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稻作研究所
遼寧省稻作研究所
遼寧省稻作研究所是專門從事北方粳稻研究和產業開發的省級專業所,是北方雜交粳稻工程技術中心、國家水稻改良中心瀋陽分中心、國家水稻加工技術研發中心遼寧分中心、國家水稻原原種繁育基地、遼寧省農業科研重點研究所。稻作所下設雜交稻育種、常規稻育種、旱稻育種、生物技術和栽培技術等五個專業研究室,全所有在職職工85人,其中研究員10人,副研17人,有博士13人,碩士17人,是一支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比較合理、具有較強科技創新和產業開發能力的隊伍,2006年在“十五”全國農業科研單位綜合實力評估中進入全國百強所行列。
1949年建國后,水稻科學研究工作,是由各地區農業試驗站分散進行。為了加強領導,統籌兼顧,省農業廳1956年決定,把熊岳農業試驗站盤山水稻試驗區併入正在瀋陽東陵籌建的遼寧省農業綜合試驗站。1957年1月,盤山水稻試驗區負責人周毓珩率領員工20人到瀋陽報到,在省綜合試驗站作物系成立了稻作組,這就是我省稻作研究的源頭。1958年3月,在省農業綜合試驗站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遼寧省農業科學研究所,稻作仍是作物系內的專業組。業務工作主要開展了搜集整理品種資源;新品種系統選育;並對群眾豐產經驗,特別是對育苗、直播技術等進行調查研究。
1959年6月,省人委決定遼寧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改建為中國農業科學院遼寧分院,成立稻麥研究所隸屬遼寧分院。當年8月,在中國農科院遼寧分院成立大會上宣布,遼寧分院直屬八個專業研究所,三個系、十個研究室和一個研究組,稻作是十個研究室之一。
1960年2月,稻作研究室正式改名為中國農科院遼寧分院稻作研究所。為了加快育種進程,當年冬天派吳桂連去海南,開始了延續四十多年的南繁工作。
1961年2月,中國農科院遼寧分院與瀋陽農學院合併,稻作研究所又改名為稻作研究室。
1965年4月中國農科院遼寧分院與瀋陽農學院分開,稻作研究室又恢復為稻作研究所,設育種和栽培兩個研究室。
1970年1月,科技人員去農村插隊落戶辦科研,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結合專業發揮一技之長,如配合當地農科站進行一些水稻科學試驗和參加“八字憲法”總結等,頗受當地領導重視和群眾歡迎。
1972年,省革命委員會決定恢復中國農科院遼寧分院建制,由熊岳搬回瀋陽東陵原址,改名為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由於稻作所原址孤家子系井灌稻區,對全省稻區代表性差,科研成果難以推廣應用,在省農業局領導支持下,決定到蘇家屯八一灌區選擇適當地址重新建所。經協商從瀋陽市渾河農場三分場劃撥324畝水田,除部分修建道路水渠以及倉庫、畜舍外,其餘230畝規劃為試驗地和繁種田,並從渾河農場調撥25名。
1973年冬,蓋成了種子庫、農機庫等簡易平房。1974年冬,800平方米宿舍在蘇家屯振興里建成,租房分散住在鄰近老鄉家的23戶職工,搬進了新居。
1976年,著1500平方米試驗樓的建成,幹部人數由“文革”前的27人增加到39人。同時,調整了所內機構,科技方面設科技科、常規育種、雜優利用、栽培技術三個研究室及化驗室、試驗隊。行政方面設辦公室、人保、計財、總務科。
1992年底,由國家計委、國家農業部和省計委共同撥款建設的2163平方米試驗大樓完工,管理機構基本保持原有的規模,雜優利用研究三系研究室和兩系研究室,栽培分為栽培生理和栽培技術研究室,並增加了生物技術研究室。職工人數增加到101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10人
1996年2月,為了加強北方地區雜交粳稻的研製、開發和推廣一體化,省機構編製委員會同意設立遼寧省北方雜交粳稻工程技術中心,中心與所一套機構兩塊牌子,提出其主要任務是“結合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及生態條件,組織有關省份的相關單位開展水稻新品種區域試驗與生產試驗,建立北方地區繁制種基地,從事稻作育種基礎理論、生物技術、植物保護、新藥劑的研究;協同北方各省農業科研單位開展人才培養、技術諮詢與推廣、成果轉讓與開發等工作;與國內外相關機構進行學術交流;開發推廣新品種新組合的繁種及銷售,肥料、農藥等配套產品的研製、開發、生產及銷售”。
1997年被省政府評為遼寧省農業科研重點研究所,三系育種和常規育種為重點研究室。
2001年國家農業部批准,我所為國家水稻改良中心瀋陽分中心。
2006年由於水稻生產發展需要,科研任務日益增加,同時,根據遼寧省人事聘用制改革精神,機構進行了相應調整,全所設有常規育種、雜優育種、旱稻育種、栽培技術、生物技術等5個研究室和一個高新技術產品開發中心。行政管理機構精簡為科技科、計財科和綜合辦公室。
建所以來,全所共承擔總理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跨越計劃和省科技攻關等各級各類科研課題280餘項,獲得科技獎勵成果92項,其中育成的雜交稻黎優57獲國家發明三等獎,水稻群體數學調優栽培技術研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育成的優質高產水稻品種遼粳326、遼粳454、遼粳294、遼粳9號分別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水稻節水增效技術開發與應用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遼寧省稻作研究所是我國雜交粳稻的發祥地,在北方雜交粳稻育種研究居國際領先水平,在理想株型粳型常規稻育種方面居國內領先地位。育成的遼粳系列、遼星系列常規水稻新品種和遼優系列雜交水稻新組合的種植面積占遼寧水稻種植面積的60-70%,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了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自身的發展,遼寧省稻作研究所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和成果優勢,創辦了自己的科技企業——遼寧稻作高新技術產品開發中心,開發中心是一個集水稻種子、優質大米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專業化開發公司。遼寧稻作高新技術產品開發中心不僅具有一流的開發和管理人才,而且還配備了先進的水稻種子和優質大米等生產、加工、檢測、包裝和倉儲等設備。開發中心註冊資金500萬元,固定資產已達到2000多萬元,是遼寧省種子管理局指定的種子生產和經營單位。多年來,中心生產經營的“遼星”牌遼粳、遼星系列水稻常規品種和遼優系列雜交水稻種遍布遼寧、河北、寧夏、新疆、山西和陝西等地,並以其高質量的種子而享譽省內外,從而在激烈的市場上競爭中佔據了有利的位置。中心還採用自己育成的優質水稻品種和綠色稻米生產技術生產加工了“遼星牌”東北珍珠米,並以其先進的加工工藝和良好的商品價值而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賴。
“遼星”牌稻種、優質大米被評為遼寧省名牌戰略推廣品牌;“遼星”牌東北珍珠米1999年被國家科技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並在瀋陽市實施的主副食放心工程中被評為放心食品。遼寧稻作高新技術產品開發中心2002年成為反假維權聯合會會員,是遼寧省工商局認定的免檢企業;2002年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遼寧省稻作研究所2003年被中國商業聯合會科技質量部、商業科技質量中心評為全國十佳供貨合格誠信單位。2004年被中國社會調查所經濟調查部評為中國社會信譽單位,2006年被遼寧省信譽等級評價組委會評為遼寧省最佳誠信單位,2007年“遼星”牌稻種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成為遼寧省首家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的水稻品牌。
遼寧省稻作研究所所長、遼寧稻作高新技術產品開發中心總經理隋國民研究員及全體員工願竭誠與國內外的同行和朋友們開展廣泛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共同為我國水稻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組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