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安村
麻安村
麻安村地處於甘肅徽縣麻沿鄉,轄8個村民小組,耕地面地161公頃,屬典型的林緣區和石山區,山大溝深,土地瘠薄,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群眾觀念陳舊,文化教育落後,是全縣最典型的貧困村。2003年該村在省、市扶貧辦的關懷下,被確定為全省參與式整村推進示範村。
2003年該村在省、市扶貧辦的關懷下,被確定為全省參與式整村推進示範村。幾年來,該村黨支部、村委會在省、市、縣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扶貧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嚴格按照省扶貧辦黨組提出的要把麻安村建設成為國內扶貧與國際扶貧相結合,探索扶貧新模式和新機制的試驗場的要求,積極借鑒世行扶貧項目參與式和報帳制、採購制等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突出參與式的新理念,充分尊重廣大貧困群眾的知情權、選擇權、決策權、管理權和監督權,用參與式的方法引導群眾制定出了實用性、綜合性和可操作性很強的《麻安村參與式扶貧整村推進項目規劃》,在工作中,始終堅持用參與式的方法管理實施項目,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得到了省、市各級的充分肯定,並於2005年11月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表彰為“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先進村”。
麻安村在整村推進工作中,特別重視了幹部群眾的能力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經過縣科技部門和澳門巴迪基金會等非政府機構的培訓,廣大幹部和群眾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特別是婦女解決了思想認識問題,認識了自我發展的潛能,堅定了脫貧致富的信心,改變了“等、靠、要”的俗習,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並且影響和改變了男人在經濟發展上猶豫不決的做法,增強了發展意識和經濟意識。村民們運用學習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和做法,尋找工作中的差距,制定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加強了對資金項目的後續管理,使滾動資金能正常運轉,建成的項目發揮更大的效益,探索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該村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圍繞縣上的產業發展布局,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了退耕還林、種草養畜,發展沼氣、太陽灶節約能源的整村推進經濟發展思路,使該村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全村共退耕還林1310畝,種草516畝,種植藥材300畝,建冬暖棚牛圈426間,引進良種母牛650頭,母羊986隻,三年共出售商品牛240頭,羊1213隻。為全村152戶農戶實施了改灶、改炕、改廁項目,新建沼氣池30戶,安裝太陽灶50頂,大大地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活質量。
該村共投入項目資金244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74萬元,信用社配套信貸資金50萬元,世行貸款32萬元,整合部門資金88萬元。通過實施項目,到2005年,麻安村的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650元,比2002年的650元凈增了1000元,平均每年凈增333元。人均佔有糧也有了明顯增加,由2002年的181公斤增加到2005年的350公斤。貧困戶由124戶563人減少到25戶101人,完全解決了溫飽問題。全村修建新房48座182間,整修、美化村內主要道路2條5公里,購買電視機60台,發展農用車35輛,安裝移動座機26戶,有移動手機45部,發展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專業協會4個,培養專業經紀人8人,基本達到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184畝(其中:田1726畝,地3458畝),人均耕地3畝,主要種植甘蔗、烤煙、木薯、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35095.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2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15畝,主要種植咖啡、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131畝,荒山荒地10119畝。有金礦、銅礦等資源。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村轄內無路燈。全村有333戶通自來水,有9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77%、20%)。有432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8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8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1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4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農用運輸車6輛,拖拉機29輛,摩托車16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93畝,有效灌溉率為34.91%。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1戶;建有小水窖1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09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8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3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18戶居住在其他結構房屋。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9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55萬元,佔總收入的57%;畜牧業收入115萬元,佔總收入的1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50頭,肉牛23頭,肉羊725頭);漁業收入3萬元,佔總收入的0.37%;林業收入35萬元,佔總收入的4.4%;第二、三產業收入174萬元,佔總收入的22%;工資性收入8萬元,佔總收入的1%。農民人均純收入2801元,農民收入以甘蔗、烤煙、木薯、糧食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人,在省內務工8人,到省外務工6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人,占人口總數的0.1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96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308人, 占人口總數的17.8%。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衛生室面積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7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全村人畜混居的農戶266戶。
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