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岐

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的山峰

海拔738米、方幽約7平方公里的觀音岐,原名白泥崎。它的名稱來歷與演變,包含著一段真切感人、富有意義的光榮史話,與德化瓷業的發展、成就和祖圍瓷業對國際瓷壇的臣大影響有著緊密的關係。

基本簡介


德化縣城東南,滻溪中游南岸,有一座並不高大而名聞遐邇的觀音岐。它是磅礴連綿的戴雲山脈中的一環,山巒秀麗,林木青蒼,宛如瓷都的一面翠屏。
海拔738米、方幽約7平方公里的觀音岐,原名白泥崎。它的名稱來歷與演變,包含著一段真切感人、富有意義的光榮史話,與德化瓷業的發展、成就和祖圍瓷業對國際瓷壇的臣大影響有著緊密的關係。原來,由於大自然的造化,這裡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制瓷原料——高嶺土,土層深厚,只要剝去表面土皮,就可採到大量雪白的優質瓷土,素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評價,是一座天然、良好的制瓷原料寶庫,因而名為“白泥崎”。歷代四局鄉民都到這裡采土製瓷,自宋至清先後出現了嶺兜前歐、屈斗宮、佳春嶺、太平宮、胡楓林、大壟口、祖龍宮、嶺兜、桐嶺、南嶺、月記窯、后所、六車、樂陶、后井、東頭、洞上等許許多多名窯,燒制出大量潔白、優美的瓷器,源源不斷遠銷國內外,受到人們的讚譽與歡迎。明代,山北隆泰后所村,有位致力瓷塑研究的瓷雕名藝人何朝宗,採用白泥崎的優質瓷土,精心篩選提煉配成特質泥釉,燒制出一種“舉世無雙”,美如凝脂凍玉,似奶油又似象牙的瓷壇珍品——象牙白(今稱建白)瓷。從此,雕塑燒制各種造型優美的瓷觀音傳到國外,轟動國際瓷壇,驚呼為神品,被譽為“國際瓷壇的明珠”,“東方藝術”的精品,為德化瓷業,為我國瓷苑贏得了國際聲譽。何朝宗隨著他的瓷觀音的創作成就,被譽為瓷雕藝術大師;德化的瓷業也隨著瓷觀音的馳名而空前繁榮。後來,窯工瓷民為紀念他的功績,在他開採優質瓷土燒制瓷觀音的白泥崎山上建觀音廟——碧象岩,供奉何朝宗生前精心雕作的觀音塑像。從此,碧象岩香火興盛,遠近聞名,白泥崎也就改稱觀音岐。

歷史介紹


歷代以來,觀音岐一直為祖國瓷業作出巨大的貢獻。它周圍的寶美、潯中、隆泰、三班、泗濱、奎斗、高陽、丁墘、蘇洋等著名瓷鄉,採用觀音岐的優質瓷土,燒制出各種精美的瓷器,通過泉州港源源銷往國外。至目前,已發現宋至清代古窯址上百處,都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屈斗宮等20多處宋元明窯址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占窯址中,有很多是當年外銷瓷重要窯口,有很多當年的產品曾在日本、東南亞、中東、東非、西歐等地發現。屈斗宮宋元窯址發掘露面后,一批批國際友人先後接踵而至,進行古陶瓷考察,尋覓古陶瓷之路,為促進中外友好往來、發展文化交流再鋪友誼之橋。
悠久、古老的觀音岐永葆青春,展現新姿。現在,漫山鬱郁蒼蒼的馬尾松、杉等人工林,保護著無窮的寶貴的地下資源。山下周圍,有陶瓷科學研究所和國營、集體、聯合體、個體等各種經濟形式的大小瓷廠100多家,新舊大小瓷窯星羅棋布,觀音岐無私地、源源不斷地向它們提供優質原料,燒制出各種珍貴、精美的產品,開出一朵朵瓷苑新葩。公路環繞山南山北,穿經山腳山腰;高高低低的炯囪,日夜噴吐陶煙,瀰漫觀音岐的山野;一箱箱、一車車精美的瓷器源源從窯口吐出、外運。瓷鄉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瓷都人民一家家從古老的陋室遷進新居。碧象岩的繚繞香煙,象徵著窯工瓷民的虔誠心意和瓷雕藝術大師何朝宗對瓷苑的無限期望。山巔電視差轉檯,日日夜夜向瓷都兒女播送國內外的各種要聞,最新訊息,科技知識,義娛節目,讓瓷都人民與時代同脈搏,共呼吸。他們在屏幕前看到國內人民和國際友人的居室里陳設著自己或親人雙手創製的各種瓷器,心裡樂滋滋的,決心更加努力地為瓷苑百花的爭妍吐艷而耕耘、灌溉。

景觀簡介


何朝宗故居

在觀音岐山北坡、滻溪北岸有個后所村,屬潯中鎮。后所村南部臨溪處有座古老的房子———溪陽堂,這就是“瓷聖”何朝宗的故居。
何朝宗的先祖何昆源,系江西省撫州府臨川縣二十二都人,后遷到南城縣十六都,以雕塑佛像為業,石刻、木雕和泥塑無所不精。元末天下大亂,何昆源棄藝從軍,參加朱元璋的隊伍。明洪武初年,何昆源為江西建昌府衛軍。明洪武七年(1374年),調泉州衛右所任百戶,旋升右營總旗官,又調泉州府衛管海指揮右所。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奉調德化縣屯種,居歸德鄉靈化里(明永樂后改稱歸德鄉坊隅,清朝改稱良太社,后又改稱隆泰社)。何昆源選擇滻溪北岸、虎頭山下一片向陽的小山坡,蓋了“溪陽堂”,成為德化何氏的開山始祖,這一片山坡便稱為何厝坡。隨何昆源入德化屯種的尚有八個姓,分居在附近。相對泉州“右所”來說,這裡便是前來屯軍者的“后所”,於是共同創建了“后所宮”。再后,這裡從良太社分出,變成后所村。
何昆源在德化安置后,業餘時間重拾舊藝,從事雕刻生涯。其子何世祥任過莆田縣訓導,孫子何尚志也任過古田縣教諭;但他們後來辭職回鄉務農,也都繼承了何氏的雕刻衣缽。據后所村何氏後人介紹,從第四代何光孫開始,五世何孫仔、六世何國人、七世何茅德,到八世何善富(何朝宗父),都定居德化,再也沒有外出,而是在家務農,同時從事雕刻。看來,德化人“能官則官,能農則農,能瓷則瓷”的傳統,也滲入他們的骨髓。何氏成了雕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