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斷面研究

描述疾病或健康狀況分佈的方法

橫斷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是專業術語,拼音為héng duàn miàn yán jiū,是通過對特定時點和特定範圍內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狀況和有關因素的分佈狀況的資料收集、描述,從而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病因線索。它是描述流行病學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

概念


橫斷研究稱橫斷調查,獲描述資料某較短區收集,客觀反映疾病布及某征疾病聯。收集資料調查況資料,故稱況研究況調查( );橫斷研究指標患病率,稱患病率調查。

目的


.描述疾病健康狀況布況 某區群調查,獲某疾病、區群布,危群病線索,疾病防治提供依據。
.描述某素征疾病聯,確危險素 冠心病及其危險因素的調查,發現高血壓、高血脂、超重、吸煙及有關職業與冠心病的關係,從而為降低危險因素、減少冠心病發生提供依據。
3.為評價防治措施及效果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如在採取措施若干時期后,重複進行橫斷面研究,根據患病率差別的比較,可以考核前段時期所施行措施的效果。
4.為疾病監測或其他類型流行病學研究提供基礎資料。

用途


1.描述疾病或健康狀況的分佈。
2.評價一個國家或地方的健康水平。
3.研究影響人群健康和與疾病有關的因素。
4.用於衛生服務需求的研究。
5.用於醫療或預防措施及其效果的評價。
6.用於有關衛生標準的制定和檢驗。
7.用於檢查和衡量既往資料的質量。
8.用於社區衛生規劃的制定與評估。

分類


普查

普查是指為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人群的健康狀況,在一定時間內對一定範圍內的人群中的每一成員作調查或檢查。這裡強調的是"一定範圍內的人群中的每一個成員"。例如某居民點的全體居民。一定時間可以是1-2天或1-2周,大規模的普查也可在2-3個月內完成。普查的時間不能拖的太長,以免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狀況發生變動,而影響普查的質量。
我國開展普查工作有較豐富的經驗。對腫瘤、心血管疾病、甲狀腺腫、乙型肝炎、結核病等都進行過大規模的普查工作。其中有些疾病通過早期治療與反覆防治已得到控制或基本控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普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早期發現病例並給予及時治療。普查的疾病最好是患病率比較高的,以便短時間內調查能得到足夠的病例。
普查由於是調查某一人群的所有成員,所以在確定調查對象上比較簡單;而且所獲得的數據可以了解疾病的三間分佈特徵,因此對疾病的流行因素能有一定的啟示。
但普查不適用於病程短、患病率低或檢查方法複雜的疾病調查。由於普查對象多,難免漏診、誤診;因參加普查的工作人員多,掌握調查技術和檢驗方法的熟練程度不等,調查員質量不易控制;同時由於工作量大,很難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

抽樣調查

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是從總體中隨機抽取部分觀察單位(統計學上稱為樣本)進行調查稱為抽樣調查。抽樣調查是根據抽取樣本所調查的結果來估計出樣本所代表總體的某些特徵,因此抽樣調查必須遵循隨機化原則,才能獲得較好代表性樣本。抽樣調查可以節省人力、物力、時間。因其調查範圍小,故調查工作易做得細緻。但抽樣調查的設計、實施與資料分析較複雜,重複和遺漏不易發現,不適用於變異過大的研究對象。
常用的隨機抽樣方法如下:
1.單純隨機抽樣(simple random sampling) 即先將調查總體的全部觀察單位編號,再用隨機數字錶或抽籤等方法隨機抽取部分觀察單位組成樣本。
目前,在橫斷面研究中,因調查的觀察單位太多時,很難將全部觀察單位編號,故使用單純隨機抽樣的機會不多,但它是實施其他抽樣方法的基礎。
2.系統抽樣(systematic sampling) 又稱等距抽樣或機械抽樣。即先將總體的觀察單位按某一順序號分成n個部分,再從第一部分隨機抽取第K號觀察單位,依次用相等間隔,機械地從每一部分各抽一個觀察單位組成樣本。
例1 欲了解某單位職工HBSAg陽性率,該單位有職工1000人,試按系統抽樣法,抽取一例數為100的樣本。
今總體例數N=1000,樣本例數=100,抽樣間隔=1000/100=10,先在1-10之間隨機確定一個數字,比如為4,於是以職工工作證號4,14,24,34,…,994者組成樣本。
3.分層抽樣(stratified sampling) 又稱分類抽樣。即先按影響觀察值變異較大的某種特徵,將總體分為若干類型或組別(統計學上叫“層”,Strata),再從每一層內隨機抽取一定數量(可按比例或最優分配確定)的觀察單位,合起來組成樣本。
例如,先將欲調查的總體按年齡、性別或疾病嚴重性等特徵分成不同層次,在各層再作隨機抽樣。分層抽樣可以減少由各層特徵不同而引起的抽樣誤差。
4.整群抽樣(cluster sampling) 在整群抽樣中,被抽樣的不是一個一個的個體,而是由一個一個的個體組成的若干個集團(群)。整群抽樣是先將總體劃分為K個"群"組(如K個地區等),每個群包括若干觀察單位。再從K個群中隨機抽取若干個群,並將被抽取的各個群的全部觀察單位組成樣本。
例如,作鉤蟲病調查時,抽查某縣的幾個鄉的全體鄉民。作計劃生育調查時,抽查城市裡幾個居委會的全部居民。
因抽樣調查是從總體中隨機抽取部分觀察單位作為調查對象,所以抽樣調查不可避免產生抽樣誤差,抽樣誤差的大小因抽樣方法不同而異,一般情況下,抽樣誤差從小到大的順序為分層抽樣、系統抽樣、單純隨機抽樣、整群抽樣。

樣本設計


求估計總體均數(或率)所需樣本例數n的方法如下(作假設檢驗時,n的估計方法詳見實驗設計)。
1.均數的抽樣 對於計量資料,欲估計總體均數時,可用公式估計樣本例數
n=[(tαs)/d]2 (15-1)
式中n為樣本例數,d為允許誤差,即樣本均數與總體均數相差所允許的限度(事先指定的),s為估計的標準差,可通過前人資料或小規模的調查得到。當α確定后,式中tα可查t界值表(取雙側)。通常,若樣本較大,α取0.05,tα=1.96,近似為2,則
n=(4s2)/d2 (15-2)
例2 現擬調查小學生血紅蛋白含量,估計標準差為3g/dl,希望d不超過0.5g/dl,α=0.05,問需調查多少人?
本例s=3,d=0.5, α=0.05,按公式15-2計算:
n=(4×32)/0.52=144(人)
即需要調查144人。
2.率的抽樣 對於計數資料,欲估計總體率時,可用公式估計樣本例數。
n=[tα2P(1-P)]/d2 (15-3)
式中P為估計率,其餘符號的意義同前。
設d=rP(r為P的允許誤差係數),則公式成為:
n= (tα2/r2)[(1-P)/P] (15-4)
通常設: α=0.05,r=0.1,用公式16-4變換為:
n=(4/0.12)[(1-P)/P]=400×[(1-P)/P] (15-5)
例3 現擬調查血吸蟲感染率,據過去資料估計流行率P=30%,設α=0.05,d=0.1P,問需調查多少人?
本例,P=0.30,α=0.05,r=0.1,按公式15-5計算:
n=400×[(1-0.3)/0.3]=933(人)
即需要調查933人。

資料分析


橫斷面研究所得資料,可按下列步驟進行整理分析。
1.檢查與核對原始資料,檢查原始資料的準確性與完整性,填補缺漏,刪去重複,糾正錯誤。
2.對疾病或某種健康狀態按已明確規定好的標準,將全部調查對象分組歸類。
3.將原始資料分組進行比較,了解疾病或某健康狀態在不同地區、不同時間以及不同人群組中的分佈。

常見偏倚


當某一研究(觀察)結果,與它的真值之間,出現了某種差值,這種差異的現象或結果,即稱為偏倚(bias)。
1.無應答偏倚(nonresponse bias) 對訪問調查或通信調查獲得應答的比例稱應答率。影響應答率的因素有:1)群眾對調查了解的程度;2)調查方式或調查內容是否適當;3)調查對象身體健康,故不關心疾病調查;4)調查對象身體不好,或高齡拒絕調查;5)調查對象外出未遇等。如果無應答者比例較高,例如在抽樣調查中達30%,即可造成偏倚。
2.回憶偏倚或報告偏倚這是由調查對象所引起的偏倚。例如某病患者常能較好地回憶既往的暴露史,而健康人則常遺忘以往的暴露。當調查某些敏感性問題時,調查對象可能不願做正確答覆而造成報告偏倚。
3.調查人員偏倚例如調查員有意識地對具有某些特徵的對象深入調查,對另一些則否。有時為了獲得自已所需要的內容或答案,進行誘導性詢問等。
4.測量偏倚由於儀器不準、試劑不統一、實驗條件不同等造成測量結果不正確,可使調查結果偏離真值。

質量控制


質量控制即偏倚的控制,這是現況調查成敗的關鍵。上述偏倚應在設計階段預先考慮防止發生。主要的控制方法如下。
1.堅持隨機化原則,嚴格按照抽樣設計方案進行研究對象的選取。及時分析無應答的原因,補漏調查,提高受檢率。
2.選用精良的儀器設備並事先做好校準,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與可靠。
3.嚴格培訓調查員,並對其進行監督和質量控制,統一調查程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