魴,(Dybowski, 1872),屬鯉形目鯉科,鮊亞科,魴屬的一種魚類。俗稱:三角鯿,烏鯿,平胸鯿。英文名:Black bream 。

簡介


體高,甚側扁,呈菱形,頭後背部隆起。頭小,口端位;上下頜前緣均具發達的角質層。腹棱僅自腹鰭基部至肛門;背鰭具光滑硬刺,其長度顯著大於頭長;尾柄長大於或等於尾柄高。體背部青灰色,兩側淺灰色帶有淺綠色澤,腹部銀白,每個鱗片後部較深,各鰭呈青灰色。
魴
魴在流水或靜水水體中都有。尤喜棲息於底質為淤泥或石礫、而有沉水植物和淡水殼菜的敞水區。在生殖季節,成熟親魚群集於有流水的場所進行繁殖;到初春就游至江河港汊和附屬水體的沿岸覓食。魴屬雜食性魚類,幼魚以淡水殼菜為主食,其次是昆蟲和軟體動物的幼體;成魚以水生植物為主食,其次是淡水殼菜。性成熟個體為3齡,體重約1公斤左右。產卵場要求水流有顯著的流動。

分佈


分佈廣,黑龍江、鴨綠江、遼河、黃河、淮河、長江中下游、錢塘江閩江等水系均產。
魴
生長較快,個體較大,最大個體可達5公斤左右,在天然水域中有一定的產量。肉味鮮美,質細嫩,含脂量高。每百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8.5克,脂肪6.6-8.0克,碳水化合物0.2克,熱量134千卡,鈣76毫克,磷211毫克,鐵2.2毫克。自古以來,頗受人民大眾歡迎,視其為上等食用魚類。早在二千年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很喜愛吃這種魚,如《詩經》中便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魴”的詩句。魴、團頭魴和鯿的形態特徵均極相似,古代統稱之為“魴”或“鯿”。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魴,方也;鯿,扁也”。可見魴和鯿是根據它們的外形而得名的。

其他


去鱗、去內臟、洗凈的魴,鮮用,具有調胃健脾之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胸腹脹滿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