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亞

開國少將

何振亞[開國少將]是陝西省漢陰縣人,原名何繼周,1913年出生於農民家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78年去世。

人物簡介


何振亞於1931年參加西北軍,曾任副連長。1936年任陝南抗日第一軍軍長,同年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任軍團警衛團團長。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七團參謀長,晉南遊擊支隊司令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隊長兼軍事教員,第三分校大隊長,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部副官處處長,河南軍區豫中軍分區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整軍處科長,遼東軍區第三縱隊副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四十軍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十二兵團兼湖南軍區副參謀長。
1952年4月,任空軍聯合司令部參謀長。同年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志願軍空軍參謀長。
朝鮮停戰後回國,任東北軍區空軍參謀長,瀋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空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建設、發展嘔心瀝血,盡職盡責。
1978年10月24日,何振亞將軍病逝於北京。

所獲榮譽


1955年11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榮獲三級八一勳章、抗日戰爭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並獲朝鮮二級國旗勳章。
何振亞將軍
何振亞將軍
1969年,當選為中共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抗日戰爭之前


何振亞八歲起在本村讀私塾。1930年讀完漢陰高等小學,背井離鄉,到西安考入楊虎城的十七路軍軍官訓練班。畢業分配到西北警備第二旅沈璽亭的四團九連任司務長
1932年沈團調平利駐防,何振亞調訓練班任七班長。經沈啟賢聯絡,何繼周與孫善堂、徐海山等人秘密組織“陝南抗日救國赤衛團”,從訓練班畢業后,何被調派到手槍連當排長。1935年1月警二旅到城固洋縣一帶駐防,部隊在華陽鎮被紅二十五軍伏擊,堅定了何繼周投奔紅軍的決心。
1935年冬,警二旅四團開赴長安縣南。在引駕回途中,七連排長苟樹林聯絡起義事泄被捕。時任九連二排長的何繼周,頓感形勢緊迫,急約沈啟賢、洪九疇、張孝德等密議全連起義,何繼周起義目的是參加紅軍,起義后才知道紅二十五軍已經北上,留在鄂豫陝根據地堅持鬥爭的紅七十四師組建不久,無法派來幹部。何部自稱“陝南遊擊縱隊”,並改名何振亞。
1936年5月,何部命名為“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何振亞任軍長,沈敏任軍委主席。7月,何振亞即率部第二次起義,按照黨的“八一”宣言精神,起草《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宣言》,號召團結抗日,反對內戰。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抗日一軍改編為紅十五軍團警衛團,何振亞任警衛團長,駐兵甘肅慶陽驛馬關。何振亞在黨的教育下,階級覺悟不斷提高,革命信念進一步增強,經李雪山、王敬修介紹,於193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七·七事變”后,西北主力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何振亞任一一五師三四四旅警衛營長,部隊東渡黃河北上抗日。1937年12月,因部隊擴大,開至河北平山整編,何任六八七團二營營長,黨總支委員。1938年3月升任六八七團參謀長,團黨委委員。后被分配到“抗大”擔任教員。

抗日戰爭時期


(圖)何振亞[開國少將]
(圖)何振亞[開國少將]
自“西安事變”后至抗戰初期的三年中,何振亞曾參加正太路、道清路的破襲戰,以及九路圍攻張店、町店等戰役,作戰勇敢,指揮有方,屢立戰功。
1942年11月,由抗大調西安留守兵團任副官處副處長、處長。
1944年冬,調任王成聲部三支隊任副參謀長,後任參謀長,隨軍開赴河南抗日前線。
1944年11月又任河南軍區三分區及豫中分區參謀長。
1945年在河南軍區與新四軍五師會合,調中原中央局高幹團任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


(圖)何振亞[開國少將]
(圖)何振亞[開國少將]
1946年10月,蔣介石公然撕毀停戰協定,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中原突圍前何振亞被調往北平軍調處中共代表團任整軍處科長。他身居鬧市,一塵不染,既做統戰工作,又堅持原則立場,出色地完成任務。
1946年秋,軍調處解散,何被派往東北工作,經大連時留作公安總局任督察處長。
1947年11月調東北軍區第三縱隊任副參謀長。
1949年1月調任第四野戰軍第四十軍參謀長、軍黨委委員及直屬黨委書記。在東北參加四平、開原、義州、錦州的攻堅戰及公主嶺、遼西、平康殲滅戰,在解放戰爭中功績卓著。

人物評價


何振亞出生貧苦農民家庭,青年時代被迫從軍,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之下,他把一支舊軍隊拉出來,以紅軍為榜樣,發展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部隊,在秦嶺山中堅持鬥爭,配合紅軍作戰,為發展和鞏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這支在安康土生土長的革命武裝,是在中共陝西省委遭到破壞,陝西革命鬥爭出現嚴重困難的情況下發展壯大起來的。何振亞和他的戰友們的壯舉,鼓舞了人民的鬥志,打擊了敵人,為黨和軍隊培養、鍛煉了一批優秀幹部,在安康的革命鬥爭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