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和鎮

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下轄鎮

金和鎮,隸屬於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位於揭西縣境東南部,東鄰鳳江鎮,西連錢坑鎮,北與塔頭鎮灰寨鎮接壤,南與普寧市裡湖鎮隔榕江南河相望。距普寧市區21千米、距揭西縣城27千米,全鎮總面積48.46平方千米。2018年末,金和鎮戶籍人口78284人。截至2020年6月,金和鎮共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徠1949年,金和屬五聯區。1957年,成立金和鄉。1957年8月,與錢坑合併,成立錢坑人民公社。1961年5月,從錢坑人民公社拆建金和人民公社。1983年,稱金和區,1986年,改稱金和鎮。

歷史沿革


1949年,金和屬五聯區,1957年成立金和鄉。1957年8月與錢坑合併,成立錢坑人民公社,1961年5月,從錢坑人民公社拆建金和人民公社。1983年稱金和區,1986年開始改稱金和鎮。
2003年底,總戶數15175戶,戶籍人口67790人,海外華僑及港、澳、台同胞2.75萬人,旅居海外僑胞約1.4萬。轄1個居民委員會,13個管理區,89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金和鎮位於揭西縣境東南部。
氣候
金和鎮年均氣溫21.3℃,年均降水最1721.4毫米,日照充足,無霜期350天左右。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金和鎮共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金和大道73號。
金和鎮區劃詳情
金埔社區金光村金園村金新村金溪村仙坡村南山頭村
南山尾村和南村和西村和東村杜塘村山湖村河內村

人口民族


2017年末,金和鎮常住人口65454人。
2018年末,金和鎮戶籍人口78284人。

經濟


截至2019年6月,金和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56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2.07億元,限上商業總產值0.9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0.62億元。完成稅收收入529.79萬元,占年計劃的32.58%。

文化


金和鎮擁有完全中學1所(南僑中學),初級中學2所(鎮中中學和金坑中學),小學16所。金和鎮也是揭西三大教育強鎮之一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取金坑村之“金”,和順村之“和”,合稱金和。
方言
揭西縣金和鎮的地方方言是潮汕話。
金和鎮
金和鎮
潮劇
潮劇又名潮音戲,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個古老地方戲曲劇種。它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歷史,主要分佈於粵東、閩南、台灣、香港和東南亞等地。潮劇傳統劇目分宋元南戲和明清傳奇、文明戲和新編歷史劇兩大類,有劇目兩千多個。傳統劇目在潮劇中佔據重要地位,有《荔鏡記》、《蘇六娘》、《劉明珠》等精品劇目;傳統摺子戲《掃窗會》、《楊令婆辯十本》、《鬧釵》匯聚了傳統潮劇的精華,被譽為“百花潮中的三塊寶石”。
三山國王起源於廣東省潮汕地區,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植根於千萬民眾心中,而且是當地最古老、最有影響的神祗。每年正月,各地都要舉行三山國王的迎神游神活動,有的村寨,游神,唱大戲,兼有舞獅、舞龍,游燈籠等娛樂活動。
營老爺
營老爺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的一種漢族民俗祭祀活動,營神的營,是潮汕方言詞,“老爺”在潮汕地區是指一個鎮或村的守護神。一般是在每年的農曆正月舉行,在一個鎮內每日一村各村輪流“鬧熱”(相當於北方的廟會)。

交通


徠有金和大道河棉路金坑路金錢路金南路金塔路等公路。
至2016年,其中95%的行政村實現水泥路面。

社會


水利建設

榕江南河從境內流過,有堤圍22.26公里,分別為金坑圍6.76公里,和順圍7.05公里,和西圍2.25公里,河內圍4.1公里,山湖圍2.1公里。1991—1992年,興建和西、和東攔河壩,兩處共安裝水泵機10台,受益面積7100畝。2001年開始,金鳳(金和、鳳江)聯圍進行分期整治。2003年,有小型水庫4座,集雨面積1.63平方公里,總庫容量82.7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200畝;電排站2所,裝機5台。

衛生醫療

有中心衛生院1個,鄉村個體醫療站37個,醫務人員100人。2003年,中心衛生院有病床80張。內設住院部、專家門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防疫、保健等科室。

教育事業

截至2003年,金和鎮擁有完全中學1所(南僑中學),初級中學2所(鎮中中學和金坑中學),小學16所。

電力發展

1979年,有110千伏變電站1個,主變容量31500千伏安,主要分為金河、金京、金棉110千伏三迴路,金灰、金鳳35千伏二迴路,大溪、錢坑、塔頭、金和10千伏十六迴路,年輸出電為1.2億至1.5億千瓦時。1992年,原35千伏變電站改名為金和供電所。
全鎮配電變壓器120台,容量10000千伏安。2003年用電量2000萬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750萬千瓦時,生活用電1250萬千瓦時。有金光小水電站1個,裝機2台共70千瓦。

社會治安

堅持“預防為主,打防結合”的方針,大力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公安、治安部門和各村委會上下聯動,在山湖,金坑設立警務室,有效懾制搶劫犯罪的發生,構建群防群治網路。重拳打擊盜竊、涉毒以及賭博犯罪活動,加強審結案件和調解力度,重視信訪工作,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排查不穩定因素。2007年,法庭立案受理各類案件268宗,審結、執結262件,解決訴訟標的金額40多萬元;司法所調解民事糾紛38宗,民事代理28件,法律諮詢98人次,上法制課18場次,受教育1.5萬人,常年法律顧問3家;派出所全年共查處治安案件39宗,抓獲各類違法犯罪人員71人,其中刑拘17人,收戒吸毒17人,治安拘留30人,罰款18人;收繳獵槍1支,查處上繳無牌證汽車10輛,無牌證二輪摩托車100多輛;清查“黑網吧”5家,收繳電腦70台套;清查遊戲機室2間,收繳遊戲機30台、“老虎機”9台;調解治安糾紛案件130宗;協助交警部門處理交通事故20宗;禁賭成果進一步鞏固,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綜治工作被縣評為先進單位。

代表人物


林子豐、林拔蘆、曾習經、卓興、楊世達、曾毅、曾廣、林美南、楊之光、劉向東、許滌新、黃聲、李彤、陳元才、張仿周、張海鰲、黃居谷、張介萍、林英傑、蔡孝、林德鏞、陳權、曾春華、劉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