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68條詞條名為李傑的結果 展開
- 美萊醫院皮膚科專家
- 極兔速遞創始人
- 唐朝第十九代皇帝
- 石家莊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秘書長
- 中國台灣歌手
- 海南省海口市原副市長
- 曾任貴州省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
- 即墨市副市長
- 元寶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 甘肅省公務員局原局長
-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公安局副局長。
- 北京財經頻道主持人
- 河北省井陘縣委副書記、縣長
- 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
- 雲南思茅區公安分局副局長、交警大隊大隊長
- 依蘭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宜昌人福葯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 原寶豐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
- 河南省三門峽市原副市長、市公安局原局長
- 大陸著名音樂製作人、歌手
- 中國演員、文藝青年
- 中國駐尚比亞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
- 四川畫師
- 台灣政治軍事人物
- 河南省洛寧縣副縣長
- 山東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 太原市第五中學校教研室主任
- 南寧市歷史學科帶頭人
- 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北郵世紀學院院長
-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
- 原武漢工程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 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 瑤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
- 同濟大學教授
- 內蒙古自治區原紀委副書記、監察廳廳長
- 海南宏元檳榔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中國著名畫家
- 四川省委組織部一級巡視員
-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講座教授
- 新疆兵團黨委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 吉林省國家安全廳黨委書記、廳長
- 著名畫家、西安外國語大學美術研究所所長
- 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
- 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
- 明開國勛貴
-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商學院院長
- 10米氣步槍運動員
- 廣東思銳光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四川省委第七巡視組副組長
-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三礦機電動力部工人
- 北京君正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 汶川縣委常委
- 汕頭大學外語系英語教授
- 著名動畫導演、動畫設計師
- 山東大學碩士生導師
- 米易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廊坊市工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 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
- 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
- 四川省資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 山東大學教授、博士
- 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 中共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土壤和農村環境管理處副處長
- 茂名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
- A級通緝通緝人物
-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北京總部副總經理
- 懷化市鶴城區國家稅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 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
- 戲劇家
- 保山學院教育學院院長
- 金融學者
-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 中國當代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
- 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教授
- 中國橋牌運動員
- 中國柔道運動員
- 清朝山東臨清州邱縣知縣
- 足球運動員
-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 中國化學工程第十一建設有限公司中原分公司電焊班長
- 莆田市荔城區園林綠化中心主任
- 石油工業部機關黨委原副書記
- 張載雲
- 唐黎國公(唐太宗之孫、曹王明之子)
- 內蒙古農牧業雜誌社副編輯
- 內蒙古財經學院副教授
- 四川馬爾康縣監察局沙爾宗鄉副鄉長
- 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巡視員
- 中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 北京市高校足協副主席
- 山東省地震局高級工程師
- 上海防災救災研究所教授
- 開封市商業銀行副行長
- 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審判員
- 白城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
- 西南交通大學博士、教授
- 內蒙古財經學院原副院長
- 安徽工業大學副教授
- 西市區得勝辦事處發明社區書記
- 四川大學教授
- 饒陽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
- 湖北省武漢市執業醫師
- 高縣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
- 暨南大學光子技術研究所副教授
- 政協遼寧撫順市委員會研究室副主任
- 雲南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 婁星區農村公路管理局工作人員
- 成都軍區聯勤部機關醫院外陰白斑科主任醫師
- 中北大學教授
- 廣州華夏職業學院新聞與藝術系主任
- 西南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 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教授
- 山東政法學院講師
- 大連書法家
- 中國照明網主編
- 說唱歌手
- 海口美蘭紅妝尚醫學美容門診部醫生
- 四川黑水縣財政局局長
- 中國沙灘排球運動員
-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 寧江區善友鎮計生站站長
- 拉薩維多利亞整形美容醫院醫生
- 犯罪嫌疑人
- 南寧三中科研處主任
- 吉林大學教師
- 廣西上林縣環境保護局副局長
- 赤峰市元寶山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
- 金湖中學首席教師
- 全國煤炭工業勞動模範
- 百色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副院長
- 百度第二司機
- 長沙縣監察委員會委員
- 南通大學副教授
- 寧波市審計局副局長
- 山西省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員
- 安徽農業大學教師
- 唐朝官吏
- 吉林省實驗中學原校長、省教育學院副院長
- 吉林省長春林業檢察院檢察員
-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 四川省甘孜州委黨校副校長
- 福建工程學院教授
- 寧夏地震局紀檢組長、黨組成員
- 北京市政工程總公司團委書記
- 寧夏回族自治區外事僑務辦公室主任
- 副縣長、縣委副書記
- 重慶新橋醫院泌尿外科主管技師
- 重慶市潼南區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局長
- 北京科技大學應用物理系副教授
- 杭州市臨安區2019年度平安創建先進個人
- 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護士
- 寧夏京邦達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銀川光明苑營業部負責人
- 游泳運動員
- 陝西省延安市延長縣人民醫院主治醫師
- 陝西交通技術諮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 河北工業大學教授
-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
- 桐城市錢莊社區黨支部書記
- 青海大學教育專家
- 四川省廣漢市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主任
- 東漢名醫
- 商業人物
- 醫生
- 代表作《童年周恩來》
- 淮安市水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副總經理
李傑
海南省海口市原副市長
李 傑,男,漢族,1962年9月生,廣東電白人,海南省委黨校大學學歷,198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8月參加工作。曾任海南海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2016年8月,因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並處罰金160萬元。
1980.08--1983.07,桂林陸軍學校軍事專業學習
1983.07--1986.04,海南軍區坦克團特務連排長
1986.04--1988.05,海南軍區政治部宣傳處副連職幹事
1988.05--1988.11,轉業待安排
1988.11--1990.05,海南省政府僑務辦公室秘書處科員
1990.05--1991.05,海南省政府僑務辦公室機關團委書記
1991.05--1991.11,海南省政府僑務辦公室秘書處副主任科員、機關團委書記
1991.11--1992.12,海南省海口市委組織部組織科副科長
1992.12--1999.03,海南省海口市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
1999.03--2001.07,海南省海口市交通局副局長(其間:1998.09-2000.04,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班學習)
2001.07--2003.05,海南省海口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其間:2001.09-2003.12,在海南省委黨校法律專業函授本科學習)
2003.05--2003.06,海南省海口市交通局局長
2003.06--2006.08,海南省海口市交通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2006.08--2007.02,海南省海口市委副秘書長
2007.02--2010.07,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
2010.07--2012.02,海口市美蘭區委書記
2012.02—2015.08,海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2015年9月,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消息,經海南省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海南省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依法對海南省海口市原副市長李傑(副廳級)涉嫌受賄犯罪立案偵查。
2016年7月,海南省紀委對省人民檢察院移送的海口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李傑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紀律審查。
經查,李傑在擔任美蘭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和區委書記期間,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工程承攬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他人財物。
李傑身為黨員領導幹部,理想信念喪失,嚴重違反黨的紀律,且黨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斂、不收手,性質惡劣,情節嚴重。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經海南省紀委常委會議和省監察廳廳長辦公會議審議,並報省委、省政府批准,決定給予李傑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其涉嫌犯罪問題由司法機關繼續依法查處。
2016年8月,由海南省檢察院第二分院偵結並提起公訴的海口市原副市長李傑(副廳級)受賄一案公開宣判。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李傑有期徒刑十一年,並處罰金160萬元。
法院經審理査明,2004年至2015年,李傑利用擔任海南省海口市交通局局長、海口市美蘭區區長、中共美蘭區委書記、海口市副市長的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海南福隆集團有限公司等8單位及陳利等23人給予的財物,共計900萬元及鑒定日時價值1.95078萬元的黃金兩塊,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
法院認為,被告人李傑在收受下屬的所謂“拜年紅包”時雖然大部分沒有明確請託事項,但基於李傑的特殊身份,雙方對“拜年紅包”背後的用意均是心知肚明的,且其收受的地點均是在其辦公室,故這些“拜年紅包”與普通的節日送禮紅包性質完全不同,應當認定為受賄犯罪。因此,公訴機關指控李傑犯受賄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罪名成立,應予支持。
鑒於被告人李傑有立功情節,認罪態度較好,有坦白情節,均依法可從輕處罰。被告人李傑積極退贓,有悔罪表現,可酌情從輕處罰。綜合被告人李傑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以及對社會的危害程度,法院依法作出如上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