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建立於1990年底,簡稱“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是潮汕本土首個專門以潮汕歷史文化為研究對象的高校學術機構。
1990年11月15日至11月19日,由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汕頭市政府汕頭大學和韓山師範專科學校(“韓山師範學院”前身)聯合主辦的中國歷史文獻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汕頭大學舉行,出席會議的海內外專家、學著118名,提交論文118篇,像這樣集全國各地及海外研究成果於一堂,以潮汕歷史文獻和文化作為專題進行學術討論,前所未有。亦將潮汕的歷史文化學術活動提升至全國性的研究層次。(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紀事》第五章冬。把根留住)此舉為之後亮起旗幟的“潮學”奠定基礎。
在該次會議上,時汕頭大學校長戴景寰宣布成立“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由廣東省政協原主席吳南生擔任名譽主席,饒宗頤任名譽顧問,陳厚實、黃贊發、劉峰、吳勤生等擔任顧問,汕頭大學杜經國教授任首任研究中心主任。
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中心以開展潮汕區域文化研究、服務潮汕社會、聯絡海內外有關學者為宗旨。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是在日益擴大的區域社會研究的潮流影響下開展的。這種研究強調地理環境是人類活動框架的重要部分,把空間作為觀察歷史的重要手段,注意基層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狀況,注意制度和政策在特定的地域里如何變異,並對區域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產生作用。
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把自己的工作定位於下列兩個方面:
一、它的研究空間,可以隨著研究視覺的不同而伸縮。如果從歷史文化的角度進行研究,潮汕地域的空間範圍,可以擴展到包括梅州、汕尾在內的整個粵東地區,甚至閩南的漳州也在研究視野之內。如果從社會經濟的角度進行研究,我們不妨將視野擴大到整個韓江流域。歷史上,以韓江為運輸通道,閩粵贛三省邊區的經濟曾經有過密切交流,融合一體;而今,加強協作,通過沿海城市來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又成為這一區域三省十市(地)共同關注的問題。潮汕正是韓江流域經濟帶的核心區域。如果將視覺專註於海外移民和貿易活動,我們的潮汕地方史,也許不限於中國大陸,而應該包括港澳台和東南亞潮人聚居地。數百年的海外移民和貿易活動,使潮汕和上述地區聯結成一個潮人活動圈,潮汕地域歷史文化的發展,幾乎不可能與這一活動圈的形成和發展分離。
二、任何社會科學研究,都離不開資料的搜集、收藏和整理利用。因此,在潮汕地域研究工作中,"潮學研究資料中心"的建立是理所當然、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將努力建設"潮學研究資料中心",搜集海內外潮人研究的文獻、檔案、口述史料、調查報告、照片和錄音錄像數據,使這些數據可以自由地進入、收藏與輸出,吸引國內外學者和學術團體前來閱讀、利用,研究潮汕地方史的各種學術問題。
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來,研究人員共完成研究項目8項,其中廣東省85社科重點項目2項:"潮汕文化研究"(1993-1995),廣東省95社科重點項目1項: "16世紀的潮汕"(1997-1998),廣東省高教社科專案1項:"簡明潮汕史" (1994-1996)。完成國家社科項目1項:"潮汕史"(1999-2001)。其中,由黃挺、陳佔山合作撰寫《潮汕史》(上冊,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獲廣東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與本地民間學術團體"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密切合作,編輯出版《潮汕文庫》,已出版地方文獻和研究著作30多部。中心還創辦學術刊物《潮學研究》,1994年創刊,出版至10期,因學術品位較高,甚得學術界的好評。2002年獲潮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將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力爭在潮汕區域歷史文化研究上,確立自己的學科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