悊學

文化術語

悊學,是中國古代建立在全腦和心腦立體運用生理基礎上的立體悊學文化,這種悊學要求做人要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狀態,達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一種哲學境界。

內容簡介


前漢的典籍《漢書·刑法志》當中記載:“聖人既躬,明悊之性,必通天地之心。”走進小篆文、鐘鼎文乃至甲骨文去研究這個“悊”字,就可以非常清楚地解讀出,它所表達的是開啟智慧的眼睛,並且通向天,來了解宇宙自然的法則;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把心修好,這樣才能突破我們智識的局限性和意識的封閉性。
從“悊“的不同字體,可以發現,中國古代的“悊學”是應當知道天地之心的,也就是說要達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境界才是最高的一種哲學境界。
從哲學層面而言,人類在精神文明領域都曾經共同經歷過性識晢學文化、慧識悊學文化、智識哲學文化、意識哲學文化四個階段,其中晢學是指在性光照耀下,性識透發能與質象無色境信息能量相通達的學術方法;悊學是指在心光能量朗照下,慧識透發而通達天心與地心,對色象境自由通達的學術方法;哲學是指在脾土信德承載下,後天智識與意識通過口識(舌)對物相萬有現象討論研究的學術方法。其中的“悊”字,金文為悊,下面是一個“心”,上面一隻智慧之眼在觀察天上的客觀規律和秩序。”慧識悊學文化,是中國古代幾學建立在全腦和心腦立體運用生理基礎上的立體哲學文化,這種哲學要求做人要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幾析法狀態。只有真正的知天知地,並且在自己體內也能夠觀察到天地自然變化的時候,才是一種慧識悊學文化的層次和階段。中國慧識悊學文化的代表人物是伏義、黃帝老子
中國在漢代的時候,出現了用“口”而不用“心”的“哲”字,表明已經從心知、性知的高度降低到了意識知、智能知、經驗知的層面來解析和分析事物。追根溯源,中華傳統文化的哲學根源,就是天人合一的慧識悊學。中國古代的慧識悊學文化所發現和揭示的是宇宙自然的根本法則秩序,並主張運用這一宇宙法則誕生天人合一的人類世界秩序。天人合一,正己修身治國理政的奧秘在《黃帝四經》和老子五千言當中都揭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