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腳鵟

鷹科鵟屬動物

毛腳鵟(拉丁學名:Buteo lagopus):又名雪白豹、毛足鵟,因豐厚的羽毛覆蓋腳趾而得名,是罕見的冬候鳥及候鳥。體重650-1100克。似普通鵟。上體呈暗褐色,下背和肩部常綴近白色的不規則橫帶。尾部覆羽常有白色橫斑,圓而不分叉,與鳶形成明顯差別。

徠毛腳鵟在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靠近北極地區,是較為耐寒的苔原針葉林鳥類。主要以田鼠等小型嚙齒類動物和小型鳥類為食,也捕食野兔、雉雞石雞等較大的動物雌鳥及幼鳥。分佈於全北界。主要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越冬在日本、土耳其、原蘇聯南部和美國東部。

形態特徵


毛腳鵟
毛腳鵟
毛腳鵟是中型猛禽。前額、頭頂直到后枕均為乳白色或白色,綴黑褐色羽干紋。上體呈褐色或暗褐色,羽緣淡色,翅上覆羽褐色沾棕具棕白色羽緣。外側5枚中級飛羽端部軒褐色,外翈銀灰色,基部白色,其餘飛羽灰褐色。具暗褐色橫斑,腰暗褐色;下背和肩部常綴近白色的不規則橫帶。尾部覆羽常有白色橫斑,圓而不分叉,與鳶形成明顯差別。尾羽潔白,末端具有黑褐色寬斑。翼角具黑斑,頭色淺。有些淺色型普通鵟的尾也色淺,但翼下色也淺。
毛腳鵟的深色兩翼與淺色尾成較強對比。初級飛羽基部較普通鵟為白,與黑色翼角斑成對比。毛腳鵟在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靠近北極地區,是較為耐寒的苔原針葉林鳥類,因此具有豐厚的羽毛覆蓋腳趾。
雌鳥及幼鳥的淺色頭與深色胸成對比。幼鳥飛行時翼下黑色后緣較少。成年雄鳥頭部色深,胸色淺。頦部為棕白色,並有黑褐色羽干紋。喉部和胸部為黃褐色,具有軸紋和大塊軸斑。腹部為暗褐色,下體其餘部分為白色。跗骨被羽。
虹膜黃褐色;嘴深灰色,蠟膜、腳和趾黃色;爪角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650-925g,♀800-1100g;體長♂510-539mm,♀542-604mm;嘴峰♂20-23mm,♀22-25mm;翅♂397-427mm,♀410-450mm;尾♂220-256mm,♀270-290mm;跗蹠♂63-68mm,♀68-69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繁殖期間主要棲息於歐亞大陸極北地區苔原和苔原森林地帶,是一種耐寒的苔原泰加針葉林鳥類。冬季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林緣地帶、稀疏的針闊混交林和原野、耕地等開闊地帶,並常和普通鵟一起活動。秋冬季節則多出現在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

生活習性


毛腳鵟屬於遷徙性鳥類。多單獨活動,多在開闊的原野和農田地上空翱翔,比普通鵟更常徘徊飛行。飛行時似大型鷂類。活動主要在白天。性機警,視覺敏銳。善飛翔,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空中盤旋滑翔,寬闊的兩翅左右伸開,並稍向上抬起成淺‘V’字形,短而圓的尾成‘扇’形展開,姿態極為優美。有時亦長時間的站立在電柱或樹梢上,窺視地面上獵物的活動。
主徠要以田鼠等小型嚙齒類動物和小型鳥類為食,也捕食野兔、雉雞、石雞等較大的動物,捕食方式除在開闊地低空飛翔盤旋覓找和捕獵食物外,也通過埋伏在地上或站在電線竿和樹上等待,當獵物到來時再突然出擊的方式。叫聲似普通鵟,但更強而有力。

分佈範圍


世界

原產地: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加拿大、中國、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義大利、日本、哈薩克、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韓國、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墨西哥、摩爾多瓦、蒙古、黑山、荷蘭、挪威、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中國(台灣)、塔吉克、土耳其、烏克蘭、英國、美國(喬治亞州)、烏茲別克。
遊盪:百慕大、塞普勒斯、法羅群島、冰島、愛爾蘭、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斯登、馬爾他、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突尼西亞。
產地不確定:阿富汗。
毛腳鵟分布圖
毛腳鵟分布圖

中國

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東北三省,西北部的新疆,西南部的雲南,以及東部的山東、江蘇、福建等省區。

繁殖方式


毛腳鵟繁殖期為5月末至8月初。通常營巢於苔原河流或森林河流兩岸懸崖峭壁上,或者乾涸的河岸懸崖上和潮濕苔原地上,有時也見在樹上營巢。通常在5月末雪還未完全融化時即開始築巢,巢的結構相當龐大,呈盤狀,主要由枯枝和乾草構成,每窩產卵通常3-4枚,在鼠類等食物豐富的年代有時多至7枚,在食物貧乏的年代通常為2-3枚。卵的顏色為灰白色或黃白色,被有褐色或灰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多。卵的大小為48-59mm×40.5-46.5mm。第一枚卵產出后即開始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有時雄鳥也參與孵卵活動。孵化期為28-31天。雛鳥為晚成性,孵出後由親鳥共同餵養,到35天左右體羽已經基本長成,但一直到41-45天左右才離巢出飛,開始獨自覓食。

亞種分化


毛腳鵟(4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毛腳鵟堪察加亞種Buteo lagopus kamtschatkensisDementiev, 1931
2毛腳鵟指名亞種Buteo agopus lagopusPontoppidan, 1763
3毛腳鵟西伯利亞亞種Buteo lagopus menzbieriDementiev, 1951
4毛腳鵟北美亞種Buteo lagopus sanctijohannisGmelin, 1788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2021年2月1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布,毛腳鵟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