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聖祖的結果 展開

聖祖

帝王的先祖和皇帝的廟號

聖祖,帝王的先祖和皇帝的廟號。多特指開國的高祖。

字詞釋義


1.帝王的先祖。多特指開國的高祖。
《漢書·王子侯表上》:“大哉,聖祖之建業也!後嗣承序以廣親親。”《孔子家語·賢君》:“孔子曰:‘昔者夏桀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聖祖之道,壞其典法,廢其世祀。’”《晉書·樂志上》:“赫赫太上,巍巍聖祖。”明何景明《送劉御史按淮陽諸郡》詩:“台臣今按地,聖祖舊開疆。”
2.對老子的尊稱。道教本稱老子為太上老君
唐高宗時追尊為太上玄元皇帝,至玄宗時又加號為大聖祖玄元皇帝。宋真宗時,因唐故事,上徽號為九天司命天尊,后又追尊為聖祖天尊大帝。世因簡稱“聖祖”。唐王維《賀古樂器表》:“伏惟開元天寳聖文神武應道皇帝陛下,居皇建之極中,得混成之大道;奉先天之聖祖,玄化協於無為;育率土之羣生,至仁侔於陰騭。”

皇帝廟號


廟號釋義
1.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謚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
2.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此外,像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3.“聖”這裡指道德智能極高超的理想人物。
4.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新太祖王莽、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濫,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5.聖祖這個廟號始於唐朝,起初唐朝皇帝鞏固自己的統治,專門給老子李耳創立的廟號,到宋朝時期,此廟號在漢族歷史上依然是一種追封先祖的模式,比如“宋聖祖趙玄朗、蜀聖祖王子晉”。而在少數民族中,此廟號正式成為了皇帝的廟號,比如“大長和國聖祖鄭買嗣”、“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相關帝王
唐聖祖
老子,嬴姓,李氏,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唐·王維《賀古樂器表》:“伏惟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陛下,居皇建之極中,得混成之大道;奉先天之聖祖,玄化協於無為;育率土之群生,至仁侔於陰騭。”
新羅聖祖
金德曼朝鮮語:선덕여왕,?-647年),號聖祖皇姑,亦稱善德王、善德女王,真平王金白凈長女,母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金福勝之女),新羅國第27位君主,632年-647年在位。
金德曼性格寬厚仁慈,聰明機敏。真平王五十四年(632年),其父真平王去世,因真平王無子,國人於是擁立金德曼繼位,上尊號為聖祖皇姑,成為新羅國第一位女性君主。
善德王三年(634年),改年號為仁平。善德王十六年(647年)八月,金德曼去世,謚號善德,因此故稱善德王或善德女王。金德曼死後,葬於狼山。因無嗣子,由其堂妹真德王金勝曼繼位。
大長和國聖祖
鄭買嗣(?—909年),漢人鄭回七世孫,世為南詔清平官(即宰相)。鄭買嗣曾為南詔重臣。乾寧四年(897年),鄭買嗣指使楊登殺死南詔王隆舜,天復二年(902年),鄭買嗣起兵殺死隆舜之子舜化貞及南詔王族八百餘人,滅亡南詔,建立大長和國,安國七年(909年),又下令鑄鐵佛萬尊,供於普明寺中祈福,同年8月鄭買嗣病死,葬處不明。廟號聖祖,謚號聖明文武威德桓皇帝,史稱桓帝。
蜀聖祖
王子晉,周靈王的太子,姬姓王氏的始祖,他有個兒子名宗敬。後來前蜀後主王衍以他為王氏始祖,上廟號聖祖,謚號至道玉宸皇帝。
《新五代史·卷六十三·前蜀世家第三》:“五年,起上清宮,塑王子晉像,尊以為聖祖至道玉宸皇帝,又塑建及衍像,侍立於其左右;又於正殿塑玄元皇帝及唐諸帝,備法駕而朝之。”
《池北偶談·卷二十一·談異二》:“唐以老子為玄元皇帝。蜀王衍追尊王子晉為聖祖至道玉宸皇帝。”
宋聖祖
趙玄朗,是中國民間信仰的一位財神。字公明。生於秦代終南山趙大村。早年家境貧寒,后經商,從事木材生意。因其為人誠實守信,生意興隆,積累了巨額財富。此時,他仍不忘周濟貧困,而且資助國家的軍事行動,親自參軍打仗,十分勇敢。他一邊經營商業,一邊到終南山樓觀拜訪道家學者,精研道理修得正道。
宋朝時期,趙玄朗被宋朝皇帝視為趙氏皇族的先祖,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追尊他為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廟號聖祖;其妻為元天大聖后。自元明以後,逐漸演化成財神趙玄壇。
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後世稱呼為康熙帝。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後先後取得了對三藩、明鄭、準噶爾的戰爭勝利,驅逐沙俄侵略軍,以條約確保清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蒙古各部。
康熙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後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廟號聖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鄭聖祖
鄭森是時期后黎朝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越南鄭朝的第十代君王。
1782年,鄭森得病將死,遺命讓自己最寵愛的兒子鄭檊繼位,由黃廷寶等七人輔政。鄭檊嗣位后,上廟號聖祖(Thánh Tổ),其謚號盛王(Thịnh Vương)則是鄭森生前指定的。
阮福晈(越南語:Nguyễn Phúc Kiểu,1791年-1841年),原名阮福膽(Nguyễn Phúc Đảm),史稱明命帝(Vua Minh Mạng),越南阮朝第二代君主,1820年至1841年在位,年號明命。
在位期間,阮福晈進行了多項改革,使阮朝處於鼎盛時期。此外,還對真臘(今柬埔寨)、哀牢(今寮國)進行軍事擴張,使越南的疆域達到有史以來的最大。在對外政策上,阮福晈施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在國內則禁止基督教的傳播。
1839年,阮福晈見清朝國力日漸衰弱,將國號由清廷賜予的“越南”改為“大南”。1841年,阮福晈逝世,廟號聖祖(Thánh Tổ),葬於孝陵,子紹治帝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