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鴨
珍珠鴨
珍珠鴨是南京地區著名傳統鴨饌之一,二三十年代遐邇聞名,風行一時。此菜在製作時將光鴨從脊背剖開,剔除全部骨而又保持鴨形完整,其手法技巧十分獨特。成菜后鴨肉酥爛,原汁原味,肥而不膩,鮮嫩味美,是鴨類佳肴中的佼佼者。
原料名稱 | 原料重量 |
光鴨 | 1隻--1750克 |
白糖 | 10克 |
大蝦仁 | 100克 |
熟豬油 | 250克 |
香蔥 | 10克 |
熟芡實米 | 10克 |
雞蛋 | 2個 |
凈豬肉 | 150克 |
紹酒 | 20克 |
生薑 | 5克 |
精鹽 | 2克 |
干澱粉 | 5克 |
濕澱粉 | 1克 |
雞清湯 | 1000克 |
醬油 | 20克 |
花生油 | 750克 |
1、將光鴨治凈後去掉腳爪,放砧板上,用刀從尾部沿脊背剖至頸部,在宰殺口處將頸骨斬斷抽出,剔脊骨、胸骨、腿骨,皮向下鋪在砧板上。將豬肉斬茸,均勻地鋪在鴨肉上,用刀先橫后豎輕輕順排。將芡實均勻地嵌在肉內。
2、取雞蛋磕入碗內,加精鹽 0.5克、味精 0.5克、干澱粉 5克攪成糊狀,塗在肉茸上,使鴨皮向下放入大盤中,放醬油 5克讓鴨皮沾滿醬色。
3、蝦仁放碗中,用精鹽 0.5克、蛋清半隻調散,干澱粉 0.5克拌和均勻。
4、炒鍋上火,舀入花生油燒至八成熱,放入鴨子,炸至皮色淡黃,輕輕倒入漏勺瀝油。
5、取大砂鍋一隻,用竹篾墊底,將鴨子放入,周圍空處塞進鴨骨,放入蔥、生薑、紹酒、精鹽 1克、醬油 15克,舀入雞清湯上旺火燒沸,撇去浮沫,移至微火燜至鴨肉酥爛離火,取出鴨子,扒於盤中。
6、炒鍋上火,舀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將蝦仁倒入過油。見蝦仁呈現白色時倒入漏勺瀝油。炒鍋再上火。將鴨子原鹵潷入鍋內。用濕澱粉勾芡,淋入熟豬油 25克,均勻地澆在鴨子上,再將大蝦仁撒在鴨脯上即成。
1、去鴨骨時,應注意手法,不可破壞外皮,要求鴨形完整。
2、炸鴨子時注意適當掌握油溫,不可過高或過低。
3、注意鴨子的色澤不可太深,以金黃色為佳。
4、鴨子必須燜至酥爛,風味始佳。
南京鴨饌源遠流長,品種之多,製作精美,冠蓋全國,索有“鴨都”的美譽。早在先秦時期,南京屬吳國。《吳地記》就有“築地養鴨”的記載。南北朝時期,南京制鴨也被載入史冊,據《陳書》雲,當年陳軍與齊軍在南京郊外的覆舟山附近開仗,陳軍“人人裹飯,媲以鴨肉”,“炊米煮飯”,使得士氣大振。陳軍終於獲得勝利,齊軍大敗而歸。明代,南京的制鴨技術更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當時聞名邏邇的金陵烤鴨已經出現,成為明朝宮廷宴用中一道不可缺少的上等佳肴。板鴨的製作也已遺布金陵。據說,明朝初年,南京即有人腌制板鴨出售。《儒林外史》中就有這樣一段精採的描述,“當下三人會了茶錢,一同出來,到了三山街一個大酒樓上,蕭金銥首席,季恬逸對座,諸葛天申主位。堂官上來問菜,季恬逸點了一賣肘子,一賣板鴨,一賣醉白魚。先把魚和板鴨拿來吃酒,留著肘子。再做三分銀子湯,帶飯菜上來”。到清代時金陵的鹽水鴨、水晶鴨等一大批風味獨特的鴨饌,已在全國取得壓倒一切的優勢,鴨店林立,蔚為大觀。江寧人氏陳作霖饌著的《金陵瑣志》載稱:“鴨非金陵所產也,率於邵伯、高郵間取之。么鳧稚騖千百
成群,渡江而南,闌池塘以畜之。約以十旬肥美可食。殺而去其毛,生鬻諸市,謂之‘水晶鴨’;舉叉火炙,皮紅不焦,謂之“燒鴨’;塗醬於膚,煮而味透,謂之‘尊鴨’;而皆不及‘鹽水鴨’之為無上品也,淡而綿,肥而不濃;至冬則鹽漬,日久呼為‘板鴨’,遠方人喜購之,以為饋獻。再有,清乾嘉時《調鼎集》一書中,“鴨”一節共收有 80多種菜肴。其中“煨鴨塊”,“套鴨”、“煨三鴨”、“八寶鴨”、“鴨羹”,“紅燉鴨”,“熏鴨”、“醬燒鴨”、“糟板鴨”、“掛鹵鴨”等幾十種,均屬南京風味。其中鴨掌、鴨舌、鴨肫、鴨蛋等製作的菜肴,迄今仍風靡南京。現代的南京鴨菜肴,在歷代傳統烹制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與發展,技藝更臻完美。名品有琵琶鴨、葫蘆鴨、黃燜鴨、鴨包魚翅、松子鴨方、美人肝、珍珠鴨等,諸多佳品,應運而生。品種達百種之多。