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錫,字無愧,趙良規子,河南洛陽人。性至孝。母亡,事父良規不違左右,夜則寢於旁。凡衾稠薄厚、衣服寒溫、藥石精粗、飲食旨否、櫛發翦爪、整冠結帶,如《內則》所載者,無不親之。及登進士第,以親故不願仕。良規每出,必扶掖上下,至雜立仆御中。嘗從謁
文彥博,彥博異其容止,問而知之,語諸子,令視以為法。
良規沒,調知
武強縣。從
韓琦大名幕府。彥博及
吳充在樞管,更薦之為檢詳吏房文字,徙知大宗正丞,加秘閣校理,改宗正丞。時增諸宗院
講書教授官,而逐院自備緡錢為月饋,貧者或不能以時致,宗師輒移文督取。君錫言:“國家養天下士於太學,尚不較其費,安有教育宗室令自行束脩之理!”詔悉從官給。歷開封府
推官。
元祐初,遷司勛右司郎中、太常少卿,擢給事中。論蔡確、
章惇有罪不宜復職;大河不可輕議東回,請亟罷修河司,以省邦費,寬民力。
蘇軾出知杭州,君錫言:“軾之文,追攀《
六經》,蹈藉班、馬,知無不言。壬人畏憚,為之消縮;公論倚重,隱如長城。今飄然去國,邪黨必謂朝廷稍厭直臣,且將乘隙復進,實系消長之機。不若留之在朝,用其善言則天下蒙福,聽其讜論則聖心開益,行其詔令則四方風動,而利博矣。”進刑部侍郎、樞密都承旨,拜御史中丞。即上疏勸哲宗親講學,廣諮問,為躬政之漸。
君錫素有志行,后隨人低昂,無大建明。初稱蘇軾之賢,遇賈易劾軾題詩怨謗,即繼言“軾負恩懷逆,無禮先帝,願亟正其罪。”宣仁后覽之不悅,曰:“君錫全無執守。”復以吏部侍郎、天章閣待制知鄭陳澶三州、
河南府,徙應天。因清明出郊,具奠謁
杜衍、
張昪、
張方平、趙概、
王堯臣、蔡抗、蔡挺之塋,邀七家子孫,陪祭於側,時人傳其風義。紹聖中,貶少府少監,分司南京,卒,年七十二。紹興六年,贈徽猷閣直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