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屬

紫草科紫草屬植物

紫草屬(學名:Lithospermum L.),為合瓣花亞綱,管狀花目,紫草科草本或亞灌木植物。葉互生,總狀花序;花絲短,花藥長圓形,小堅果。小花白色、黃色或青紫色。

本屬多種物種可藥用,如中國傳統中藥:紫草及其其他物種具有同樣的藥效。紫草為藥用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最早記載於《本經》以後歷代本草都有記載了。紫草性寒,味甘、咸。歸經:歸心、肝經。主要用於是止血、涼血、清熱解毒等。

形態特徵


紫草屬
紫草屬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短糙伏毛。葉互生。花單生葉腋或構成有苞片的頂生鐮狀聚傘花序;花萼5裂至基部,裂片果期稍增大;花冠漏斗狀或高腳碟狀,喉部具附屬物,若無附屬物則在附屬物的位置上有5條向筒部延伸的毛帶或縱褶,檐部5淺裂,裂片開展或稍開展;雄蕊5,內藏,花絲很短,花藥長圓狀線形,先端鈍,有小尖頭;子房4裂,花柱絲形,不伸出花冠筒,柱頭頭狀;雌蕊基平。小堅果卵形,平滑或有疣狀突起,著生面在腹面基部。

生長環境


紫草屬
紫草屬
野生紫草長在干山坡、草地、樹林下或灌叢間。而經過人工馴化后的栽培品種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怕高溫,忌雨澇和乾旱,需充足的陽光,在全光下生長。

地理分佈


約50種,分佈美洲、非洲、歐洲及亞洲。我國產5種,除青海、西藏外,各省區均有分佈。

物種描述


中文名拉丁名特徵描述
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 Zucc.花冠長1厘米以下,白色或淡黃綠色(田紫草L. arvense L.有時出現藍色花冠)。多年生草本;小堅果卵形,乳白色或稍帶淡黃褐色,平滑,有光澤。花冠較大,長7-9毫米,筒部與檐部近等長,裂片寬卵形,長寬度近相等;喉部附屬物無毛;根富含紫色物質。 
小花紫草Lithospermum officinale L.花冠較小,長4-6毫米,筒部比檐部長1倍,裂片長圓狀卵形,長度比寬度大;喉部附屬物有短毛;根不含紫色物質(或僅在幼嫩時稍有紫色物質)。 
田紫草Lithospermum arvense L.一年生草本;小堅果三角狀卵形,灰褐色,無光澤,有疣狀突起。花冠長1.5厘米以上,藍色、藍紫色或紫紅色。 
石生紫草Lithospermum hancockianum Oliv.葉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4-15厘米,在莖上排列緊密;莖下部有殘留葉基形成的魚鱗狀莖鞘;無匍匐莖。 
梓木草Lithospermum zollingeri A. DC.葉倒披針形或匙形,長3-6厘米,在莖上排列稀疏;莖無上述莖鞘;有匍匐莖。 

主要價值


中國野生紫草資源極為豐富,分佈較廣。除分佈於西南、西北、華北、東北和內蒙古的紫草屬的紫草外,還有假紫草屬的新藏假紫草、滇紫草屬的滇紫草及長花紫草。上述紫草均為常用中藥材,具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抗菌消炎作用。同時由於其根部富含紫草紅色素,無毒、無味可作為最好的天然食用色素以及化妝品的原材料,還可應用於醫藥、印染等行業。其籽可以提取高級工業用油或食用油,具有較好的開發利用價值。
中文名藥用
田紫草果實(地仙桃):甘、辛,溫。溫中健胃,消腫止痛。用於胃脹反酸,胃寒疼痛,吐血,跌打損傷,骨折。
紫草根含紫草素,可入葯,治麻疹不透、斑疹、便秘、腮腺炎等症;外用治燒燙傷。
石生紫草全株:用於跌打損傷,補虛弱。
小花紫草新疆民間用全草煎水外洗,能治療關節炎。全草(珍珠透骨草):用於關節痛。
梓木草果實供藥用。消腫、止痛,治疔瘡、支氣管炎、消化不良等症。

栽培技術


種子處理

紫草種子必須經過一個低溫階段才能完成種胚的后熟。若干籽春播,當年不出苗,採收的種子在嚴冬之前,將其用溫水(20℃)浸泡30min左右,撈出后按2~3倍於種子量的消毒濕砂混勻,保證種子充分吸水后,將其裝入編織袋置於室外地勢高燥的背風背陰處冷凍。最好在其上用雪覆蓋,四周用冰封嚴。經過一個嚴冬的凍處理即可。時時要注意防鼠害.待來年4月種子大部分萌芽,取出待播。

選地整地

以地勢乾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壤土為宜.不宜種植在鹽鹼、澇窪、粘重的土壤地段.更不宜靠近公路、廠礦等易受環境污染處種植。按照紫草的生長習性及對環境的要求去選擇地段的同時,在茬口方面,以高粱和玉米茬為好,大豆茬肥力高也可種,所有的菜地都不宜種植。因為其地下害蟲多,易死苗。如果必須用菜地,種前需對土壤用750~1125kg/公頃生石灰進行消毒,同時也起到了中和土壤的作用。姜地、辣根地也不宜種紫草。
播種前將選好的地塊耕翻30cm,耙細整平,結合耕耙的同時施腐熟圈肥7500kg/公頃,做成寬1m或1.2m的畦,畦長視地況而定,走向以順坡為好,以利排水。

播種

以秋季結凍前播種出苗率最高,缺點是冬、春季看管浪費人工。4月上旬,在做好地畦上順畦開成寬7.5cm、深3cm的溝,行距18cm,踩實后再將種子均勻地播在溝內,復土1.5~3.0cm,鎮壓。播種后25d左右出全苗。若出苗盛期逢天旱,要及時灌溉。播種量30~37.5kg/公頃。

苗期管理

當苗高達10cm左右時結合除草鬆土疏去過密苗,缺苗處在陰雨天或傍晚進行補苗,苗高15cm時結合淺耕,按株距9~12cm定苗。苗高20cm時和開花初期各淺耕1次;7月中下旬追尿素或硫酸銨225~300kg/公頃。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根腐病的發生,土壤乾旱要適時澆水。

病蟲害防治

⑴根腐病發生在高溫多濕季節,主要為害根部,要注意排水,發現病株要及時挖出,並用0.01~0.02g/l硫酸亞鐵灌注病穴。葉斑病發病時要用等量式波爾多液噴灑。苗期立枯病可用多菌靈200倍液防治。
⑵蟲害發生蚜蟲可用樂果防治。地下害蟲如濟踏、螻蛄地老虎等可用毒土毒餌誘殺。

採收與加工

種子9月上旬開始成熟。在結籽部位將枝條剪下,隨采隨脫粒后將種子曬乾用清水漂洗,將雜質泥土、癟粒漂洗除去,再將種子曬乾收貯,收貯種子時忌與化肥農藥混存一起。根在10月中旬起收,9月上旬前後,當種子採收后,為使養分回歸根部,噴灑l次葉肥,以增加根重。10月當地上部出現枯萎時,即可挖根,去掉地上蘆、莖、泥土,曬乾(忌水洗),捆成小把,即為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