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
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樞紐工程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務院批准的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樞紐工程,也是珠江—西江經濟帶和“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基礎設施建設的標誌性工程,是兩廣合作、桂澳合作的重大工程。工程壩址位於珠江流域黔江河段大藤峽峽谷出口(即廣西桂平市南木鎮弩灘村),距離桂平黔江大橋約6.6公里。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2015年正式開工,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投資174.8億元,計劃於2019年11月實現大江截流,2023年全線竣工。樞紐建成后,將在珠江流域防洪、水資源配置、提高西江航運等級、保障澳門及珠江三角洲供水安全、水生態治理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9年5月17日,世界最高的船閘閘門——大藤峽水利樞紐船閘下閘首人字閘門啟動安裝。
早在一個半世紀前的晚清同治年間,桂平人就有了大藤峽之夢。當時,桂平城廂有個叫周溯賢的讀書人,考中進士后在安徽、江西等地做官。他在江西省任按察使期間,曾三次倡議在贛江攔河築壩,疏浚河道,以利農桑,且成效卓著。同治三年(1864年),他因喪母回桂平守制,居家兩年。其間,他仔細考察了桂平城郊黔、郁兩江沿岸地勢,然後結合自己在江西從政期間興修水利的經驗,寫成《弩灘馬流灘開渠議》一文,建議潯州府、桂平縣當局“在黔江之弩灘、(及今天大藤峽出口處,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壩址處)鬱江之馬流灘(及今天的桂平航運樞紐工程)各開築石渠一道,引大河之水分流於小河,而於小河之下築石閘儲水,以旁通各鄉。”他預言,此工程如能實施,必將“春夏水漲,閘門不閉,任水宣洩;天旱時齊上閘板,使水盈滿,旁引而支分之,則無處不利,無田不滋。如此,二里(指姜里、軍陵里即今南木、尋旺兩鄉鎮)之田皆可變瘠為利,其利可勝言哉!”(見《桂平縣誌》)
這是一個多麼大膽而又科學的設想啊!如果周公的這一倡議能夠實現,那將成為當時廣西省一項可與四川都江堰相媲美的、偉大的水利工程。可惜,當時國家各方面條件有限,這一建議暫沒被採納。
20世紀初,孫中山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了“改良西江”、建設西江水利樞紐的設想,工程包括“自三水至梧州”、“自梧州至柳江口”、“自潯州至南寧”等。他提出,要修大壩,便於大船通行,還能發電。又提出,“建堰閘所須之費,非經詳細調查……西江所運貨載之多,固盡足以償還吾今所提議改良之一切費用也”。建設水利工程需要巨大資金,但他相信將來的航運收入很快會值回這筆投資。
毛澤東與大藤峽也有一段淵源。毛澤東博古通今,對發生在桂平的大藤峽農民起義歷史也知之甚詳。1974年1月,廣西文化工作者岑雲端借赴京探親之便,獲准到中南海拜訪毛澤東。此前,她多次在中南海的文藝晚會上受到毛澤東的接見。在那次交談中,得知岑雲端原籍是廣西貴縣(今貴港),毛澤東便提起了大藤峽農民起義。
毛澤東在講述這段歷史時,看出岑雲端對這段歷史不甚了解,便隨手拿起鉛筆,在一張白紙上寫了“大藤峽”三個字。岑雲端如獲至寶,經請求同意,把“大藤峽”三個字帶回廣西。1959年,珠江流域規劃辦提出大藤峽水利樞紐的輪廓性規劃,當時的中國國家水利電力部特地請來蘇聯水電工程專家考察,后因資金、技術力量及其他各方面原因而擱淺。
改革開放后,大藤峽建設水電站再次被提上日程。1980年初,國家水電部門規劃要在紅水河建設10個梯級電站,它們是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平班水電站、龍灘水電站、岩灘、大化水電站、百龍灘水電站、惡灘水電站(樂灘水電站)、橋鞏水電站、大藤峽水電站。1986年,珠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中再次提出大藤峽工程。30多年彈指一揮間,如今天生橋、岩灘、龍灘等水電站相繼建成,只剩下最後一級的大藤峽了。
2011年3月,國家發改委批複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建議書,設計的船閘通行能力由1986年方案中的1000噸級提升到了3000噸級,且把“航運”功能擺在了僅次於防洪之下的第二位,滿足了廣西近年大力建設“黃金水道”的戰略構想。當年12月1日,桂平至大藤峽專用公路開工,意味著工程建設向前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
走近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
2014年5月,桂平市從各機關、各部門抽調140多名工作人員組成的14個工作組,“白加黑”“5+2”“雨加晴”忘我工作,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一期工程1850畝的征地工作,為即將開工建設奠定了基礎。
2014年7月3日,廣西全區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啟動大會在貴港舉行,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作為投資額最高的項目,被稱為廣西“頭號工程”。
2014年10月8日,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務院批准。
2014年11月15日,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動員大會在桂平市召開,標誌著這個西江黃金水道的控制性重大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河段大藤峽峽谷出口處,下距廣西桂平市黔江彩虹橋6.6公里,是國務院批准的《珠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珠江流域防洪規劃》確定的流域防洪關鍵性工程,是《珠江水資源綜合規劃》、《保障澳門、珠海供水安全專項規劃》提出的流域關鍵性水資源配置工程。
大藤峽水利樞紐正常蓄水位為61.0米,汛期洪水起調水位和死水位為47.6米,防洪高水位和100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為61.0米,10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為64.23米;水庫總庫容為30.1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和調節庫容均為15億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1600兆瓦,多年平均發電量72.39億千瓦時;根據珠江三角洲壓咸補淡等要求確定的思賢滘斷面控制流量為2500立方米每秒;船閘規模按二級航道標準、通航2000噸級船舶確定;控制灌溉面積136.66萬畝、補水灌溉面積66.35萬畝。
大藤峽水利樞紐為大(1)型Ⅰ等工程,主要由黔江混凝土主壩(擋水壩段、泄水閘壩段、廠房壩段、船閘上閘首壩段、船閘檢修門庫壩段、縱向圍堰壩段等)、黔江副壩和南木江副壩等組成。樞紐主要建築物黔江混凝土主壩、黔江副壩和南木江副壩等為1級建築物,船閘閘室和下閘首為2級建築物,次要建築物和船閘導航、靠船建築物等為3級。黔江混凝土主壩設計洪水標準為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5000年一遇;黔江和南木江土石副壩設計洪水標準為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10000年一遇;電站廠房尾水平台、副廠房和開關站設計洪水標準為2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1000年一遇;下游消能防沖建築物洪水標準為100年一遇。1級壅水建築物地震設計烈度在地震基本烈度的基礎上提高1度按7度設計。工程施工總工期為9年。
按2009年第一季度價格水平,估算工程靜態總投資為2408797萬元,總投資為2804766萬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資為1428883萬元,工程佔地及施工場地徵用費54924萬元,水庫淹沒影響處理補償投資為889985萬元,水土保持投資為21352萬元,環境保護投資為13653萬元;建設期融資利息為395969萬元。
項目建成后,水庫正常蓄水位61米,防洪起調水位47.6米,總庫容34.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15億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160萬千瓦時、年發電量61.3億千瓦時。水庫渠化279公里航道,使廣西柳州、來賓、桂平能夠航行千噸級以上船舶;規劃灌溉面積136.7萬畝,並改善農村147.6萬人的生活用水條件。
工程的開發任務以防洪、發電和水資源配置為主,結合航運,兼顧灌溉等綜合利用。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的開發任務以防洪、航運、發電和水資源配置為主,兼顧灌溉、生態保護等綜合利用,項目主體工程建設期9年,概算總投資300多億元人民幣,控制流域面積19.78萬平方公里,約佔西江下游及三角洲防洪控制斷面梧州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積的60%。
該工程實施后,與西江上游的龍灘水庫和下游堤防工程聯合運用,可有效調控洪水,對提高西江中下游及西北江三角洲地區以及潯江河段的防洪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可充分開發利用梯級水能資源,向電網提供清潔能源,緩解電力供需矛盾,為西電東送創造條件,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並可與流域其它骨幹水庫聯合調度,有效調控西江枯水期徑流,保證河道生態環境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抑制咸潮上溯,保障澳門和珠江三角洲供水安全,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築壩壅高水位還可渠化庫區航道,提高黔江航道標準和通航能力,貫通西江航運線路,發展沿江航運,促進經濟發展;也為發展灌溉和改善灌區人畜飲水創造了條件。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對保障流域防洪和供水安全、促進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顯著,因此建設該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還是國務院確立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標誌性工程。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可有效調控西江枯水期徑流,抑制咸潮上溯,對於保障珠江三角洲包括澳門在內廣大群眾的飲用水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防護后水庫庫區淹沒影響的實物指標調查成果為:淹沒影響人口為9882人;各類房屋面積為35.5萬m²;淹沒各類土地113693畝,其中,耕地70566畝,園地9225畝,林地19552畝,草地7012畝,魚塘223畝,未利用地7115畝;二級公路為24.62km,三級公路為15.95km;220kV輸電線路為12.38km,110kV輸電線路38.73km等。
庫區農村移民安置採用以大農業和調整耕地安置為主的移民安置初步方案。規劃水平年搬遷安置人口為20351人。
工程永久佔地面積4119畝,其中耕地2215畝;施工臨時佔地面積為17526畝,其中耕地為4334畝;工程佔地影響人口為4050人,房屋面積為18.23萬m。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建議書於2011年2月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複。2014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要求在今2015年和“十三五”期間分步建設納入規劃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其中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列為第一項重大水利工程。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桂平市壩區征地工作有序推進,進壩公路正進行路面硬化施工,移民安置點規劃建設亦有序開展。2014年10月8日,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務院批准。
2014年11月15日,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動員大會在廣西桂平市南木鎮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壩址附近召開,國家水利部、發改委和廣東、廣西、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領導出席動員大會。會議的召開,標誌著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按計劃,2019年5月30日左岸工程建設要初步達到圍堰破堰進水條件,達到階段性建設目標。
2019年8月22日,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船閘下閘首人字閘門處繼續施工。該閘門設計高度47.5米,該閘門位於廣西最大最長的峽谷——大藤峽出口處,是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水利樞紐,被喻為珠江上的“三峽工程”。該工程建成后,西江船舶通航噸級將由當前300噸級提高至3000噸級規模,年均貨運量由當前的1300萬噸提高至5400萬噸,成為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關鍵節點。
2020年2月17日17時19分,大藤峽工程7號水輪發電機組轉輪啟動吊裝,歷時70分鐘,穩穩吊入預定位置,宣告左岸廠房第二台水輪發電機組轉輪吊裝成功,為7號機組按期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3月10日9時,隨著泄水閘門徐徐落下,大藤峽水利樞紐正式下閘蓄水,標誌著工程投入初期運用。
2020年3月15日下午17時,大藤峽工程船閘開始充水,水流首次進入工程輸泄水流道,為船閘進行有水調試創造了條件,向船閘通航又邁出堅實一步。
2020年3月31日,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船閘試通航啟動,預計一年後可正式通航。
2020年7月31日,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左岸最後一台機組接入廣西電網投產發電,標誌著左岸工程全面投產運行,樞紐綜合效益初步顯現,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多重助力。
2020年9月6日18時許,經過綜合調度,建設中的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水庫水位首次達到52米高程,這是大藤峽工程全面完工前允許運行的最高水位。目前右岸工程也已開工建設,全部工程將於2023年建設完畢。
2021年1月,入選第四批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