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結膜
球結膜
覆蓋在眼球前部鞏膜上的結膜,叫球結膜。此結膜與鞏膜疏鬆相連,易推動,因此發生出血或水腫可出現隆起。在角膜緣處結膜上皮移行為角膜上皮,因此結膜炎性疾病亦易波及角膜。
球結膜(bulbar conjunctiva)是介於穹隆結膜與角膜緣間部分的結膜,既是結膜中最薄的部分,又是最透明的部分。因此鞏膜部分透過球結膜可見其下白色的鞏膜及走行清晰的血管。球結膜與其下方的組織連接鬆弛,既有利於眼球的運動,同時也為炎性水腫時液體的蓄積提供空間。球結膜下組織來源於包繞眼外肌肌腱的球筋膜,在距角膜緣約3mm處,球結膜、眼球筋膜及鞏膜三者相互融合為一體,亦稱角膜緣部結膜,該區域也成為內眼手術重要的切口部。
指在自然光線或聚光燈下所見到的球結膜血管擴張。根據毛細血管充血部位不同,將球結膜充血分為:結膜充血、睫狀充血、混合充血、局限性充血。結膜充血為淺層結膜血管充血,多伴有黏液或黏液膿性分泌物,見於結膜炎症和眼瞼等周圍組織炎症。睫狀充血是角膜周圍深部的前睫狀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見於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閉角型青光眼等。混合充血是指結膜充血及睫狀充血混合存在,見於比較嚴重的角膜及眼球深部炎症。局限性充血指病變周圍充血,見於鞏膜炎、泡性角膜炎、翼狀胬肉等。
結膜是一層薄的透明黏膜,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彈性,覆蓋在上下眼瞼內面,在穹隆部翻轉覆蓋於眼球的前部,止於角膜緣周圍,形成以瞼裂為口,角膜為底的囊狀結構,名叫結膜囊(conjunctival sac),中國人結膜囊容積約20μl。上部與外側結膜囊較深,結膜面積較大,因此臨床上進行結膜成形術時多取上部與外側結膜進行移位或轉位。正常開瞼時不被眼瞼覆蓋的部位臨床上稱為瞼裂部結膜(conjunctiva of palpebral fissure part),該部常常暴露於空氣中接受各種刺激如風、沙塵、紫外線、煙雨等,因此瞼裂部結膜是各種與環境因素相關的變性性疾病如瞼裂斑、翼狀胬肉等好發的部位。
根據解剖部位結膜可分為三部分:瞼結膜,穹隆結膜和球結膜。
球結膜(bulbi conjunctiva)為覆蓋於眼球前1/3部鞏膜外面的部分。其寬度上下方為8~10mm,鼻側為7mm,顳側為14mm。球結膜較其餘兩部分結膜更為薄弱。絕大部分球結膜下有疏鬆結締組織而可輕易在鞏膜表面推動,故在生理、病理情況下均較易出現皺褶,臨床上最易出現出血腫或水腫,在老年人容易出現結膜鬆弛症,同時也是結膜下注射的理想部位。而在角膜緣外2~3mm範圍內結膜與眼球筋膜、鞏膜三者聯結緊密,手術時常於此處用有齒鑷固定眼球。球結膜下為Tenon’s囊,再下為直肌肌腱。球結膜在有色人種常見有成團的色素細胞,多數位於睫狀前血管進入眼內時在鞏膜的穿通處,因此球結膜是結膜色素痣好發的部位。在角膜緣外2/3球結膜區域,常可見到從角膜向外呈放射狀排列的白色指狀突起,每條突起相距1.5~2mm,稱角膜緣柵欄帶。柵欄帶位於角膜上皮下面,若有色素細胞群聚,則表現為棕色線條,此處被認為是角膜緣幹細胞所在之處。角膜緣柵欄帶在上、下角膜緣比兩側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