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魁,漢字常用字,拼音:kuí,筆畫數:13,

基本含義是:為首的;高大。為首的,居第一位的。(a.北斗星中第一星,又第一星至第四星的總稱;b.中國神話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

魁的常用片語是魁首、魁梧。

基本釋義


魁 kuí ㄎㄨㄟˊ
● ● 為首的,居第一位的:~首。~星(a.北斗星中第一星,又第一星至第四星的總稱;b.中國神話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元。罪~禍首。奪~。 
● ● 高大:身~力壯。~梧。~偉。

詳細釋義


讀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kuí名詞勺子,舀湯的器具。ladle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榆》:“十年之後,魁、碗、瓶、榼、器皿,無所不任。”
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星,又指北斗七星之第一星,即天樞。
《史記·天官書》:“衡殷南斗,魁枕參首。”
唐·楊炯《渾天賦》:“天有北斗,杓攜龍角,魁枕參首。”
魁星
頭部。head《太平廣記》卷四五九引五代范資《玉堂閑話·朱漢賓》:“有大蛇……其魁可大如五斗器,雙目如電。”
首領;居首位的人或事物。
chieftain;
leader
《尚書·胤征》:“殲厥渠魁,脅從罔治。”
《後漢書·黨錮傳序》:“刻石立墠,共為部黨,而儉(張儉)為之魁。”
《漢書·翟方進傳》:“飯我豆食羹芋魁。”
魁首;奪魁;花魁;罪魁禍首
酒器。
宋·黃庭堅《謝楊景山惠送酒器》詩:“楊君喜我梨花盞,卻念初無注酒魁。”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赭魁》:“其根如魁,有汁如赭,故名。魁乃酒器名。”
蜃蛤,大蛤。《儀禮·士冠禮》:“素積白屨,以魁柎之。”鄭玄註:“魁,蜃蛤。”
小土丘。hill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游恆山日記》:“自沙河登山涉澗,盤旋山谷,所值皆土魁荒阜。”
姓氏用字。
動詞統領,統率。元·尚仲賢《柳毅傳書》楔子:“死後親承天帝命,獨魁水底作龍神。”
居第一位,中第一名。
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太學文變》:“淳祐田辰,徐霖以書學魁南省。”
明·彭時《彭文憲公筆記》:“有人夢渠魁黃榜,且記看驗之。”
形容詞高大;壯偉。outstanding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芋》:“有魁芋;旁無子,生永昌縣。”
唐·柳宗元《牛賦》:“牛之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
魁梧;魁偉
通“傀”。怪異。《荀子·修身》:“倚魁之行,非不難也。”
kuĭ動詞藏伏。漢·揚雄《太玄·玄告》:“玄者神之魁也。”
形容詞盤結的樣子。《爾雅·釋木》:“枹,遒木,魁瘣。”
kuài形容詞通“塊”。孤獨的樣子。《漢書·東方朔傳》:“今世之處士,魁然無徒,廓然獨居。”顏師古註:“魁讀曰塊。”
詞性變化
魁 kuí
〈形〉
● ● 居首位,第一 [first]
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有也。——《呂氏春秋
● ● 又如:魁甲(古代科舉考試,稱進士第一名為魁甲);魁解(「明」「清」鄉試稱解試,中式的舉人第一名稱魁解,也稱解元);魁選(選中第一名。即首選);魁品(高檔的品級)
● ● 高大,壯偉 [big and tall]
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渺小丈夫耳。——《史記•孟嘗君列傳》
● ● 又如:魁峨(魁偉);魁肥(魁梧高大;體軀肥胖);魁堆(高突的樣子);魁傑(形容身體雄偉高大。同魁偉)
● ● 傑出不凡 [outstanding]。如:魁士(卓然特出的人。即碩士);魁奇(傑出不同凡俗);魁彥(傑出人才);魁特(超群之人);魁儒(大學問家);魁閎(氣量宏大)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魁)羮斗也。斗當作枓。古斗枓通用。然許例以義為別。枓、勺也。抒羮之勺也。史記趙襄子使廚人操銅枓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以枓擊殺代王。斟者、羹汁也。魁頭大而柄長。毛詩傳曰大斗長三尺是也。引申之、凡物大皆曰魁。如檀弓不為魁、遊俠傳曰閭里之俠原涉為魁、翟方進傳芋魁、百官志里有里魁皆是。北斗七星。魁方杓曲。魁象首、杓象柄也。若國語注小阜曰魁。卽說文字之叚借。亦未嘗不取枓首之意。從斗。鬼聲。苦回切。十五部。

說文解字注

羮斗也。斗當作“枓”,古斗枓通用,然許例以義為別。枓,勺也,抒羮之勺也。《史記》趙襄子“使廚人操銅枓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以枓擊殺代王。”斟者,羹汁也。魁,頭大而柄長。《毛詩傳》曰:“大斗長三尺”是也。引申之,凡物大皆曰魁。如《檀弓》:“不為魁。”《遊俠傳》曰:“閭里之俠原涉為魁。”《翟方進傳》:“芋魁。”《百官志》:“里有里魁。”皆是。北斗七星魁方杓曲,魁象首,杓象柄也。若《國語》注“小阜曰魁”,即《說文》𠂤字之叚借,亦未嘗不取枓首之意。
從斗,鬼聲。苦回切,十五部。
廣韻
苦回切,平灰溪 ‖ 鬼聲微2部(kuī,今讀kuí)
魁,魁師。一曰北斗星。
【校釋】師:四庫全書原本作“帥”,當據改。《書·胤征》:“殲厥渠魁,脅從罔治。”孔傳:“殲,滅;渠,大;魁,帥也。”《玉篇》亦訛作“師”。

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苦回切《集韻》《韻會》《正韻》枯回切,?音恢。魁帥。《書·胤征》殲厥渠魁。《傳》魁,帥也。《禮·檀弓》不為魁。《注》魁,猶首也。
又《博雅》大也。《史記·孟嘗君傳》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
又《莊子·庚桑楚》人見其跂,猶之魁然。《注》魁,安也。一曰主也。
又《博雅》魁岸,雄傑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魁枕參首。《注》魁,北斗第一星也。《後漢·郡國志》魁方杓。《注》春秋緯曰:瑤光第一至第四為魁。
又蜃蛤也。《儀禮·士冠禮》素積白屨,以魁柎之。《注》魁,蜃蛤柎注也。《疏》以魁蛤灰柎之者,取其白耳,魁,卽蜃蛤一物。
又姓。
又小阜。《周語》以為魁陵。《注》小阜曰魁。
又與塊同。《前漢·東方朔傳》魁然無徒。《注》師古曰:魁讀曰塊。
又與科同。《後漢·東夷傳》大率皆魁頭露紒。《注》魁頭,猶科頭也。謂以發縈繞成科結也。
又《集韻》苦猥切,音磈。魁瘣,大枝節盤結也。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wər
王力系統
董同龢系統uə̂d
周法高系統wər
李方桂系統khwəd
西漢
東漢
əi
əi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uɑ̆i
擬音/王力系統uɒi
擬音/董同龢系統uAi
擬音/周法高系統uəi
擬音/李方桂系統khuậi
擬音/陳新雄系統iuəi

韻書集成

韻書字頭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平聲上平十五灰合口呼一等次清苦回切kʰuAi
集韻平聲上平十灰合口呼一等次清枯回切kʰuɒi
上聲十四賄合口呼一等次清苦猥切kʰuɒi
去聲十八隊合口呼一等次清苦會 (對)切kʰuɒi
禮部韻略平聲枯回切
增韻平聲枯回切
上聲苦猥切
中原音韻陰平齊微合口呼次清kʼui
中州音韻平聲齊微枯隈切
洪武正韻平聲七灰次清枯回切k‘uei
上聲七賄次清苦猥切k‘uei
分韻撮要陰平第二十八魁賄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