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坪上鎮的結果 展開

坪上鎮

廣東揭陽市揭西縣下轄鎮

坪上鎮隸屬於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位於揭西縣東南部,東和大溪鎮相聯,西和五雲鎮毗鄰,南和普寧市南陽交接,北和龍潭鎮、河婆鎮接壤,距縣城6公里。總面積93.33平方千米2019年,坪上鎮戶籍人口4.37萬人。截至2019年,坪上鎮轄1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坪上村。下轄員東、員西、五聯、坪上、四和、四新、連城、東村、潭角、樟樹下、石峽、紅旗、南聯、尖田、新榕、成全、上倉、湖光19個行政村和坪新居委會,共有71個自然村。

2000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266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912元萬,農業總產值6750萬元,人年平收入過3060元。坪上鎮地處榕江河上游,榕江南河、龍潭河、石內河在鎮內交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利於發展農林業生產。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蕃薯、花生、大豆、甘蔗等。境內山地廣闊,主種松、杉,兼種茶、烏欖、青梅、荔枝等。境地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發源於南河的石內河自西南流向東北,落差大,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可開展量4800千瓦。

徠小水電是坪上鎮的重要支柱產業,在“辦電富鎮”思想的指導下,經過努力,境內現有蓮花一級電站、蓮花二級電站、石內電站、單竹坑電站、南坑電站等多座電站,總裝權4426千瓦,多年年均發電總量可達萬度。鎮內有完全中學1所,成人中學技術學校3所,婦女科技文化學校民,初級中學2所,小學16所,幼兒園6所,衛生院1所;還有文化站1個,廣播站1個,有線電視轉播站個,等等。區域內主要道路4條,總長27公里,河棉公路、安普公路穿過境內7公里,各村均可通汽車,交通較發達。

建國初,坪上屬河婆區的一個鄉。1958年,屬河婆人民公社。1961年1月,建立坪上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坪上區。1986年,開始改為坪上鎮。2017年,坪上鎮工農業總產值9.87億元,比2016年(下同)增長22.3%,其中工業總產值5.66億元,農業總產值4.21億元。

歷史沿革


建國初,坪上屬河婆區的一個鄉。
1958年,屬河婆人民公社。
徠1961年1月,建立坪上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坪上區。
1986年,開始改為坪上鎮。
坪上鎮
坪上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坪上鎮位於揭西縣東南部,東和揭西縣大溪鎮相聯,西和五雲鎮毗鄰,南和普寧市南陽交接,北和龍潭、河婆鎮接壤,距縣城6公里。總面積93.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坪上鎮境內地勢南高北低。

氣候

坪上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坪上鎮轄1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坪上村。
坪上鎮行政區劃
坪新社區坪上村紅旗村石峽村樟樹下村
五星村潭角村連城村四新村四和村
湖光村上倉村成全村新榕村尖田村
南聯村五聯村員東村員西村東南村

人口民族


全鎮總面積91.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6萬畝,耕地面積1.57萬畝;總人口40470人。下轄員東、員西、五聯、坪上、四和、四新、連城、東村、潭角、樟樹下、石峽、紅旗、南聯、尖田、新榕、成全、上倉、湖光19個行政村和坪新居委會,共有71個自然村。
2019年,坪上鎮新出生人數638人,人口出生率14.1%,人口自然增長率8.2%。至年底,全鎮總戶數1.13萬戶,戶籍人口4.37萬人,常住人口2.3萬人。海外華僑2.6萬人,港澳台同胞6000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坪上鎮工農業總產值9.87億元,比2016年(下同)增長22.3%,其中工業總產值5.66億元,農業總產值4.21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00.3萬元,增長6.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600.3萬元,增長6.2%。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6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7億元。新增“四上”企業1家。各項稅收收入總額789.91萬元,增長9.4%,其中國稅376.63萬元,增長7.8%;地稅收入413.28萬元,增長11.3%。鎮內有農村商業銀行1家,郵政儲蓄銀行1家,各項存款餘額3.9億元,各項貸款400多萬元。
2000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266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912元,農業總產值6750元,人年平收入過3060元。坪上鎮地處榕江河上游,榕江南河、龍潭河、石內河在鎮內交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利於發展農林業生產。

第一產物

農作物
2017年,坪上鎮農業總產值4.21億元,增長9.4%,其中種植業產值2.98億元,林業產值1930萬元,畜牧業產值4420萬元,漁業產值2150萬元,農林牧漁其他產值3800萬元。全鎮耕地面積1360公頃,糧食播種面積1594公頃,糧食總產量1.03萬噸。水稻種植面積1069公頃,總產量8638噸﹔蔬菜種植面積493.2公頃,總產量1.83萬噸;水果種植面積1140公頃,總產量1.07萬噸,其中種植青梅666.67公頃、烏欖33公頃。林地面積6800公頃,生態林869.3公頃,木材採伐1010立方米。全年生豬出欄2.76萬頭、家禽(雞、鴨、鵝)出欄5.2萬隻,水產養殖總產量1880噸。
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蕃薯、花生、大豆、甘蔗等。境內山地廣闊,主種松、杉,兼種茶、烏欖、青梅、荔枝等。境地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發源於南河的石內河自西南流向東北,落差大,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可開展量4800千瓦。

第二產業

工業
小水電是坪上鎮的重要支柱產業,在“辦電富鎮”思想的指導下,經過努力,境內現有蓮花一級電站、蓮花二級電站、石內電站、單竹坑電站、南坑電站等多座電站,總裝機4426千瓦,多年年均發電總量可達萬度。
2017年,坪上鎮工業生產以電站、線業、石料加工、塑膠等為主,有工業企業26家,從業人員187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水電站12座,裝機總容量7575千瓦。實現工業總產值5.66億元,增長3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22億元,增長6%。

第三產業

商業
2017年,坪上鎮有農貿市場1個,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市場主要經營農副產品。全鎮有商貿企業(含營業單位)6家,個體商戶362家,主要經營五金電器、服裝鞋類、日常用品等。新增限額以上商業企業2家,累計24家;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7億元,增長10.3%。

文化


方言
坪上鎮地方方言為客家話。
揭西普寧客屬地區均流行喝擂茶的習俗。北宋初年,潘仁美奉命南下攻打南漢,派一小分隊途經揭西進攻廣州。到了河婆,士兵水士不服,上吐下瀉,後來得到當地人的指點,喝擂茶治病。那些病倒了的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擂茶,次日全都痊癒了。後來,征南人馬有一部分留下來屯田,於是擂茶不但在揭西,而且在粵北、湘西、贛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傳下來,成為客家飲食民俗的一大特色。
坪上鎮
坪上鎮
揭西米呈
米呈,又叫“米花脆”,是一種盛行於揭西客家地區的經典茶料。米呈,在揭西客家地區是一種與擂茶齊名的傳統美食。據揭西縣誌記載,米呈是盛行於河婆、龍潭、坪上、五雲、上砂、良田等客家地區的地方特色美食,或作點心茶料,或作敬品禮品。在物質貧乏的年代,一碗擂茶、一塊米呈,是揭西客家地區人們招待客人的最高標準。

交通


坪上鎮境內有國道G238和甬莞高速過境並在鎮內設有高速收費站。
坪上鎮
坪上鎮

社會


教育

鎮內有完全中學1所,成人中學技術學校3所,婦女科技文化學校民,初級中學2所,小學16所,幼兒園6所,衛生院1所;還有文化站1個,廣播站1個,有線電視轉播站等等。區域內主要道路4條,總長27公里,河棉公路、安普公路穿過境內7公里,各村均可通汽車,交通較發達。
截至2017年末,坪上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66人,幼兒教師11人;小學15所,小學生1207人,教職工182人(其中小學高級教師139人,小學一級教師職稱22人,大專以上學歷177人)﹔初級中學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學生692人,教職工146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146人,中學高級教師職稱9人,中學一級教師職稱106人)。是年,全鎮適齡兒童人學率100%,小升初率100%,“三殘”(智殘、體殘、肢殘)適齡兒童人學率100%;完成普通高中送招123人。其中坪上中學和綿基中學、振文學校考取揭陽一中河婆中學等重點學校人數78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坪上鎮有文化站1個,廣播站1個,有線電視轉播站1個,村級廣播站12個,文化活動廣場21個,農家書屋19間,老人福利院1個,老人協會1個。是年,全鎮舉辦各種文藝活動、群眾文藝匯演活動7場,參與人數6000多人次。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坪上鎮有衛生院1所,佔地面積1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50平方米,醫務人員36人,病床12張,內設內科、外科、婦科、婦產科、防疫組、檢驗室、B超室、公共衛生辦公室等科室﹔全鎮鄉村個體醫療站22個,醫務人員23人。是年,各醫療機構門診量9562人次,收治住院病人61例,醫療衛生業務收人45萬元。全年未發生任何傳染病,全鎮兒童計劃免疫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