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交口鎮的結果 展開

交口鎮

陝西省延安市延長縣轄鎮

交口鎮,隸屬於陝西省延安市延長縣。地處延長縣東北部,東與羅子山鎮、延川縣土崗鄉相連,南與張家灘鎮接壤,西與七里村鎮相鄰,北與延川縣拓家川鄉、文安驛鎮徠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8.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6.2千米,總面積302.6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交口鎮下轄1個社區、22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交口鎮戶籍人口19417人。2011年,交口鎮農業總產值達到5678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500萬元。

歷史沿革


因地處山溝交會口得名交口村,清雍正《陝西通志》已記為鎮。
清代屬延長縣恭順里、忠義里、人和里、安平里。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北區和中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月,屬交樂區和紅源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2月,屬三區和四區。
1949年2月,屬二區和四區。
1956年4月,屬交口鎮。
1958年9月,成立交口公社。
1984年,改設鎮。
2011年,交口鎮撤銷劉家河鄉併入交口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交口鎮地處延長縣東北部。
徠交口鎮
徠交口鎮

地形地貌

交口鎮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北斜。地貌分為黃土寬梁殘塬、黃土梁峁丘陵兩大類型。境內主要山脈橫山山脈延支,最高點位於神頭村疙瘩帽,海拔1200米;最低點位於交口村,海拔570米。

氣候特徵

交口鎮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9.9℃,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5℃,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3.1℃。無霜期年平均184天。年平均降水量507.7毫米,月最大降水114.1毫米(7月),月最少降水為8.2毫米(12月)。
交口鎮
交口鎮

水系水文

交口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流域面積302.5平方千米。境內最大河流為延河一級支流煙霧溝河,發源於交口鎮孫家塌村,於七里村鎮呼家川村匯入延河,全長22.4千米,年均徑流總量256.9萬立方米。交口河發源於交口鎮寺河溝掌,流經交口鎮7個村莊,於交口注入拓家川河,境內流長13.5千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14.23萬立方米。

行政區劃


1996年,交口鎮轄交口、白家山、白家窯科、譚石塬、劉管村塬、房家塬、洋仙坪、馬家河、南河、普河、嶺上、普兒村、東村、馬家村、發旗、馱甫、堡子、乃木河、張家溝、賈家塬、碾義溝、賀家川、郝家溝、北董家河、棗坪、李家坪26個行政村;劉家河鄉轄劉家河、下呂家原、高家河、西蘇家河、封家河、滑里河、郭家原、高萬家河、林合山、前段家河、後段家河、劉黨家河、高掌坪、上呂家塬14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劉家河鄉併入交口鎮。
截至2011年末,交口鎮轄交口、白家山、白家窯科、譚石塬、劉管村塬、房家塬、洋仙坪、馬家河、南河、普河、嶺上、普兒村、東村、馬家村、發旗、馱甫、堡子、乃木河、張家溝、賈家塬、碾義溝、賀家川、郝家溝、董家河、棗坪、李家坪、劉家河、下呂家塬、高家河、西蘇家河、封家河、滑里河、郭家塬、高萬家河、林合山、前段家河、後段家河、董家角、劉黨家溝、高掌坪、上呂家塬41個行政村;下設12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交口鎮下轄1個社區、22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地交口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621104001121交口社區
610621104200122交口村
610621104202220南河村
610621104204220馱甫村
610621104205220堡子村
610621104207220發其村
610621104209220普兒村
610621104210220嶺上村
610621104213220劉管村塬村
610621104214220洋仙坪村
610621104215220房家塬村
610621104216220白家窯科村
610621104217220白家山村
610621104219220碾義溝村
610621104220220賀家川村
610621104224220棗坪村
610621104226121劉家河村
610621104227220西蘇家河村
610621104230220封家河村
610621104239220高萬家河村
610621104240220郭家塬村
610621104241220段家河村
610621104242220呂家塬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交口鎮轄區總人口1137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43人,城鎮化率25%。另有流動人口5903人。總入口中,男性5978人,佔52.6%;女性5394人,佔47.4%;14歲以下1762人,佔15.5%;15—64歲7790人,佔68.5%;65歲以上1820人,佔16%。2011年,交口鎮人口出生率6.1‰,人口死亡率2.5‰,人口自然增長率3.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7人。
截至2018年,交口鎮戶籍人口1941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交口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141元。

第一產業

交口鎮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93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301萬元,2011年達到5678萬元,比上年增長10.1%,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2%。農業耕地面積11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2.6萬畝;蘋果種植面積4.3萬畝,酥梨種植面積0.3萬畝。名優特農產品有大田及棚栽西瓜、小瓜、蘋果、核桃、酥梨等。
交口鎮糧食作物以玉米、穀類為主。主要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2011年,交口鎮蔬菜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2500噸,主要品種有黃瓜、西紅柿、茄子、白菜、蘿蔔、芹菜、菠菜、生菜、辣椒、蓮花白、芡蓮等,其中黃瓜150噸。
交口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驢、家禽為主。2011年,交口鎮生豬飼養量5300頭,年末存欄2600頭;羊飼養量12800隻,年末存欄8000隻;牛飼養量2500頭,年末存欄2000頭;驢飼養量1750頭,年末存欄1600頭;家禽飼養量5萬羽,上市家禽2萬羽。2011年,交口鎮生產肉類409噸,其中豬肉206噸,牛肉71噸,羊肉70噸,驢肉15噸;禽蛋170噸。
截至2011年末,交口鎮累計造林6.1萬畝,其中防護林3.6萬畝,經濟林2.5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6萬株,林木覆蓋率51%。2011年,交口鎮水果種植面積3060畝,產量1.32萬噸,主要品種有蘋果、酥梨、桃、杏、西瓜、小瓜。

第二產業

2018年,交口鎮有工業企業2個。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交口鎮有商業網點46個,商業從業人員46人。2011年,交口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
截至2011年末,交口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300萬元,比上年增長17%。各項貸款餘額970萬元,比上年增長20%。
2018年,交口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3個。

交通


交口鎮已形成公路交通運輸網路。渭清線過境,境內總長22千米。通村柏油路7條,總長145千米,砂石路3條,總長10千米。截至2011年末,交口鎮鎮區道路總長度2.5千米;鎮區橋樑4座,總長度92米。
2011年,交口鎮客運總量1.5萬人次,貨運總量14萬噸。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交口鎮有文化站2個,農家書屋32個,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藏書1.9萬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2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4人。
1976年,交口鎮開通交口放大站,41個村設有村廣播室,1983年建成交口閉路電視網。截至2011年末,交口鎮有線電視用戶328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交口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248人,專任教師19人;小學1所,在校生32人,專任教師1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5%;初中1所,在校生260人,專任教師3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小升初升學率9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交口鎮
交口鎮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交口鎮有各類科技人才59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46人,技能人才52人,農村實用人才500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交口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1個,其中衛生院2個,農村衛生室9個;病床19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9張,固定資產總值118.7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交口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650人次,出院病人653人次。2011年,交口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0576人,參合率93%。
交口鎮
交口鎮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交口鎮有體育場地1個,19%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

旅遊


南禪寺
南禪寺建於金宣宗興定元年(1217年)至明英宗天順四年(1460年)之間,位於交口鎮董家河村西北2.5千米的歷明溝半山墚,距延長縣城25千米。寺院南北長58.9米,東西寬30.4米,面積1790.56平方米。分前後兩院,前院為殿宇,後院為僧房。殿宇為瘠窯式(外形像房,裡面是窯),磚石結構。正殿長10米,寬7米,高5米。前後房檐有穿廊。兩側有鐘樓,自南向北,東側有鬼王廟、十八羅漢廟、關公廟,西側有馬王廟、十帝閻君廟、土地廟。殿內釋迦牟尼佛、彌勒佛、燃燈佛和數百尊小佛像全部損壞。
朝代碑名數量立碑時間備註
南禪寺碑1永樂七年(1409)尚存
重修廣濟寺碑1嘉靖三年(1524)尚存
題名碑3萬曆二十八年(1600)尚存
南禪寺碑1萬曆三十七年(1609)尚存
玉峰、大德和尚碑1天啟五年(1625)尚存
重修南禪寺正殿碑1天順年間尚存
重修南禪寺碑1乾隆三十八年(1773)尚存
重修南禪寺正殿碑1乾隆四十二年(1777)尚存
重修倒墩寨碑1嘉慶六年(1801)尚存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26日,交口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