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姜附湯的結果 展開

姜附湯

普濟方

姜附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二〇九引《指南方》。主治陰寒暴下。

組成


乾薑三兩,附子三分,甘草一兩。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主治


陰寒暴下。

附方


名稱:姜附湯
組成:白朮(凈炒)三錢,附子(制)三錢,姜(炒)一錢五分,良姜一錢,炙草一錢
用法:水煎,候溫急服
主治:暴瀉不止,或大汗大喘,手足厥冷,氣少不欲言語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三
名稱:姜附湯
組成:人蔘、附子(炮,去皮臍)一兩,乾薑(炮)、白朮各五錢
用法:上作二劑,水煎服
主治:瘡瘍,真氣虧損,或誤行汗下,或膿血出多,失於補托,以至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
出處:《外科樞要》卷四
名稱:姜附湯
組成:杜仲、姜(炮)、附子(炮)
用法:水煎服
主治:腰臍寒痛,腰間如冰,得熱則減,得寒則增,脈必緊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功用:溫陽散寒
名稱:姜附湯
組成:生薑、艾葉各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分,生地黃一兩半
用法: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早、晚食前溫服
主治:脈痔有蟲,時或癢痛,血不止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二

重要文獻摘要


世醫得效方》:“姜附湯,治下泄如水,或青或白,臍腹痛,手足冷,脈細欲絕,漸漸短氣。由陽氣暴絕,為陰所迫,則注下不止。陽復則生,不復則死。又不止,灸氣海百壯。傷寒虛證鶩溏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