、新加坡、上海、廣東、浙江、福建等地客商50多批次來啟考察,實際到帳外資274萬美元;民營經濟悄然活躍,江蘇神通閥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為我市第一家在國內上市的企業,其高端化的閥門產品聞名國內外;飛虎針業高薪聘請國外專家擔任企業技術總監,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確保了在全國制針行業的龍頭位置;民營經濟、科技創新、小城鎮建設等在在市考核中多次爭金奪銀。
南陽鎮[江蘇啟東市南陽鎮]
南陽鎮[江蘇啟東市南陽鎮]
2014年,南陽鎮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按照市委、市政府“打好八大攻堅戰、實現八大新突破”的工作部署,緊緊圍繞建設“都市農業型、物流樞紐型”特色中心鎮的目標,積極打造中國最大的核電閥門生產基地、江蘇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和啟東重要的商貿物流集聚區,加快培育發展“機械閥門、物流商貿、都市農業”三大支柱產業,著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綠色發展,經濟社會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81億元,同比增長19.5%;實現財政總收入1.62億元,同比增長16.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000元,同比增長10.34%。2014年,南陽鎮順利通過了南通市級中心鎮建設年底考核。一年以來,在全市季度綜合考核中奪得金杯7個、銀杯4個、銅杯1個,名列競賽二組獎盃數最多,金杯數最多;在全市2014年度綜合考核中獲得金杯4個、銀杯1個、銅杯1個,名列競賽二組第一名。在新的一年裡,南陽鎮幹部群眾將以更加高昂的鬥志、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搶抓新機遇,謀求新發展,順應新常態,實現新跨越,為譜寫南陽中心鎮建設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南陽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2020年8月,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