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源性物質

內源性物質

徠內源性物質是指通過神經和體液因素影響胃壁細胞內信號轉導從而影響胃酸分泌的物質。分為促進胃酸分泌的因素和抑制胃酸分泌的因素。

促進胃液分泌


主要因素

1、食物的刺激:食物對胃底、胃體部和幽門部感受器的機械和化學刺激,經迷走-迷走反射或刺激G細胞分泌胃泌素,引起胃酸分泌增加。
2、迷走神經(ACh):
(1)直接作用於壁細胞M受體(阻斷劑:阿托品),促進胃酸分泌;
(2)作用於胃泌酸區黏膜內的腸嗜鉻樣(ECL)細胞,引起組胺分泌,促進胃酸分泌。
(3)神經末梢釋放的促胃液素釋放肽(GRP,鈴蟾素,蛙皮素),作用於G細胞分泌促胃液素,促進壁細胞分泌胃酸。
(4)抑制胃和小腸黏膜中的δ細胞釋放SS,消除SS對G細胞釋放促胃液素的抑制作用,促進了胃酸的分泌。
3、促胃液素(胃泌素):既可直接刺激壁細胞分泌胃酸,又可刺激ECL細胞分泌組胺,間接促進壁細胞分泌胃酸。
4、組胺(組織胺):以旁分泌的方式作用於鄰旁壁細胞的H受體(阻斷劑:甲氰咪呱),引起壁細胞分泌胃酸。
5、Ca鈣離子可通過雙重機制誘導人的胃酸分泌,既可通過促進胃竇部釋放胃泌素,又可對壁細胞的直接作用。
6、低血糖:胰島素性低血糖可引起胃酸分泌,可被抑胃肽抑制。
7、咖啡因、酒精:可直接刺激胃酸分泌。
8、糖皮質激素:通過增加胃腺對迷走神經和胃泌素的反應性,促進消化液和消化酶的分泌,特別是胃酸。
9、應激狀態:應激狀態時胃酸分泌增加。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均證實顱腦損傷和燒傷后胃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加,應用抗酸劑及抑酸劑可預防和治療應激性潰瘍。胃酸增加可與神經中樞和下視丘損傷引起的神經內分泌失調、血清胃泌素增高、顱內高壓刺激迷走神經興奮通過壁細胞和G細胞釋放胃泌素產生大量胃酸有關。
10、腸泌酸素:食糜對十二指腸的機械擴張和消化產物的化學性刺激引起十二指腸黏膜釋放腸泌酸素刺激胃酸分泌。
11、精神因素:愉悅的心情可以促進胃液的分泌。

內源物種類

1、迷走神經(ACh)
2、促胃液素(胃泌素)
3、組胺(組織胺)
★機制:ACh、促胃液素和組胺與壁細胞膜上相應的受體結合后,通過不同的信號轉導途徑,刺激壁細胞分泌鹽酸。期中組胺通過G蛋白中介,激活AC-cAMP系統,升高cAMP水平;ACh和胃泌素通過激活磷脂酶C(PLC),生成第二信使IP,使細胞內貯庫內的釋放。cAMP和通過PKA,使更多的通道和--ATP酶分子鑲嵌於壁細胞的分泌小管膜上,從而增加HCl的分泌。

抑制胃液分泌


主要因素

1、鹽酸(HCl):消化期在食物入胃后可刺激胃酸分泌,當胃酸分泌過多時,可負反饋抑制胃酸分泌。一般說來,當胃竇部pH≤1.2~1.5或十二指腸內pH≤2.5時,可抑制胃酸分泌。可能機制有:胃酸直接抑制胃竇黏膜G細胞釋放胃泌素;胃酸刺激胃竇部δ細胞釋放SS,間接抑制G細胞釋放胃泌素和胃酸分泌;胃酸刺激十二指腸黏膜釋放促胰液素和球抑胃素,從而抑制胃酸分泌。
2、脂肪:脂肪及其消化產物進入小腸后,可刺激小腸分泌多種胃腸激素,如促胰液素、CCK、抑胃肽、神經降壓素、胰高血糖素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腸運動的激素。
3、高張溶液:當食糜進入十二指腸后,可使腸腔內出現高張溶液。高張溶液可刺激小腸內的滲透壓感受器,通過腸-胃反射來抑制胃酸分泌。
(前三個因素主要在消化期抑制胃液分泌)
4、生長抑素(SS):抑制胃竇部G細胞釋放胃泌素、抑制ECL細胞釋放組胺、直接抑制壁細胞的分泌。
5、前列腺素(PGE、PGI):直接抑制壁細胞的分泌。
6、表皮生長因子(EGF):可抑制胃酸分泌,有利於胃黏膜的修復。
7、促胰液素: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腸運動,收縮幽門括約肌,抑制胃排空。胃酸刺激促胰液素的分泌,促胰液素負反饋減少胃酸分泌。
8、抑胃肽:可抑制組胺和胰島素性低血糖引起的胃酸分泌,其作用由SS介導。
9、精神心理因素:抑鬱、焦慮可抑制胃酸分泌。

內源物種類

徠1、生長抑素(SS)
2、前列腺素( 、 )
3、表皮生長因子(EGF)
★機制:SS、前列腺素、EGF通過激活G,可抑制壁細胞的腺苷酸環化酶(AC),降低胞質內的cAMP水平,從而減少蛋白激酶A(PKA)的激活,抑制胃酸的分泌。SS還可通過抑制G細胞及ECL細胞釋放促胃液素和組胺,間接抑制壁細胞分泌HCl。(參考《生理學》G蛋白耦聯受體信號轉到途徑)

其他影響因素


1、縮膽囊素(CCK):CCK由小腸黏膜I細胞分泌,可與不同的受體結合對胃酸分泌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應。
2、血管活性腸肽(VIP):VIP可抑制食物、組胺和胃泌素等刺激胃酸分泌;也可刺激壁細胞促進胃酸分泌。
3、鈴蟾素(蛙皮素):可直接作用於壁細胞促進胃酸分泌。
4、纈酪肽(Valosin):對基礎胃酸分泌有刺激作用,不依賴於胃泌素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