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識

文化術語

智識,漢語辭彙。拼音:zhì shí。釋義:猶智力,識見;知識。

概念


智,又稱其為智識,智識的功能表現,稱為“智能”。由於人類智識不能離開命體單獨存在,必須要藉助於肉體才能展開智識的活力和功能,所以又稱之為“命智”。
智識是介於意識和慧識之間的一種覺知。智識的生理功能區域是左腦的質層結構,也稱為智識的“辦公室”,因為它能直接透過左側大腦皮層 區整合各種後天信息,因此是以後天覺知為主體。但是由於智的左側大腦質層通過大腦底部的胼胝體與右腦質層的慧識相交通,因而智識是處于慧識與意識中間的識性。
智的基本生理功能活動,是後天每“日”所“知”,是通過左腦皮層後天意識日日新知,並且透過左腦皮層進入左腦質層的累積。人類後天學 習的一切文化、知識、經驗的積累,其中大部分主要儲存在大腦左側皮層, 而同時透入左腦質層,形成智識;智識中既含有後天積累而成的稟性意識、習性意識,也包括通過善、正、真的教育而獲得的正覺與正念。

形名演變


現代科學將智僅僅定義為大腦的一種功能,其實具有很大局限性。中國的道德根文化修身學和傳統中醫學中都曾經揭示,人類的大腦功能與心有著直接的關聯,其中,智識是人類的心靈所具備的認知和思維能力之一。除了智識,心靈當中還具備慧識和性識,這三種心識都是生髮於心靈,而工作於大腦。心中的這三識中,只有智識屬於三維物相後天有為屬性,而慧識與性識這兩者則都屬於質象境內的先天無為屬性。其中,智識是生髮於右心室,而以左腦質層為工作室.依託眼耳鼻舌身意而外展延伸,同時依靠先天之本的智德腎水能量的營養和支撐。因此,維護智的關鍵,一方面在於從心靈上進行智德品格的修持和錘鍊,一方面還需要牢牢把握住對智德腎水的維護。
智識的形名取代心識,是歷史上軸心時代轉換期中,人們逐漸遠離慧識,迷失先天無為而必然產生的現象。但不能忘卻智本身的智德天陽能量屬性,是天陽智德能量畜養心識而產生後天智識。
智識,源自於智德之“智”字對心字的置換,專指後天物相有為的心識見知活動。心識的活動由於直接與間接地應用了天陽智德能量,在大腦左質層內展開“見知”生理功能;而當人們對於先天無為質象的慧識開始喪失,認知進入見知模糊期時,就需要對原有的、都是後天有為見知活動的意識與心識的生理功能,進行先天納入後天的細化,因而在秦漢時期才產生了“智識”這一種命名。
長時期以來,人們所接受的實則是一種被誤導的認知——改良儒學以及犬儒拋棄對天陽智德能量的形名定義,而將心識與意識的後天有為物相特徵模糊化,拔高後天有為物相心識的地位,混淆先天與後天、質象與物相,掩蓋將先天無為慧識“聞知”丟失以後的茫然無依,從而將原本專用於質象先天無為的“智”字,對心識中的“心”字進行置換,變心識為智識長期使用,掩蓋著心識中還客觀存在的先天無為的慧識與性識。
如何才能使人類的智識脫去愚知而親近天陽智德,信智禮具備而實現明智,使智識名副其實,符合智德的本義,沿著正確的方向得到提升和發展,真正地造福於人生,而不再發生竭澤而漁或利令智昏的人生悲劇;造福於社會,而避免出現一些科學家所擔心的人工智慧招致人類滅亡的結果;造福於地球,而從盲目索取、自毀家園的泥潭中得以自拔,這就需要求教於中華傳統道德根文化中的修身治理學。運用智德重新造型、塑型再造生命五臟六腑的內環境,稱之為以德修身的真實實踐;如果並不是重新塑型再造內環境,而只是進行倫理說教,那麼就只能稱其為一般的、普通而淺表的行為約束或規範。通過道德修身學說的學習和實踐,對生命進行凈化提升再造的塑型,這是解決人類社會所有問題的一個最根本的途徑。在修身明德求真的實踐中,在立正信的基礎上,真正地將天陽"智"德的品格、品質、品行這"三品"運用到體內進行再造,在體內來"全憑心意下功夫"地實施開啟民智的實踐,將妄意與愚智改造提升而實現愚轉智,這是生命水土改造的兩大基礎工程之一。

引證詳解


1、猶智力,識見。
①《韓非子·解老》:“故視強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
②《周書·齊煬王憲傳》:“此兒智識不凡,當成重器。”
③宋蘇舜欽《王子野行狀》:“公智識閎遠,善譚名理,雖庸人之善,終身不忘。”
④《明史·張祐傳》:“祐身長八尺,智識絕人。”
⑤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
2、知識。
①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醫術和虐刑,是都要生理學解剖學智識的。”
②徐特立《國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以特定之時間,授以語法上系統的智識。”

詞語辨析


智識”有名詞解和動詞解兩種用法。
做名詞解:
“智識”所指的不是知識,而是用以統領知識的智慧。俗語所謂“依智不依識”,惟以智慧為歸依,才是真正重要的知識——或者說,知識轉化為智慧才是重要的。否則,只能是無關緊要的知識,這可能是迂腐的,是可能限制人發展的,也可以等待未來再被轉為智慧。
智識造句:
《宗教與現代性的起源》是沃格林的鴻篇巨著《政治觀念史》八卷本中的第五卷,它主要考察了十六世紀的宗教、哲學和政治論爭,並從這看似雜亂無章的智識圖景中勾勒出了現代性誕生的清晰線索。——《沃格林論現代性及其起源》霍偉岸《讀書》2010第五期
做動詞解:機智識別。
如:周恩來智識希特勒陰謀,斯大林十分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